图书介绍

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张晓凌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0404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技术转让-管理信息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基础1

引言1

1.1 服务平台的硬件构成1

1.1.1 服务器的选配1

1.1.2 计算机基本组成3

1.1.3 存储设备4

1.1.4 辅助设备9

1.2 操作系统的选择11

1.2.1 操作系统的演进11

1.2.2 UNIX操作系统13

1.2.3 Linux操作系统14

1.2.4 嵌入式操作系统15

小结16

第二章 网络环境19

引言19

2.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9

2.2 计算机网络组成21

2.3 网络设备22

2.3.1 中继器(Repeater)22

2.3.2 网桥(Bridge)22

2.3.3 交换机(Switch)23

2.3.4 路由器(Router)24

2.3.5 网络适配器(网卡)25

2.3.6 防火墙25

2.3.7 网关(Gateway)26

2.3.8 域名系统(DNS)27

2.3.9 网络负载均衡28

2.4 网络协议与通信标准29

2.4.1 OSI参考模型29

2.4.2 TCP/IP32

2.4.3 HTTP34

2.4.4 FTP34

2.5 IPv635

2.5.1 IPv6产生的背景与特点35

2.5.2 IPv6技术概述36

2.6 物联网40

2.6.1 物联网的产生背景40

2.6.2 物联网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41

2.6.3 IPv6与物联网43

2.6.4 物联网应用服务43

小结44

第三章 数据库系统47

引言47

3.1 数据库的结构框架47

3.1.1 数据库的发展47

3.1.2 数据库基本结构48

3.1.3 数据模型49

3.1.4 数据库系统50

3.1.5 数据库管理系统51

3.1.6 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环境53

3.1.7 数据存取53

3.1.8 数据库语言53

3.2 常用数据库的选用比较54

3.2.1 数据库的规范化54

3.2.2 常用数据库的功能优势56

3.3 XML数据库59

3.3.1 Oracle XML DB60

3.3.2 Oracle XML DB核心技术60

3.4 数据仓库61

3.4.1 数据仓库构成61

3.4.2 数据仓库关系模型62

3.4.3 数据集市62

3.4.4 Oracle Warehouse Builder(OWB)63

3.4.5 数据ETL(Extract,Transformtion,Load)64

3.4.6 数据仓库创建过程70

3.4.7 部署与执行71

3.4.8 数据仓库的增改71

3.5 数据挖掘技术72

3.5.1 数据挖掘方法72

3.5.2 数据挖掘过程73

3.5.3 数据挖掘算法73

3.5.4 经典关联规则挖掘算法76

3.5.5 关联规则评价标准79

小结81

第四章 软件构架84

引言84

4.1 构架的作用84

4.1.1 影响构架的因素84

4.1.2 构架的双重作用85

4.2 构架模式87

4.2.1 构架的结构87

4.2.2 构架的模式88

4.3 开发方法90

4.3.1 生命周期法91

4.3.2 原型化方法91

4.3.3 软件构件方法91

4.3.4 CASE方法91

4.3.5 面向对象方法92

4.3.6 元数据方法93

4.3.7 Rational统一过程法94

4.4 系统开发策略95

4.5 构架模型选择和构架创建96

小结98

第五章 开发工具与优化技术100

引言100

5.1 J2EE开发工具100

5.1.1 J2EE的特点100

5.1.2 J2EE的四层模型101

5.1.3 J2EE结构102

5.1.4 J2EE核心API103

5.1.5 SSH框架104

5.2 统一建模语言UML106

5.2.1 UML图示方法106

5.2.2 UML和Java107

5.2.3 需求与用例110

5.3 J2EE技术的组合应用114

5.3.1 J2EE组件114

5.3.2 J2EE服务组件115

小结121

第六章 数据集成122

引言122

6.1 数据集成技术122

6.1.1 虚拟数据库技术124

6.1.2 复制技术124

6.1.3 混合技术124

6.1.4 Web Services124

6.2 网格128

6.2.1 网格相关概念128

6.2.2 网格体系结构129

6.2.3 网格技术的发展132

6.2.4 网格计算软件平台134

6.2.5 一个基于网格的技术成果数据集成系统(GDBEngine)135

6.2.6 网格应用与未来发展145

6.3 云计算146

6.3.1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146

6.3.2 云计算的评判标准148

6.3.3 云计算的应用形式149

6.3.4 网格与云计算151

小结152

第七章 元数据管理与运营模式153

引言153

7.1 异构数据153

7.2 元数据、标准与规则154

7.2.1 元数据标准155

7.2.2 元数据扩展规则157

7.2.3 元数据著录规则159

7.2.4 元数据著录格式160

7.3 元数据结构161

7.3.1 元数据元素集合161

7.3.2 元数据组成结构166

7.4 元数据模型167

7.4.1 管理元数据模型167

7.4.2 用户档案信息库元数据模型170

7.4.3 信息交互编码库元数据模型171

7.4.4 信息交互模板元数据模型178

7.4.5 信息交互规则库元数据模型183

7.4.6 信息资源库元数据模型187

7.4.7 功能模块元数据模型190

7.4.8 业务流程元数据模型198

7.4.9 平台信息传输模式205

小结206

第八章 信息系统运营与服务208

引言208

8.1 技术转移信息服务管理模式208

8.1.1 平台信息资源209

8.1.2 信息服务职能210

8.1.3 平台技术转移各方的关联关系212

8.1.4 以流程为导向的网络服务管理模式215

8.1.5 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驿站服务管理模式216

8.1.6 信息系统运营维护服务管理模式218

8.2 信息系统业务运营模式219

8.2.1 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目标219

8.2.2 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内容220

8.2.3 信息系统运营维护服务要素221

8.2.4 信息系统运营维护服务支持结构222

8.2.5 信息系统运营维护服务组织架构223

8.2.6 信息系统业务运营模式223

8.3 平台信息系统运营服务流程227

8.3.1 信息服务支持流程227

8.3.2 常态业务服务流程229

8.3.3 信息系统运营维护非常态服务流程231

8.3.4 资源管理业务服务流程236

8.4 平台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的知识库管理241

8.4.1 知识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241

8.4.2 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知识体系241

8.4.3 知识库基本功能246

8.4.4 知识库的体系结构247

8.4.5 知识库的层次结构248

8.4.6 知识库的访问控制249

8.4.7 XML知识模式250

小结253

第九章 平台系统测试与评审方法256

引言256

9.1 面向服务的系统测试256

9.1.1 面向服务系统的关键性测试要素257

9.1.2 面向服务的功能测试要素257

9.1.3 兼容性测试要素258

9.1.4 性能测试要素258

9.1.5 安全性测试要素259

9.1.6 测试技术的研究发展259

9.2 系统测试建模259

9.2.1 测试模型建模方法259

9.2.2 测试模型建模260

9.3 平台系统测试计划263

9.3.1 制订测试计划263

9.3.2 平台系统测试需求与测试方案264

9.3.3 测试环境与工作台265

9.4 测试任务结构266

9.4.1 项目启动267

9.4.2 项目支持268

9.4.3 测试环境评估269

9.4.4 制订测试计划270

9.4.5 测试场景设计273

9.4.6 测试程序开发274

小结276

第十章 平台运营的制度保障278

引言278

10.1 平台建设目标278

10.2 平台建设原则279

10.3 平台运营经费280

10.4 平台组织机构280

10.4.1 技术转移联盟理事会280

10.4.2 平台管理办公室281

10.4.3 平台运营中心282

10.4.4 行业协会282

10.4.5 服务支撑网络283

10.4.6 区域技术转移联盟283

10.5 平台运营制度与规则284

10.5.1 平台运营制度285

10.5.2 平台信息处理统一管理规则285

10.5.3 平台信息共建共享规则285

10.5.4 平台运营评价规则285

10.5.5 平台资源公益性共享规则286

10.5.6 平台数据交换规则286

10.6 技术转移信息服务规范289

10.6.1 信息服务的基本原则289

10.6.2 信息服务范围290

10.6.3 信息服务要求290

小结291

第十一章 技术转移中心门户网站292

引言292

11.1 网站的总体设计292

11.1.1 设计思路293

11.1.2 设计原则294

11.1.3 业务需求295

11.1.4 技术体系298

11.1.5 组件交互进程300

11.1.6 系统运行环境300

11.2 网站系统分析302

11.2.1 系统动态管理需求302

11.2.2 系统架构与动态管理模式创建303

11.2.3 系统用户与角色304

11.2.4 用户权限分配规则306

11.2.5 网站用户身份认证310

11.2.6 系统功能分析312

11.3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317

11.3.1 系统管理功能317

11.3.2 网站管理功能322

11.3.3 代码表管理功能327

11.3.4 数据库表管理功能331

11.3.5 动态报表管理功能336

11.3.6 网站内容管理功能341

11.4 数据库设计345

11.4.1 动态管理数据库345

11.4.2 成果库353

11.4.3 需求库356

11.4.4 专家库358

11.4.5 中介库360

11.5 技术交易支付模式362

11.5.1 技术交易模式的转变362

11.5.2 网上支付模式363

11.5.3 网上技术交易支付系统364

11.5.4 移动支付模式366

11.5.5 移动支付技术367

小结368

第十二章 技术转移工作流系统370

引言370

12.1 工作流系统的基本概念371

12.1.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371

12.1.2 工作流参考模型371

12.1.3 工作流建模方法372

12.1.4 工作流网WF-net375

12.2 工作流系统开发平台选择378

12.2.1 InforFlow开发平台378

12.2.2 InforFlow工作流中间件378

12.2.3 InforFlow体系结构380

12.3 技术转移工作流系统建模382

12.3.1 技术转移工作流建模过程382

12.3.2 技术转移工作流实例模型383

12.3.3 技术转移服务工作流提取385

12.4 技术转移工作流系统分析与设计389

12.4.1 技术转移中心办公管理系统389

12.4.2 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的技术转移工作流系统397

12.4.3 技术转移工作计划管理工作流系统399

12.4.4 技术转移信息采集工作流系统405

12.4.5 技术转移服务工作流系统409

12.4.6 技术成果评估工作流系统413

12.4.7 技术成果管理工作流系统416

小结422

参考文献424

后记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