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魏源评传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魏源评传 上
  • 陈其泰,刘兰肖著;匡亚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6040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魏源评传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人生历程1

一、邵阳魏氏家族1

1.家乡环境对魏源的影响1

2.家族的教育和熏陶6

二、少年苦读8

三、几度入都14

四、幕府生活21

1.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协助试行漕粮海运23

2.在陶澍幕府中一展身手27

3.投身反侵略战争29

五、暮年仕途路32

1.东台、兴化两地的县治实绩33

2.高邮州牧及其与太平军的关系37

六、魂归净土:魏源与佛学43

1.经世的关怀:学而审取其哲理44

2.出世的沉迷:信而宣扬其教义49

3.由学佛到信佛的背景考察51

第二章 学术交往56

一、学术导师57

1.公羊学的领路人:刘逢禄58

2.“近代一人”的“通儒”:李兆洛70

3.“终生仰止”的理学家:姚学塽77

4.“关河千里亦吾师”:古文家董桂敷79

5.以“求是”为归的汉学家胡承珙80

二、幕府宾主82

1.以“国士见待”的贺长龄83

2.“以文章经济相莫逆”的陶澍88

三、生平挚友与思想同道95

1.“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95

2.注重“经济”的名家:包世臣109

3.“则古”和“尚变”:汤鹏115

4.光大湖湘文化:邓显鹤117

四、打破封闭状态、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120

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20

2.“留心海外事”,志在“一雪所耻”:姚莹127

第三章 晚清经世学风的倡导者135

一、明末清初经世学风的兴起和湖湘学派的经世传统136

1.明清之际经世学风的兴起136

2.湖湘文化的经世传统140

二、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与经世派的崛起143

1.“衰世”的到来143

2.嘉道时期经世派的崛起148

三、对清代学术流变的反思和批判总结150

1.乾嘉考据学的盛衰150

2.对清代学术的批判反思153

3.复兴经世学风,建构“经世之学”158

四、经世思想的成熟:《皇朝经世文编》166

1.“经世以表全编”:《皇朝经世文编》的编撰思想167

2.“留心经济之学”:《皇朝经世文编》与魏源经世思想的形成172

五、继承与超越:魏源经世思想的特点178

1.打破学术畛域,贯通兼采各家各派179

2.以“行”为根本,以“变革”为核心181

3.“功利”、“实用”的价值取向183

4.向西方学习:经世之学的逻辑发展185

第四章 晚清今文经学的健将188

一、公羊历史哲学的特点189

1.变易和朴素进化的历史观189

2.董仲舒和何休留下的哲学遗产191

二、清代公羊学的复兴198

1.庄存与:清代公羊学的开创者199

2.刘逢禄:清代公羊学复兴的关键人物206

三、承接董仲舒、何休之统绪214

四、《诗古微》的学术价值217

五、《书古微》:以新的视角论述学术史变迁之作230

六、魏源今文经学的历史地位240

第五章 嘉道时期出色的改革思想家(上)246

一、《周易》、《老子》哲学与魏源的思想247

1.《周易》哲学与魏源的变革主张247

2.《老子本义》的“原老”宗旨258

二、变革的哲学观262

1.“道”与“一”:世界本体262

2.“天下物无独必有对”:矛盾的对立与统一268

3.“及而后知”: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271

三、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278

1.历史“自变”与“造化自我”278

2.“古”与“今”:发展的社会历史观284

四、具有近代民权思想色彩的社会政治观291

1.“人者,天地之仁也”:近代民权思想的萌芽292

2.“元首”与“鼻息”:新型君民关系的憧憬293

3.“公”与“私”:专制与民主政治的考量295

五、出色的人材思想298

1.“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对历代用人制度的反思299

2.“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303

3.察人与用人305

第六章 嘉道时期出色的改革思想家(下)311

一、筹划海运312

1.漕粮运输的历史考察与“河运”、“海运”之争312

2.筹划海运改革315

3.试行海运中的改革思想322

4.海运与漕粮征收325

二、两淮票盐改革328

1.盐政问题的历史考察和清朝盐政的弊端329

2.关于盐政问题的思考和改革方案332

3.试行票盐法的改革思想337

三、《筹河篇》与治河良策339

1.改变河道,令河北决340

2.“国家大利大害,当改者岂惟一河!”345

3.江南、湖北、畿辅水利问题研究348

四、“货源”与“食源”:对经济问题的探讨352

1.“缓本急标”与“货先于食”:近代重商主义的先声352

2.更币与采矿:开货源357

3.移民屯垦:开食源367

4.开展正当的对外贸易:“塞患”372

五、魏源社会改革思想的特点377

1.立足现实的理论思维377

2.运用经济手段与整肃政治腐败相结合的改革思路379

3.顺应民情与把握时机的改革策略382

4.近代观念的晨曦384

第七章 爱国御侮思想的昂扬387

一、及时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388

1.关于战争爆发原因的探讨389

2.关于战争失败原因的反思394

二、“以守为战”:反侵略战争的构想402

1.敌我力量的对比分析405

2.以“防守”为核心的战术原则409

3.“款夷”之策:禁止鸦片与开展正当的对外贸易420

三、寻求御侮自强之路423

1.整顿水师,建设新式海防军队423

2.开发南洋:建立东南防御屏障的战略431

3.整顿军事与政治、思想改革的结合434

第八章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驱437

一、《海国图志》:一部划时代的著作439

1.《海国图志》的编撰特点439

2.《海国图志》的思想价值449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一个纲领性的口号459

1.“悉夷情”:对西方世界的初步认识460

2.“师夷长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起点472

3.制夷:民族利益高于一切478

三、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先驱480

1.文化开放的晨钟480

2.沟通中西文化的可贵尝试485

四、延误的回响:《海国图志》在近代中国的影响494

1.沉寂的二十年495

2.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践497

3.维新运动:从“知西政之始”到政治变革的时代潮流501

五、《海国图志》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506

1.《海国图志》在日本506

2.《海国图志》在朝鲜513

第九章 良史之才516

一、《圣武记》的成就516

1.探讨清代盛衰大势518

2.肯定清朝促进民族融合、巩固祖国边疆的功绩522

3.总结清代历次战争的成败得失526

4.历史编撰与历史文学上的成就528

二、《道光洋艘征抚记》的价值531

1.关于《道光洋艘征抚记》作者的问题531

2.具有鲜明爱国思想的信史534

三、《元史新编》平议540

四、清代明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547

1.对官修《明史》的大胆批评549

2.《明代食兵二政录》:晚清私人明史著述之滥觞551

五、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折点554

1.从“考史”到“著史”555

2.开拓当代史和世界史研究的新领域558

3.推陈出新:对传统史学思想的继承561

4.近代爱国主义史学的开端564

第十章 文学家风采567

一、“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568

1.文学“致用”论568

2.“厚”、“真”、“重”:文学创作论577

二、“应笑十诗九山水”:魏源的山水诗583

1.“雄浑遒劲、气势奔放”的诗歌境界584

2.寓情于景、人格化的表现手法587

3.因景悟理的哲理性和诗歌内容的丰富性589

三、“诗里莺花稗史情”:魏源的政治诗和咏史诗592

1.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忧时之作594

2.揭露弊政、呼唤改革的政治檄文596

3.鸦片战争的“诗史”601

四、散文风格612

1.学术随笔《默觚》和山水小品文的成就613

2.深入显出的写作风格615

结语:魏源与近代中国618

附录636

附录一 魏源年谱636

附录二 征引史料和主要参考书目644

索引 人名索引651

后记6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