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特征、机制及修复潜力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特征、机制及修复潜力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0742246.jpg)
- 张学洪,刘杰,朱义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155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6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植物-应用-重金属污染-污染土壤-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特征、机制及修复潜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李氏禾铬富集特征及相关机制3
第一章 李氏禾对Cr的超富集特征3
1.1 引言3
1.2 材料和方法3
1.2.1 野外调查和采样3
1.2.2 李氏禾的室内培养4
1.2.3 样品的分析5
1.2.4 数据统计与处理5
1.3 结果与分析5
1.3.1 电镀工业区优势植物及其体内重金属含量5
1.3.2 自然条件下李氏禾对Cr的富集作用7
1.3.3 温室培养条件下Cr对李氏禾生长的影响8
1.3.4 温室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对Cr的富集作用8
1.4 讨论11
1.5 结论13
参考文献13
第二章 李氏禾根对Cr3+的吸收机理的探讨15
2.1 引言15
2.2 材料和方法16
2.2.1 植物的培养16
2.2.2 代谢抑制剂对Cr3+吸收的影响16
2.2.3 低温对Cr3+吸收的影响16
2.2.4 离子通道抑制剂对Cr3+吸收的影响17
2.2.5 铁对Cr3+吸收的影响17
2.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17
2.3 结果与分析17
2.3.1 代谢抑制剂对李氏禾吸收Cr3+的影响17
2.3.2 低温对李氏禾吸收Cr3+的影响18
2.3.3 离子通道抑制剂对李氏禾吸收Cr3+的影响20
2.3.4 缺Fe和Fe3+对李氏禾吸收Cr3+的影响20
2.4 讨论22
2.5 结论23
参考文献23
第三章 李氏禾体内Cr的分布特征25
3.1 引言25
3.2 材料和方法26
3.2.1 植物的培养26
3.2.2 Cr在植物不同器官的分布26
3.2.3 Cr在植物根和叶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26
3.2.4 TEM-EDX分析26
3.2.5 统计分析27
3.3 结果与分析27
3.3.1 Cr在李氏禾器官水平上的分布27
3.3.2 Cr在李氏禾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29
3.3.3 TEM-EDX分析30
3.4 讨论33
3.4.1 Cr在李氏禾中的移动性33
3.4.2 李氏禾体内Cr的亚细胞分布特征34
3.4.3 李氏禾Cr富集与亚细胞分布特征的关系35
3.5 结论35
参考文献36
第四章 草酸与李氏禾Cr耐性的关系38
4.1 引言38
4.2 材料和方法39
4.2.1 植物的培养39
4.2.2 李氏禾体内Cr的形态分析39
4.2.3 李氏禾体内草酸含量的测定39
4.2.4 外源草酸对李氏禾Cr耐性的影响40
4.2.5 统计分析40
4.3 结果与分析41
4.3.1 李氏禾体内Cr的化学形态41
4.3.2 Cr诱导下李氏禾体内的草酸含量42
4.3.3 外源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42
4.3.4 外源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叶绿素含量的影响43
4.3.5 外源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根长、株高的影响44
4.3.6 外源草酸对Cr胁迫下李氏禾生物量的影响44
4.3.7 外源草酸对李氏禾Cr富集的影响46
4.4 讨论47
4.4.1 李氏禾体内Cr的化学形态47
4.4.2 草酸与李氏禾Cr耐性的关系47
4.4.3 Cr对李氏禾的毒性48
4.5 结论48
参考文献48
第五章 Cr胁迫下李氏禾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显微结构的变化50
5.1 引言50
5.2 材料和方法51
5.2.1 植物培养与实验处理51
5.2.2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51
5.2.3 李氏禾的组织结构观察试验51
5.3 结果与分析52
5.3.1 不同浓度Cr处理对李氏禾分蘖数的影响52
5.3.2 不同浓度Cr处理对李氏禾耐性指数的影响52
5.3.3 Cr胁迫对李氏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52
5.3.4 Cr胁迫对李氏禾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54
5.3.5 Cr胁迫对李氏禾超过氧化物(POD)活性的影响55
5.3.6 Cr胁迫下李氏禾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55
5.4 讨论57
5.5 结论59
参考文献60
第六章 李氏禾干粉生物吸附Cr6+电子转移机制的研究61
6.1 引言61
6.2 材料和方法62
6.2.1 材料62
6.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分析62
6.2.3 静态吸附实验62
6.2.4 Cr含量分析63
6.3 结果与讨论63
6.3.1 生物干粉表面官能团的特性63
6.3.2 原位Cr6+的还原吸附65
6.3.3 吸附还原的机理66
6.4 结论68
参考文献68
第七章 氮肥形态对李氏禾富集Cr的影响及其生化分析71
7.1 引言71
7.2 材料与方法71
7.2.1 供试植物和土壤71
7.2.2 李氏禾生物量和各部分Cr含量测定72
7.2.3 数据处理72
7.2.4 生化分析72
7.3 结果与讨论72
7.3.1 不同氮肥形态对李氏禾生物量的影响72
7.3.2 不同氮肥形态对李氏禾吸收Cr的影响73
7.4 结论75
参考文献76
第八章 外源有机酸对李氏禾富集Cr的影响77
8.1 引言77
8.2 材料与方法77
8.2.1 供试植物和土壤77
8.2.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77
8.3 结果与讨论78
8.3.1 不同有机酸对李氏禾生长发育的影响78
8.3.2 不同有机酸对交换态Cr的影响79
8.3.3 不同有机酸对李氏禾根系吸收Cr的影响79
8.3.4 不同有机酸对Cr迁移能力的影响79
8.4 结论81
参考文献81
第二篇 李氏禾在铬污染修复中的作用85
第九章 李氏禾对土壤Cr污染修复潜力的评价85
9.1 引言85
9.2 材料和方法85
9.2.1 李氏禾Cr修复效率的评价85
9.2.2 连续收获对李氏禾修复Cr的影响86
9.2.3 施肥对李氏禾修复Cr的影响86
9.2.4 EDTA对李氏禾修复Cr的影响86
9.2.5 统计分析86
9.3 结果与分析87
9.3.1 李氏禾对土壤Cr污染的修复效率87
9.3.2 连续收获对李氏禾修复土壤Cr污染的影响88
9.3.3 施肥对李氏禾修复土壤Cr污染的影响90
9.3.4 EDTA对李氏禾修复土壤Cr污染的影响92
9.4 讨论94
9.4.1 李氏禾对土壤Cr污染植物修复的可行性94
9.4.2 提高李氏禾对土壤Cr污染修复潜力的方法95
9.5结论96
参考文献97
第十章 李氏禾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启动99
10.1 引言99
10.2 人工湿地的设计99
10.2.1 设计依据99
10.2.2 实验装置设计102
10.3 人工湿地的启动104
10.3.1 启动方式104
10.3.2 启动过程104
10.4 讨论107
10.5 结论108
参考文献108
第十一章 李氏禾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的运行条件研究110
11.1 引言110
11.2 材料与方法110
11.2.1 试验水质110
11.2.2 试验装置110
11.2.3 试验方法110
11.2.4 测定方法111
11.2.5 数据处理111
11.3 结果与分析111
11.3.1 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效果的影响111
11.3.2 进水浓度对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效果的影响114
11.3.3 人工湿地处理电镀废水的沿程动态变化116
11.4 讨论118
11.5 结论120
参考文献120
第十二章 重金属在人工湿地基质中残留分布的研究121
12.1 引言121
12.2 材料与方法121
12.2.1 基质吸附静态试验121
12.2.2 重金属在人工湿地基质中的残留分布122
12.3 结果与分析123
12.3.1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123
12.3.2 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124
12.3.3 等温吸附模型124
12.3.4 接触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126
12.3.5 吸附动力学方程127
12.3.6 结果与分析128
12.4 讨论132
12.5 结论134
参考文献134
第十三章 重金属在人工湿地植物中残留分布的研究135
13.1 引言135
13.2 材料与方法135
13.2.1 试验内容135
13.2.2 测定方法135
13.2.3 数据处理135
13.3 结果与分析136
13.3.1 植物生长性状的变化136
13.3.2 重金属在人工湿地植物中的残留分布136
13.3.3 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139
13.4 讨论139
13.5 结论141
参考文献141
第十四章 李氏禾叶细胞干粉对Cr6+的吸附特性研究142
14.1 引言142
14.2 材料和方法142
14.2.1 植株的预处理及重金属储备液的配制142
14.2.2 pH对Cr6+吸附影响分析143
14.2.3 吸附动力学实验143
14.2.4 吸附等温线测定143
14.2.5 解吸实验143
14.3 结果与讨论143
14.3.1 pH的影响143
14.3.2 吸附动力学实验146
14.3.3 吸附等温线147
14.3.4 红外谱图分析148
14.4 结论150
参考文献151
第十五章 李氏禾修复重金属(Cr、Cu、Ni)污染水体的潜力研究152
15.1 引言152
15.2 材料与方法152
15.2.1 植物材料152
15.2.2 培养方法152
15.2.3 样品的处理及测定153
15.2.4 数据处理153
15.3 结果与分析153
15.3.1 李氏禾对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153
15.3.2 重金属对李氏禾生长的影响155
15.3.3 李氏禾对重金属的富集156
15.4 讨论156
15.5 结论157
参考文献157
第十六章 水分、光照和肥料交互作用对李氏禾生长的影响159
16.1 引言159
16.2 材料与方法159
16.2.1 供试植物和土壤159
16.2.2 水分、光照和肥料交互作用试验160
16.2.3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160
16.2.4 数据处理160
16.3 结果与分析160
16.3.1 水分和光照交互作用对李氏禾生长速度的影响160
16.3.2 水分和肥料交互作用对李氏禾生长速度的影响160
16.3.3 肥料和光照交互作用对李氏禾生长速度的影响161
16.3.4 李氏禾叶片中叶绿素浓度和蛋白质含量162
16.4 讨论163
16.5 结论163
参考文献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