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0747826.jpg)
- 廖可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津出版社
- ISBN:957668175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引言1
第一章 中国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变迁4
一、中国古典审美理想的诞生及其特征6
1.中国古典审美理想的诞生及其特征6
2.「比兴说」与先秦艺术思维13
二、秦汉至六朝中国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的发展17
1.秦汉至六朝中国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的发展17
2.「情景说」与秦汉至六朝的艺术思维22
三、初盛唐——中国古典审美理想的实现和古典诗歌的兴盛27
1.古典审美理想的实现和古典诗歌的兴盛27
2.「意境说」与唐诗的艺术思维特征30
3.古典审美理想的局限性30
四、中唐至明前期——中国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古典诗歌的衰落31
1.社会现实的变化与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31
2.语言的发展变化与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34
3.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古典文学的变化37
4.「文以明道」说与古典审美理想解体后的艺术思维40
5.中唐至南宋时期古典诗歌的分化与衰落42
6.严羽的呐喊44
7.南宋末至明前期古典诗歌的继续分化与衰落47
第二章 地域文人集团的兴替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的变迁50
一、元代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政策与元末文学中心的南移50
二、元末吴中派54
1.吴中派与张士诚集团54
2.吴中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57
3.朱元璋集团——明王朝对吴中派的打击60
三、浙东派64
1.浙东派与朱元璋集团——明王朝64
2.浙东派的理学渊源65
3.浙东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66
4.浙东派对吴中派的攻击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的变迁72
第三章 江西派与台阁体77
一、台阁与台阁体78
二、江西派与台阁体91
三、明前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政策与台阁体105
第四章 景泰至弘治中期的文学思潮117
一、台阁体的衰落117
二、「景泰十子」等与新的诗文风尚的出现123
1.「景泰十子」等123
2.道学家诗派127
3.吴中派的复兴129
三、复古理论的滥觞131
第五章 茶陵派137
一、茶陵派的形成137
二、茶陵派的诗歌理论139
三、茶陵派与复古派147
第六章 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149
一、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149
1.弘治、正德间的社会政治与士大夫的心态149
2.民风、士风、学风的变化及复古运动与阳明心学的关系156
二、第一阶段:在茶陵派卵翼下160
三、第二阶段:反刘瑾斗争及与茶陵派脱钩162
四、第三阶段:作家群落170
五、余波:六朝初唐派和中唐派175
六、归宿:弃文入道178
第七章「前七子」的文学理论184
一、重情采184
1.情为诗本184
2.诗歌的情感特征与风格多样化187
3.情感与文采188
4.情感特征与「风雅颂」和「赋比兴」189
5.关于杜甫诗歌190
6.对理学家倡理贬情论的批判及对「性、情」「理、气」相互关系的哲理思辩195
7.提倡向民歌学习与「李梦阳晚年悔悟」问题199
二、重格调202
三、提倡学古211
1.关于学古的目标211
2.学古的原则和方法:李何之争与学古主张内部的二律背反218
第八章 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诗文创作229
一、李梦阳231
二、何景明241
三、徐祯卿248
四、康海、王九思251
五、王廷相259
六、边贡、顾璘264
七、郑善夫269
八、杨慎272
九、薛蕙、高叔嗣275
第九章 唐宋派285
一、唐宋派与阳明心学285
二、唐宋派与八股文303
三、唐宋派与严嵩及嘉靖中后期的党争308
第十章 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322
一、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322
1.嘉靖年间的社会现实322
2.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分化瓦解后的文坛风尚328
二、第一个十五年331
三、第二个十五年354
四、第三个十五年362
(下册)381
第十一章 后七子的文学理论381
一、古典诗歌审美特征论381
二、古典诗歌体裁论397
三、古典诗歌发展史论405
四、古典诗歌创作论:意与法422
五、关于王世贞的晚年定论问题433
第十二章 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的诗文创作443
一、李攀龙445
二、谢榛450
三、宗臣454
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459
五、王世贞(附王世懋)465
六、汪道昆476
第十三章 泪漫文学思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过程480
一、浪漫文学思潮兴起的历史条件481
1.万历中期的政治斗争与社会现实481
2.理学的二重性、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的复杂性及左派王学和异端思想与浪漫文学思潮的关系486
二、浪漫文学思潮的先驱497
三、浪漫文学思潮的盛行与公安派等507
四、浪漫文学思潮的蜕变与竟陵派等519
第十四章 浪漫文学思潮的美学理想与艺术风尚557
一、否定现实557
二、张大自我——第一个层次:重情573
三、张大自我——第二个层次:追求主体精神的绝对独立581
四、以意役象589
五、以意役法595
第十五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602
一、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602
1.明末社会现实602
2.东林学派、蕺山学派与明末士大夫学风和心态的变化604
二、复社608
三、几社619
第十六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文学理论与诗文创作637
一、继承前后七子、重倡复古主义639
二、重雅正642
三、重情采和体裁法度645
四、陈子龙653
五、夏完淳663
六、徐孚远、张煌言668
结语676
一、复古派与明代社会676
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677
三、复古派与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变迁681
四、关于文学思潮史研究的断想685
附录:主要引用参考书目689
后记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