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第1册 上 基础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第1册 上 基础理论
  • 李达三,刘介民主编;余君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台湾学生书局
  • ISBN:957150139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第1册 上 基础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第一册(上)1

一、比较文学的范畴及历史发展1

甲 比较文学是什么?3

概念的辨析&苏其康3

关于定义和对象的争论&张廷琛6

须要澄清的一些观念&袁鹤翔1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异&Henry H.Remak著 王润华译16

总体文学的多元性及其方法&野上丰一郎著 刘介民译20

国家文学是基础&袁鹤翔27

争论中的范畴&古添洪32

比较文学的分类&卢康华 孙景尧34

历史性与共时性&张汉良38

历史性研究范畴&张汉良40

本科范围与非本科范围&李达三著 周树华 张宏庸译47

比较研究与比较文学&刘介民51

范畴的探讨&刘介民59

作为先决条件的比较思维&李达三著 周树华 张宏庸译66

两种相似的研究方法&李达三著 张锦译73

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苏其康79

比较文学的批评是否可能&伊夫·谢弗莱尔著 金丝燕摘译89

乙 比较文学简史96

比较文学的形成&陈挺96

比较文学始于十九世纪吗?&孙景尧100

两大学派的对立发展&狄其聰106

美国学派&古添洪110

二、中外比较文学概论113

甲 中外比较文学的范畴及方法115

中西比较文学&袁鹤翔115

比较文学方法论&刘象愚124

论中西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赵毅衡140

比较东西方文学的可能性&袁鹤翔著 董翔晓译150

汉学与比较文学&李达三著 徐言之译156

中西比较文学的内省&苏其康162

不同的研究角度&苏其康165

乙比较文学中国化的论争166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李达三著 谭景辉 张隆溪译166

中国学派与中四文化模式&古添洪172

中西比较文学的历史回顾&张汉良179

比较文学中国化的正确途径&苏其康183

丙 几个主要地区的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简介185

台湾的比较文学&李达三著 许文宏 冯明惠译185

中国的平行与影响研究&远浩一189

香港的比较文学&周英雄194

日本比较文学介绍&李达三著 许文宏 冯明惠译197

龟井俊介谈日本比较文学&龟井俊介著 刘介民译201

丁 中外文学交流例释207

文学发展中的予与受&闻一多207

十八世纪中国对英国文学的影响&方重214

“五四”以来的文学交流&乐黛云220

国际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袁可嘉225

中西文论中“滋味说”与“美感说”比较&曹顺庆228

三、中外文学理论的比较237

中西文论的几点比较&张月超239

中国的文学批评与对中国文学的批评&刘若愚著 杜国清译255

中国形上理论与西方模仿理论、表现理论&刘若愚著 杜国清译259

中西表现理论的比较&刘若愚著 杜国清译264

中西载道言志观的比较&侯健266

“主义”变幻与文学演进&郑树森270

类型化典型与个性化典型&栾贻信 贾炳棣279

中西文学批评中的伟大庄严&王建元285

刘勰的情志说与黑格尔的情致说&彭立勋288

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王元化292

神思说与想像论&亦武296

肌理说与结构说&古添洪300

“直觉”与“表现”&古添洪303

“通感”理论&陆文虎305

四、比较文学之外缘研究309

西方文学的特色&柳无忌311

西方哲学与文学&成中英319

文学研究与思想史&侯健327

思想史和文学发展史的与合研究&袁鹤翔著 董翔晓译332

文学与宗教&张静二336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张静二342

文学与艺术的领域和方向&张静二353

中西诗与音乐&林子贞362

文学与耗散结构论&丁和373

文学批评的整合倾向&周永明382

虚幻的真实&陈雄仪388

语言学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卢惟庸397

存在主义的冲击&单德兴400

佛洛伊德与现代文学&Leon Edel著 王润华译402

现代理论与科际整合&姚一苇407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第一册(下)413

五、影响与翻译研究413

甲 影响研究415

影响研究的合法范围及判断&单德兴415

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张汉良418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张黎424

影响与模仿诸问题&Ulrich Weisstein著 孙丽译436

技巧的影响与独创&单德兴453

关于影响研究的探索&郑树森457

影响与各取所需&罗青462

中国现代诗的“超现实主义风潮”&张汉良472

乙 翻译研究478

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意义&冯明惠478

翻译与承受&郑树森480

《西游记》的翻译&张静二482

六、平行研究491

平行研究的基本涵义&卢惟庸493

法国人的新意向&大冢幸男著 陈秋峰 杨国华译496

学派之争与比较文学的飞跃&张廷琛499

通感&钱钟书504

敕勒歌与土耳其民歌&小川环树著 吴密察译515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范畴&陈鹏翔518

文学的原型&Northrop Frye著 高锦雪译536

中西文学里的火神原型研究&陈鹏翔545

唐代边塞诗的原始类型&缪文杰著 冯明惠译558

七、各文类的中外比较563

甲 诗歌565

中西山水诗的美学含义&叶维廉565

中西诗视境的差异&张汉良574

中西诗的情趣&朱光潜585

中日的自然诗观&林林592

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赵毅衡598

西方诗对我国新诗的影响&卞之琳606

中国的新诗&罗青609

诗歌语言的复义&赵毅衡618

《罗摩耶那》在亚洲各地&Santosh N.Desai著 许章真译629

乙 小说631

长篇小说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浦安迪631

中西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歧异现象&张健653

中西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应锦襄660

中西小说的结构布局&应锦襄667

中西古典小说异同&陆环674

西方现代派对中国小说的影响&戴冠青685

意识流在中国影响探源&史健生693

文学是中介的媒介&周英雄704

丙 戏剧715

东西方戏剧特征之比较&余秋雨715

舞台剧、案头剧及戏剧的繁荣&柳无忌724

中西戏剧的发源及其比较&张晓风730

东西悲剧文类比较&陆润棠742

元杂剧与西方戏剧&柳无忌754

喜剧观念的比较&于成鲲758

中西戏剧传统之交融&于漪761

西方现代派戏剧对我国的影响&田本相764

诗歌、小说和戏剧&Earl Miner著 廖朝阳译773

丁 散文、神话779

西方散文和新散文&思果779

神话英雄的原始性格&侯健785

中西神话观念的形成&袁鹤翔789

东西方神话美之比较&赵双之 张学海793

著者索引807

一、中文姓名著者807

二、外文姓名著者817

外国人名索引819

一、笔划排列819

二、字母排列8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