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南旱区种植结构优化与生产能力提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立祥,李永平,廖允成等著 著
- 出版社: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2554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旱作农业-研究-宁南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宁南旱区种植结构优化与生产能力提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思路1
第一节 宁南旱区基本情况2
一、气候资源2
二、土地资源4
三、水资源4
四、生物资源5
五、社会经济条件5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6
一、旱作农业是本区农业的主体6
二、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7
三、农牧结合是宁南旱区农业发展的根本取向8
四、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程度低而不稳9
五、农业发展进程滞后10
第三节 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一、农作物结构不合理11
二、自然灾害频繁13
三、土地用养失调、生产力低下15
四、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16
五、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库容萎缩18
六、扬黄扩灌用水与供水错位矛盾突出19
第四节 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20
一、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面积大20
二、径流产沙模数大、丰枯交替不均21
三、植被覆盖度低、生态修复难度大22
四、耕地质量差、限制因素多22
第五节 研究工作思路23
一、立项依据及目的意义23
二、确立与宁南旱区资源存在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框架24
三、确立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技术创新25
四、技术路线及总体目标26
第二章 主要研究结果27
第一节 宁南旱区干旱发生规律及干旱预测27
一、宁南旱区降水基本特征27
二、宁南旱区干旱气候规律28
三、干旱气候特征及振动33
四、农田土壤水分生态循环及变化规律37
五、干旱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40
第二节 宁南旱区农田作物种群水分生态适应性评价43
一、旱地作物生产与水分资源的关系43
二、旱地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特征49
三、旱地主要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判定54
第三节 宁南旱区农田作物水分生产潜力研究57
一、旱地作物水分生产潜力及研究方法57
二、宁南旱区农田作物应能实现的水分生产潜力65
三、宁南山区农田作物水分生产潜力主要制约因素及应对68
第四节 宁南半干旱区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的组建76
一、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整体结构76
二、利于农田水分整体效益粮食作物合理配置78
三、强化物质循环的地力培养79
四、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的产值及生产力80
第五节 宁南旱区稳定型种植结构决策优化82
一、宁南旱区种植结构现状及调整方向82
二、旱区种植结构优化调控的原则86
三、宁南旱区稳定型种植结构的决策及目标确定88
四、稳定型种植结构的生产应用与效果检验96
五、旱区稳定型种植结构生产决策方案97
第三章 研究工作专论99
第一节 旱区农业发展战略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99
我国农业整体发展中若干的问题探讨99
我国气候干暖趋势及农业水分生产力的增进105
中国北方旱区综合研究开发与示范工程111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海原)治理与发展121
关注旱区农业发展 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141
我国旱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与国家粮食安全148
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潜力与粮食生产发展战略探讨163
宁南旱区粮食生产与降水丰歉年景划分167
固原地区清水河流域粮食自给能力系统分析170
第二节 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及开发177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旱作农田降水生产潜力及开发途径177
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182
西北黄土高原降水生产潜力开发专家咨询系统研究187
宁南山区旱作农田贮水状况与主要作物生产力关系的探讨193
宁南旱区作物降水生产潜力及其适度开发研究200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糜子田水分动态与平衡研究204
紫花苜蓿的生产潜力研究209
宁南旱区农田作物生产潜力综合评价及其开发对策214
中国北方旱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增进途径研究218
固原半干旱黄土区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222
灰色灾变理论在宁南山区气候预测中的应用228
旱作农田改土截流蓄水种植沟耕作技术研究233
垄沟集水种植对土壤有效蓄水量及谷子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240
宁南半干旱地区旱地作物气候适应性分析245
宁南黄土丘陵区旱地作物水分平衡特征与水分生态适应性研究251
第三节 节水型农业结构的优化及效益分析256
宁南半干旱区节水型农牧业优化结构的组建及效益256
宁南旱作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262
黄土高原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几个问题266
宁南半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效益分析及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271
宁南旱作农区应变型种植结构决策系统的建立及效益278
宁南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研究284
第四节 旱区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及产业化290
论宁南旱区农业技术290
发挥我国西部地域资源优势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95
宁南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98
宁南山区农业持续能力及持续发展303
宁南旱区农业抗旱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及应对308
宁南旱区抗旱应灾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314
宁南山区加快生态农业体系建设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25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330
第五节 旱区苜蓿草业基地组建与畜牧业发展334
黄土高原苜蓿草业基地组建的可行性分析334
草畜产业一体化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农业的战略选择338
宁南山区苜蓿产业化生产浅析343
宁南旱区主体畜牧业——牛羊的发展探讨347
西部开发中宁南旱区畜牧业的发展战略——以海原县为例353
旱地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358
宁南山区旱作草田——紫花苜蓿产草量与贮水降水生产效率的测定363
宁南山区旱地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及产量动态研究368
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372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沟垄集水种植技术对苜蓿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388
宁南旱区草粮轮作系统中紫花苜蓿适宜利用年限研究393
宁南山区旱地苜蓿沟垄集水种植生物群体生长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402
宁南山区紫花苜蓿土壤干层水分动态及草粮轮作恢复效应407
第四章 获奖成果及实践效益416
第一节 主要科研成果、结论及创新点416
一、固原半干旱旱作农区农业结构改革及优化方案416
二、固原半干旱黄土区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及绿肥对地力影响的研究416
三、陕、宁黄土高原农业结构调整及效益研究417
四、宁南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418
五、坡耕地改土截流蓄水保墒种植沟耕作技术研究419
六、宁南稳定型种植制度研究419
七、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421
第二节 陶庄—海原模式示范区整体效益评价423
一、陶庄节水型农牧生产结构在示范区的成效423
二、稳定型种植结构的示范成效428
第三节 陶庄—海原种植结构模式在宁南旱区的实践429
一、陶庄—海原模式在宁南旱区的推广429
二、陶庄—海原模式在宁南旱区的实践成效431
三、陶庄—海原模式的社会效应436
第四节 宁南旱区农业发展前景看好437
一、“八大基地”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的作用437
二、宁南山区农业发展的成效439
三、发挥地域优势、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