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社区中赋权妇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在社区中赋权妇女
  • 王行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 ISBN:978780203066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在社区中赋权妇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建立家庭问题社区干预新模式1

第一节 家庭问题社区干预实验项目的创意1

一、妇女热线电话传递出妇女的呼声1

二、家庭问题社区干预项目研究结论3

1.家庭出现问题,不是个人能解决的3

2.单位职能改变后,社区干预系统尚未形成3

3.社区支持的目的性4

4.社区支持系统应当具有可及性4

5.社区支持系统需要功能的整合4

6.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社区的主流4

7.赋权妇女,使她们成为社区真正的主人5

第二节 实验项目的开设5

一、实验项目放在哪里5

1.红枫中心与天津市妇联实现了合作6

2.实验点选在鸿顺里街道6

二、实验项目的目标7

1.将社会性别观念渗透到社区,作为调整社区关系新型的准则7

2.妇女为本观念进社区,赋权妇女,促进妇女成长8

3.志愿服务、志愿精神进社区8

4.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家庭问题社区干预模式8

第三节 实验项目组织结构和运作9

一、两个载体:半边天家园和法律服务站的建立9

1.半边天家园职责10

2.妇女法律服务站职责11

3.设立两个载体的意义11

二、管委会的构成与作用12

1.管委会职责12

2.管委会构成12

3.管委会管理制度12

三、专家委员会的构成与作用13

1.专家委员会构成13

2.专家委员会职责13

3.专家委员会作用14

第四节 实验项目的特征14

一、以世界最先进的人类文明的理念作为项目指导思想,使项目具有前瞻性14

1.项目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世界最先进文明的结晶14

2.我国政府已将以人为本写进宪法15

二、项目设计与运作,从中国国情出发,实现本土化15

1.与政府实现合作15

2.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用和力量16

三、项目引入妇女为本的观念,着重提升妇女主体意识,促进妇女成长与发展16

四、将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引入妇女社会工作,是项目另一个特征17

1.实行专业社会工作制度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17

2.妇女工作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创新与变化17

五、两个不同性质非政府组织的成功合作,开拓了妇女工作社会化新道路18

1.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互补19

2.民间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特殊地位19

第二章 参与式培训:项目理念纳入社区干预工作的有效途径第一节 为什么选择参与式培训21

一、参与式培训符合项目需求21

二、参与式培训的特征22

1.参与式培训给教学模式赋予新的内涵22

2.参与式培训强调参与者的主体地位22

3.在参与式培训中,老师的身份由“说教者”变为“协作者”22

4.符合自我赋权的项目目标23

5.参与式培训强调参与过程的互动性23

6.共情在参与式培训中得到充分体现23

三、参与式培训受参与者欢迎23

第二节 培训对象24

一、对全体志愿者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24

1.项目参与者第一次接触社会工作概念24

2.分专题讨论加深对项目理念的理解25

二、警官培训25

1.警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错误25

2.警官培训的难点与解决途径28

三、法官培训29

1.一次失败的法官培训29

2.总结经验,迎难而上30

四、医生培训32

五、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培训33

1.将妇女为本纳入社区工作33

2.妇女为本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步骤34

六.网络成员的培训34

第三节 主要培训内容35

1.正式培训内容概览35

2.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培训38

3.社会性别培训39

4.以人为本、以妇女为本理念培训39

5.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培训39

6.志愿者精神培训40

第四节 培训的作用41

一、提高了社区组织在干预家庭暴力领域的积极性41

1.初步掌握了社会性别的基本理念和分析视角41

2.改变了人们的态度和工作方法42

3.增强调解作用的发挥43

4.推进社区维权疑难问题的解决44

二、增加了网络成员对促进性别平等和反家庭暴力的热情45

1.转变观念,改变男性中心的立场45

2.对社区政府机构维护妇女合法权利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45

3.推进了公检法系统在维护居民权益领域中疑难问题的解决46

第五节 培训的经验46

一、选择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个案46

1.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意义的案例46

2.选择社区内的案例47

3.参与者现场提供案例47

二、召开培训前座谈会48

三、做好每一次培训总结与评估48

第三章 法律志愿者社区服务新模式49

第一节 志愿者发挥主力作用49

一、使用志愿者,推进社区妇女工作的意义49

1.解决社区做妇女工作问题的最佳选择49

2.发展志愿者队伍可将志愿精神推进社区50

二、志愿者的招募50

1.志愿者的条件50

2.招募的途径51

3.招募的程序51

三、志愿者管理制度51

1.将项目理念体现在制度中51

2.志愿者的流失问题52

四、志愿者的主要活动53

1.开展法律咨询,举办法律讲座53

2.提供法律援助和协助53

第二节 法律服务和社会性别观念54

一、将社会性别观念贯彻到法律活动中54

1.志愿者性别意识的觉醒54

2.用社会性别观念提升服务品质56

3.社会性别观念对受助者觉醒的意义57

二、法律知识中的社会性别问题58

1.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受虐妇女的行为能力58

2.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受虐妇女自卫性暴力活动59

三、社会性别意识和法律服务工作的定位:赋权妇女59

1.首先赋予民事权利59

2.赋权:妇女权利意识的觉醒60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模式在法律服务工作中的应用60

一、法律服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模式60

1.社会工作专业介入法律服务的意义60

2.社会工作专业模式的具体运用61

3.支持小组工作模式在法律服务中的运用62

二、在法律服务中的心理支持和法律支持的结合63

1.妇女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咨询63

2.两者结合的作用64

第四节 法律援助与协助64

一、法律援助与协助的内涵64

二、社区法律援助、协助的原则及基本程序65

1.法律援助与协助的原则65

2.法律援助与协助的程序65

三、社区法律援助与协助的经验与教训66

1.法律援助与协助积累的经验66

2.法律援助与协助暴露的问题66

四、法律援助与协助今后的努力方向66

1.从多方入手,拓展案源66

2.协助与援助案件承办人要经过严格筛选67

3.项目理念的贯彻要与法律规定相吻合67

4.法律志愿人员应不断完善自我67

5.建立重大疑难案件的集体讨论制度67

第五节 志愿人员在服务中成长67

第四章 心理咨询进社区70

第一节 心理咨询进社区是项目重大创新举措70

一、心理咨询进社区的重要意义70

1.改革开放改变人们心理结构70

2.家庭功能与结构变化形成的心理压力71

3.社会竞争激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71

4.弱势妇女人群大多陷入心理困境72

二、心理咨询进入社区的可能性72

1.政府给予了广阔的活动空间72

2.项目拥有为弱势妇女群体心理帮助的丰富经验73

3.得到了资金的支持73

4.建立心理咨询志愿人员队伍73

第二节 社区心理咨询活动的内容与形式73

一、开通半边天家园热线73

1.热线咨询的特点73

2.热线咨询的原则74

3.热线咨询的流程74

4.热线咨询的分类统计74

二、个体咨询75

1.面询受到热烈欢迎75

2.面询工作流程75

3.面询统计分析75

4.面询的一个个案76

三、团体咨询83

1.团体咨询的特点83

2.家园开展过的团体咨询83

3.团体咨询的流程84

4.一个团体咨询的实例84

第三节 心理咨询队伍的招募和培训87

一、志愿者的招募87

二、心理咨询志愿者的能力建设87

1.岗前培训的内容87

2.将学习培训经常化88

3.建立督导制度90

三、心理咨询员在成长91

1.从一组数字看效绩91

2.助人自助,迅速成长91

第四节 心理咨询促进社区妇女的成长92

一、妇女观念的变革92

二、基层妇女工作方式的转变93

三、妇女生活方式的变化93

四、妇女个人价值的提升94

第五节 心理咨询进社区的探索95

一、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95

二、多学科合作实现社区服务最优化、最大化95

第五章 举办婚姻学校推进文明和谐家庭的建构第一节 举办婚姻学校的目的与意义97

一、宣传性别平等观念,推进婚姻家庭的民主、平等与和谐98

二、以妇女为本,提升妇女的自信、自主意识99

三、辅导婚姻家庭沟通艺术,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质量100

第二节 婚姻学校主要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100

一、主要课程安排100

二、用启发和讨论方式,进行课堂教学108

三、用参与的方式,探讨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技巧111

1.为踏上红地毯的朋友提供及时的支持111

2.为将要走出“围城”的人分忧解愁112

3.让温情与婚姻长久相伴113

第三节 婚校课程的特点116

一、婚姻课程的起点较高116

二、授课形式丰富多彩117

三、把婚校送进居委会119

四、课程贴近社区居民的需求120

第六章 给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以特殊的支持第一节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和支持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122

一、反家庭暴力在社区尚未形成共识122

1.社区居民对家庭暴力认识仍然模糊122

2.受害妇女求助意识薄弱122

二、为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提供支持是本项目的重要目标123

第二节 给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以优先服务123

一、提供充足的服务时间124

二、优先提供法律援助125

第三节 为家庭暴力的受虐妇女提供专业服务127

一、专业服务的界定127

1.服务理念127

2.志愿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受虐妇女服务128

二、专业服务的形式128

1.个案咨询128

2.法律援助130

3.小组辅导132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143

一、在社区建立干预网络,使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及时得到支持143

二、为妇女提供法律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专业服务,是对家庭暴力的有效干预方式145

第七章 让民主平等新家风吹遍社区148

第一节 社区活动的意义148

一、现代社区的要素148

二、社区活动的定位149

三、社区活动重点在居委会149

第二节 社区活动的形式与内容150

一、社区活动的形式150

1.纳凉晚会150

2.婚姻学校150

3.法律讲座150

4.将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送进居民楼150

5.在居委会树起宣传牌151

6.设立家园开放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151

二、社区活动内容152

1.我爱我家,让阳光普照每个家庭152

2.我爱社区,社区是我家152

3.家庭不允许有暴力152

4.创建和谐平等的家庭生活152

5.尊老爱幼,发扬优良传统152

6.邻里和睦,互助互爱152

第三节 社区活动的力量152

一、社区发扬志愿精神的意义152

1.在社区中倡导助人为乐的新风气153

2.体现社区居民是社区主体的思想153

3.解决了社区妇女工作事务多,人手少的难题153

二、社区志愿者成为社区活动的主力154

1.招募培训社区志愿者154

2.社区志愿者是社区活动的主力154

第四节 社区活动的效果155

一、社区居民观念有了较明显的更新和变化155

1.家庭领域的问题得到正视,家务分工更趋合理155

2.自主意识和求助意识增强,社会干预效果提高157

3.社会观念有所进步158

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有较大提高158

1.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成长壮大158

2.求助者得到成长158

3.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有了提高159

三、半边天家园知晓度高,居民满意度在提高159

1.家园与居委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159

2.对半边天家园了解程度较高160

3.对家园工作内容比较满意160

4.对家园提供的帮助满意度高160

第八章 社区支持网络的建立与运作161

第一节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的意义161

一、社区建起支持网络,是实验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161

1.改革使单位人成为社区人161

2.弱势妇女群体聚集在社区162

二、分散式、单向式支持模式的缺陷162

1.施助者与求助者关系不平等162

2.支持系统职责不明163

三、天津项目干预网络的结构与特点163

1.互动式、网络式社会支持结构163

2.互动式、网络式支持结构特点164

第二节 干预网络的形式与运作167

一、干预网络的形式167

二、网络的运行方式170

1.网络活动由家园牵头170

2.建立相关制度保证网络畅通170

3.制定网络成员职责170

第三节 干预网络的作用172

一、提升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172

二、家庭问题及时得到社区应有的干预174

第九章 创新妇女工作社工模式探索妇女维权的新途径第一节 项目实施的意义和作用175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175

1.形成多部门参与的妇女维权网络176

2.维权工作实现项目化运作176

3.适应了妇女维权工作项目化的发展趋势176

4.适应了妇女维权工作社会化发展要求177

5.适应了妇女维权工作进入社区的发展要求177

6.适应了妇女维权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手段的发展要求178

二、妇联与民间组织合作优势互补179

1.妇联组织的作用179

2.民间组织的作用179

3.优势互补的作用179

第二节 项目推广试点工作180

一、项目推广试点单位的确定180

二、领导重视,夯实基础181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181

2.领导重视,营造环境181

3.学习经验,提高认识181

4.招募并培训志愿者182

三、推广工作的内容、方式和形式182

1.调查研究,了解需求,确定工作重点182

2.社会性别培训184

3.热线咨询、法律咨询和面询185

4.社区宣传185

5.婚姻学校、法律和专题讲座187

6.确定工作重点并开展工作189

7.推广点互相交流,共同提高192

四、加大媒体宣传力度192

第三节 项目实验及推广的成果192

一、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193

1.社会的安定193

2.居民观念更新193

3.社区妇女法律意识不断增强193

二、社区干预家庭与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194

三、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积极的作用194

1.开展法律心理咨询194

2.为需要帮助的居民解决实际问题194

3.到居民中服务195

4.志愿者在成长195

5.建造志愿者队伍的经验195

四、参与项目的妇女工作干部与项目一同成长196

1.妇女工作理念的转变196

2.摆正妇女工作者的位置197

3.妇女工作方式方法得到转变197

4.开拓了妇女维权工作的新途径197

第四节 实施项目给妇女维权工作带来的启示198

一、专业工作者介入维权工作198

二、志愿者在维权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198

三、新的工作方式引入妇女维权工作199

1.注重工作计划的策划199

2.注重工作过程的监测与评估200

3.注重工作成果的宣传与转化200

4.在维权工作中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201

第十章 促进河北区妇联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第一节 项目对区妇联工作的影响203

一、显性的影响204

1.观念的转变204

2.工作思路的重新定位,工作中心的转变204

3.工作模式的转变205

4.工作方法的转变205

二、方案的制定206

1.研讨项目的启示206

2.制定成果转化方案206

三、成果的转化207

1.对求助者表示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207

2.妇女工作新依托:社区志愿者队伍208

四、隐性影响209

1.对妇联原有工作的思考209

2.新理念的注入210

3.确立创新妇联工作切入点210

第二节 项目推广工作的成果212

一、在三个推广点建起半边天家园212

1.推广点开展的活动212

2.推广点工作特色212

二、项目推广工作的效果213

1.以妇女为本的全新理念逐步深入到社区,深入千家万户213

2.提高了妇女在家庭中主体维权意识214

3.拓展了妇女工作发展途径214

4.得到社区居民信任214

5.提高了工作水平214

6.提供了维权的平台214

7.掌握了个案接待技巧,规范了妇联接待工作214

三、举办妇联改革专题研讨会215

第三节 确定妇联改革方案216

一、妇联改革的目标216

1.实行妇女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化216

2.妇女社会工作要以社会性别意识作为分析问题的视角217

二、妇联改革的方略217

1.总体工作思路217

2.工作原则218

3.工作方法218

4.工作的概括要求218

三、改革的目的221

1.努力把区妇女工作者培养成为专业社会工作者221

2.妇女工作者要成为社区妇女的同行人221

3.形成妇女社会工作专业理论222

4.发挥妇联和民间组织优势,携手共创新局面222

第十一章 项目的评估224

第一节 项目评估的理念和意义224

一、项目评估的界定224

二、评估的原则225

1.时限性225

2.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225

3.学习性225

三、评估理念225

1.评估是能力建设的过程225

2.评估是推进项目实施的途径226

3.评估是推进项目发展的重要手段226

4.评估是赋权的过程227

第二节 评估的类型与方式227

一、评估的类型227

1.前期和后期评估227

2.中期评估227

二、评估的方式228

1.自我评估228

2.外部专家评估228

3.目标人群评估229

4.多种评估方式结合的意义229

第三节 评估的内容230

一、项目某个目标和进展的评估230

二、针对项目进行中的问题进行评估230

第四节 几个主要评估报告主要结论233

一、天津鸿顺里妇女法律服务站中期评估报告主要内容233

二、德国伯尔基金会特聘专家对项目的主要评估意见234

1.第一份评估报告234

2.第二份评估报告237

3.第三份评估报告240

三、受益人群的评估242

第十二章 项目参与者的心声244

第一节 项目专职人员谈体会244

一、刘玉珠(项目办公室主任):家园给我新感觉244

二、邢占香(妇女法律服务站主任):我与项目一起成长246

三、汪学芳(前半边天家园主任):家园是我成长的基地249

第二节 志愿人员谈体会253

一、法律志愿人员谈体会253

1.代凤云:身心的飞跃成长253

2.张绍云:妇女为本助人自助255

3.王淑臣:援助妇女,男律师应当换“性”思考257

二、心理咨询志愿人员谈体会260

1.姚立:在助人自助的路上渐步渐行260

2.郭宁:在助人中快乐,在助人中成长262

三、社区志愿人员谈体会264

1.张哲:生命的意义264

2.刘素芳:从家园的培训中提高266

3.安业红:我理解了老人态度的反复268

第三节 受助妇女谈体会268

刘文秀(家庭暴力受害者):家园给了我再生的希望268

主编后记271

附录282

1.天津市鸿顺里社区家庭问题社区干预状况调查研究282

2.家庭问题社区干预调查问卷323

3.天津市鸿顺里社区家庭问题社区干预实验项目第一阶段结束调查报告356

4.婚姻与家庭问题社区干预调查问卷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