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源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源县志
  • 戈畅主编;新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10774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265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1321页
  • 主题词:新源县-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源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编 建置区划64

第一章 位置面积境域64

第一节 位置64

第二节 面积64

第三节 境域64

第二章 建置沿革65

第三章 行政区划66

第一节 基层行政区划66

第二节 行政区划界线68

第四章 乡、镇、场概况70

第一节 新源镇70

第二节 则克台镇71

第三节 阿热勒托别镇73

第四节 塔勒德镇74

第五节 那拉提镇76

第六节 肖尔布拉克镇77

第七节 别斯托别乡77

第八节 喀拉布拉乡79

第九节 阿勒马勒乡81

第十节 坎苏乡82

第十一节 吐尔根乡84

第十二节 吐尔根农场85

第十三节 野果林改良场87

第十四节 前进牧场88

第十五节 高潮牧场89

第十六节 新源马场91

第十七节 良种繁育场92

第五章 驻县企事业单位94

第一节 七十一团94

第二节 七十二团95

第三节 巩乃斯种羊场96

第四节 新源林场98

第五节 新源监狱99

第六节 伊犁钢铁厂99

第二编 自然环境102

第一章 地质102

第一节 地质构造102

第二节 地质演变102

第三节 地层103

第二章 地形地貌106

第一节 山地106

第二节 丘陵107

第三节 平原107

第三章 气候108

第一节 四季特征108

第二节 日照气温109

第三节 降水114

第四节 风速风向116

第五节 逆温层(带)117

第四章 水文118

第一节 地表水118

第二节 地下水122

第三节 水质123

第五章 土坡127

第一节 土壤类型128

第二节 土壤分布130

第三节 土壤肥力131

第四节 土壤普查135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和矿藏136

第一节 植被136

第二节 野生动物142

第三节 矿藏145

第七章 自然灾害147

第一节 雪灾147

第二节 冻灾148

第三节 风灾149

第四节 雹灾150

第五节 水灾150

第六节 地震150

第七节 其他自然灾害152

第三编 人口156

第一章 人口变化156

第一节 机械增长156

第二节 自然增长159

第二章 人口密度与分布162

第一节 人口密度162

第二节 人口分布163

第三章 人口构成169

第一节 性别构成169

第二节 民族构成169

第三节 年龄构成170

第四节 文化构成17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72

第四章 人口普查177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78

第二节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78

第三节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78

第四节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79

第五节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79

第五章 计划生育180

第一节 机构队伍180

第二节 宣传教育180

第三节 政策措施181

第六章 农牧民生活186

第一节 牧民生活186

第二节 农民生活188

第三节 职工生活191

第四编 民族宗教196

第一章 民族196

第一节 哈萨克族196

第二节 汉族202

第三节 维吾尔族204

第四节 回族205

第二章 宗教207

第一节 伊斯兰教207

第二节 佛教207

第三节 基督教207

第三章 民族事务 宗教管理208

第一节 机构208

第二节 民族事务208

第三节 宗教管理213

第五编 牧业221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与体制改革22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牧业状况221

第二节 民主改革与牧区合作化221

第三节 牧业人民公社化222

第四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223

第二章 牧业资源224

第一节 草地资源224

第二节 饲料228

第三章 畜禽品种229

第一节 地方品种229

第二节 引进品种232

第三节 培育品种235

第四章 疫病防治245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防治246

第二节 寄生虫病及其防治251

第三节 畜禽常见病254

第四节 兽医兽药255

第五章 草原管理256

第一节 草原保护256

第二节 草原建设259

第六章 牧业生产264

第一节 牧业区划264

第二节 畜群结构266

第三节 牲畜数量268

第四节 畜产品272

第七章 管理机构279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279

第二节 事业机构279

第六编 农业28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282

第一节 民主改革282

第二节 互助合作和农业合作化283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284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285

第二章 农业生产288

第一节 生产条件288

第二节 农业分区291

第三节 结构调整294

第四节 作物种类295

第五节 面积产量297

第三章 土地开发301

第一节 垦殖301

第二节 河滩地开发302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303

第四章 农业技术304

第一节 耕作制度304

第二节 良种繁育306

第三节 栽培方法308

第四节 作物保护310

第五章 园艺318

第一节 果蔬种类319

第二节 栽培技术322

第三节 品种改良323

第四节 园艺管理324

第六章 经营管理3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4

第二节 经营效益325

第七编 林业332

第一章 林业资源332

第一节 山区天然林332

第二节 河谷次生林333

第三节 平原人工林334

第四节 树种与分布338

第二章 植树造林342

第一节 采种育苗343

第二节 平原造林344

第三节 山区造林345

第三章 林业管理346

第一节 机构346

第二节 采伐管理347

第三节 木材加工349

第四节 森林防火349

第五节 病虫害、鼠害防治350

第六节 林木管护351

第七节 森林普查352

第八节 经营效益355

第八编 水利358

第一章 水利灌区358

第一节 灌区类型及分布358

第二节 灌区建设361

第二章 水利工程361

第一节 引水工程361

第二节 排水工程366

第三节 人畜饮水工程367

第三章 防洪 抗旱371

第一节 防洪371

第二节 抗旱373

第四章 渔业373

第一节 养殖水面概况373

第二节 渔业生产374

第三节 渔场简介374

第五章 水利管理3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75

第二节 灌溉工程管理377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377

第九编 农牧机械382

第一章 农牧机具382

第一节 人力、畜力农具382

第二节 动力机械384

第三节 作业机械386

第二章 农机作业397

第一节 农机队伍397

第二节 经营体制399

第三节 作业水平400

第三章 农机监理403

第一节 机构403

第二节 发证与审核404

第三节 安全监理404

第四章 农机修造405

第一节 修理网点406

第二节 保养与维修407

第三节 新工艺推广408

第四节 主要修造厂409

第五章 农机管理410

第一节 机构410

第二节 经营效益411

第十编 工业414

第一章 经营体制414

第一节 个体企业414

第二节 集体企业415

第三节 国营企业415

第二章 工业门类417

第一节 电力工业417

第二节 采矿业429

第三节 建材业431

第四节 食品工业433

第五节 烟业435

第六节 纺织业435

第七节 制糖业439

第八节 畜产品加工业442

第九节 服装业443

第十节 铁木制品业444

第三章 体制改革446

第一节 机构446

第二节 企业体制改革447

第四章 经营管理462

第一节 管理体制462

第二节 管理机构463

第三节 工业产值464

第四节 产品产量468

第十一编 酿酒业475

第一章 酿酒概况及企业475

第一节 发展概况475

第二节 酿酒企业476

第二章 酿酒资源479

第一节 原料479

第二节 水质480

第三节 气候481

第四节 地形与土质481

第三章 酿酒工艺482

第一节 原料标准482

第二节 制曲483

第三节 发酵483

第四节 蒸酿484

第五节 贮存 勾兑 包装 检验485

第四章 生产效益486

第一节 产品产量486

第二节 经济效益488

第三节 名优产品491

第十二编 乡镇企业497

第一章 企业体制497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497

第二节 村(队)办企业500

第三节 个体企业503

第二章 行业分类504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505

第二节 商业企业506

第三节 服务业507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艺加工业508

第三章 经营管理5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8

第二节 经营形式509

第三节 经营效益509

第十三编 交通517

第一章 道路517

第一节 古道517

第二节 公路517

第二章 桥梁520

第一节 大桥520

第二节 其他桥梁521

第三章 运输522

第一节 运输工具522

第二节 客货运输525

第三节 运输企业527

第四章 公路养护529

第一节 养护机构529

第二节 养护作业530

第三节 养路费征稽532

第五章 机构534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534

第二节 业务管理机构534

第十四编 邮电539

第一章 邮政539

第一节 邮路539

第二节 邮政业务540

第三节 分拣封发546

第四节 城乡投递547

第五节 邮政设备548

第六节 经营管理549

第二章 电信555

第一节 电信业务555

第二节 网络与设备559

第三节 电源设备563

第四节 经营管理564

第十五编 商业568

第一章 机构网点5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68

第二节 商业机构569

第二章 经营体制572

第一节 私营商业572

第二节 集体商业573

第三节 国营商业577

第三章 经营管理579

第一节 集体商业579

第二节 国营商业582

第四章 商品购销584

第一节 百货商品购销584

第二节 糖烟酒购销585

第三节 五交化、家电购销587

第四节 畜产品购销587

第五节 生产资料购销592

第六节 土特产品购销595

第七节 日用杂品购销598

第八节 废旧物资购销601

第九节 燃油购销602

第十六编 粮油607

第一章 粮油征购607

第一节 粮食征购607

第二节 油脂征购608

第二章 粮油销售610

第一节 口粮销售610

第二节 议价粮油617

第三节 粮油市场617

第三章 粮油及副产品加工618

第一节 粮油加工618

第二节 食品加工620

第三节 饲料加工620

第四章 粮油储运621

第一节 粮油储藏621

第二节 粮油调运624

第五章 粮油管理6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626

第二节 管理体制631

第三节 粮油供应证管理631

第四节 粮食票证管理632

第五节 粮油议价管理632

第六节 粮储管理633

第十七编 旅游636

第一章 旅游资源636

第一节 自然景观636

第二节 人文景点641

第二章 旅游管理649

第一节 旅游机构649

第二节 旅游线路649

第三节 服务设施650

第四节 经济效益652

第十八编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654

第一章 城乡建设654

第一节 城乡规划654

第二节 县城建设660

第三节 乡(镇)村建设665

第四节 建筑管理666

第五节 经营管理672

第二章 环境保护674

第一节 环境污染674

第二节 环境监测675

第三节 环境治理677

第四节 环境控制679

第五节 生态保护681

第六节 生态工程建设685

第七节 管理机构686

第十九编 财税金融688

第一章 财政688

第一节 财政收入688

第二节 财政支出693

第三节 财政管理697

第二章 税务706

第一节 税制税种706

第二节 税收708

第三节 税务管理718

第三章 金融723

第一节 货币723

第二节 货币流通725

第三节 储蓄与存款726

第四节 信贷730

第五节 金融管理733

第四章 保险739

第一节 机构739

第二节 保险业务739

第三节 经营管理741

第二十编 综合经济管理745

第一章 计划管理745

第一节 机构队伍745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746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编制与执行750

第四节 基础建设的计划与管理752

第二章 统计管理758

第一节 机构队伍758

第二节 统计制度759

第三节 统计服务762

第四节 统计分析与监督763

第三章 物价管理764

第一节 机构队伍764

第二节 市场物价765

第三节 物价监督769

第四章 审计770

第一节 审计机构770

第二节 审计监督771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7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775

第二节 企业登记776

第三节 市场778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780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781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783

第七节 执法检查784

第八节 工商群众团体784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7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87

第二节 计量管理787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789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790

第七章 土地管理7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791

第二节 土地权属管理792

第三节 土地规划与利用796

第四节 土地监察与纠纷处理797

第二十一编 政党 群团80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新源县地方组织802

第一节 组织机构802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809

第三节 组织建设813

第四节 宣传教育821

第五节 纪律检查825

第六节 政法工作827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830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831

第二章 群众团体836

第一节 工会836

第二节 共青团83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846

第四节 贫下中农(牧)协会850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850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852

第七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853

第三章 重大政事855

第一节 建立民主政权856

第二节 抗美援朝856

第三节 减租反霸856

第四节 三反、五反运动857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857

第六节 肃反审干858

第七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859

第八节 大跃进860

第九节 反右倾运动860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861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862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863

第十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65

第十四节 “揭、批、查”运动865

第十五节 平反冤假错案866

第十六节 体制改革866

第二十二编 政权 政协871

第一章 权力机构871

第一节 普选871

第二节 新源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873

第三节 新源县人民代表大会874

第四节 新源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881

第二章 行政机构884

第一节 巩乃斯牧区千户长制884

第二节 设治局885

第三节 新源县政府886

第四节 新源县人民政府887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908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源县委员会908

第二节 历届政协新源县委员会议909

第三节 参政议政914

第二十三编 民政916

第一章 救济扶贫916

第一节 灾害救济916

第二节 贫困户救济918

第三节 城镇救济920

第四节 农村扶贫922

第二章 安置924

第一节 军队离、退休人员安置924

第二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924

第三节 自流人员收遣安置924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925

第五节 其他安置925

第三章 社会福利926

第一节 农牧区五保户供养926

第二节 城镇福利事业928

第四章 婚葬与社会管理928

第一节 婚姻登记928

第二节 殡葬管理930

第三节 社团登记930

第五章 地名930

第一节 地名普查930

第二节 地名更名931

第三节 主要地名934

第六章 民政机构936

第一节 新源县民政局936

第二节 乡镇民政机构936

第二十四编 劳动人事938

第一章 干部管理9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938

第二节 干部录用939

第三节 干部培训940

第四节 干部状况940

第五节 人事管理946

第二章 工人管理9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949

第二节 工人状况949

第三节 工人录用950

第四节 工人培训950

第五节 工人调配使用954

第三章 劳动工资956

第一节 工资制度956

第二节 调资升级957

第三节 津贴补贴959

第四章 劳动保护与福利962

第一节 劳动安全与保护962

第二节 劳动保险962

第三节 劳动福利966

第五章 编制967

第一节 编制机构967

第二节 编制工作967

第二十五编 公安司法972

第一章 公安972

第一节 机构972

第二节 治安管理973

第三节 户政管理979

第四节 特种行业管理981

第五节 刑侦破案981

第六节 外事管理982

第七节 专项斗争与严打984

第八节 预审、监所管理986

第九节 交通安全987

第十节 消防管理989

第二章 检察990

第一节 机构990

第二节 刑事检察991

第三节 法纪检察994

第四节 经济检察995

第五节 监所检察99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996

第七节 民事审判、行政审判检察996

第三章 审判997

第一节 机构997

第二节 审判制度998

第三节 网事审判999

第四节 民事审判1000

第五节 经济审判1002

第六节 行政审判1003

第七节 审判监督1004

第四章 司法行政1005

第一节 机构1005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1006

第三节 公证1008

第四节 律师1010

第五节 人民调解1012

第二十六编 军事1014

第一章 军事机构1014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1014

第二节 驻军1016

第三节 武装警察1017

第二章 兵役1018

第一节 旧中国兵役1018

第二节 新中国兵役1018

第三章 民兵1022

第一节 领导体制1022

第二节 民兵组织1023

第三节 政治教育1024

第四节 民兵训练1026

第五节 主要活动1026

第四章 剿匪平乱1027

第一节 剿匪1027

第二节 平乱1028

第二十七编 教育 科技1031

第一章 教育1031

第一节 普通教育1031

第二节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1039

第三节 教职工队伍1047

第四节 教育管理1051

第五节 教育经费1054

第六节 教育设施1059

第七节 勤工俭学1062

第八节 重点学校1063

第二章 科学技术1066

第一节 科技机构1066

第二节 科技队伍1067

第三节 科技普及1068

第四节 科技成果1072

第二十八编 文化体育1081

第一章 文化艺术事业1081

第一节 机构队伍1081

第二节 群众文化1083

第三节 文艺创作1085

第四节 文艺演出1087

第五节 电影1088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1089

第七节 图书发行1089

第八节 文物1091

第二章 档案史志1098

第一节 档案1098

第二节 史志工作1104

第三章 广播电视1105

第一节 机构队伍1105

第二节 广播事业1106

第三节 电视事业1107

第四节 广播电视管理1109

第四章 体育11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1110

第二节 群众体育1110

第三节 学校体育1112

第四节 体育比赛1113

第五节 体育管理1119

第二十九编 卫生1122

第一章 卫生防疫1122

第一节 爱国卫生1122

第二节 卫生宣传与科普1130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与计划免疫1131

第四节 地方病及其防治1135

第五节 学术活动1138

第二章 妇幼保健1139

第一节 机构1139

第二节 妇幼保健业务1140

第三章 医疗1140

第一节 机构1140

第二节 医疗业务1147

第三节 医疗制度1153

第四节 医疗科学研究1155

第四章 药材管理1156

第一节 药政1156

第二节 中草药普查1156

第三节 药材1158

第五章 卫生管理11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1161

第二节 财务管理1162

第三十编 精神文明建设1164

第一章 “三模”县建设1164

第一节 民族团结1165

第二节 军民团结1168

第三节 兵地团结1172

第二章 “三创建”活动1173

第一节 创建文明县1173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单位1178

第三节 创建文明户1179

第四节 文明礼貌月1179

第三章 争先创优活动1180

第一节 “三优一学”活动1180

第二节 青年文明号1181

第三节 “三八”红旗手与巾帼建功1182

第四章 社会新风1184

第一节 见义勇为1184

第二节 助人为乐1185

第三节 拾金不昧1185

第四节 移风易俗1186

第五章 机构1186

第三十一编 人物1188

第一章 人物传1188

第二章 人物表1194

第一节 新源县获国家级“先进个人”称号人物1194

第二节 新源县获自治区级“先进个人”称号人物1197

第三节 新源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06

附录1210

一、2001~2005年新源县大事记1210

二、2001~2005年新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1229

三、2001~2005年新源县重大工程建设1245

四、新源县行政区划资料1248

五、2001~2007年新源县四套班子领导人名表1254

《新源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1259

《新源县志》编纂始末1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