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科学与土地管理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地科学与土地管理概论
  • 张丰,杜震洪,张昭仁,刘仁义,刘南编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894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土地-研究;土地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科学与土地管理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知识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土地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3

一、土地是国家的发展之基,人民安身立命之本3

二、耕地是土地的精华,“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4

三、土地文化,于国于民根蒂相连,血脉相系5

第二节 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学科体系8

一、土地科学研究的对象与涵盖的领域8

二、土地科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8

三、土地科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9

四、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层次结构11

第二章 土地的概念、属性与功能15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15

一、土地的概念与本质15

二、土地的相关概念与分布范畴16

第二节 土地的属性与功能作用21

一、土地的属性及其表现特征21

二、土地的功能与作用28

第三章 土地类型及其分类系统与分类体系32

第一节 土地类型研究与土地类型学32

一、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32

二、土地类型研究的现况与展望33

第二节 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与土地分类体系34

一、土地类型分类的概念34

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与土地类型分类系统35

三、国内外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与分类体系36

第三节 土地类型分类的方法与程序39

一、土地自然类型分类与分类系统39

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与分类系统61

三、土地资源类型分类与分类系统70

第四章 土地评价的方法与程序77

第一节 土地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77

一、土地评价的实质77

二、土地评价的基本目的与任务78

三、土地评价的类别79

四、土地评价的目标与原则80

五、土地评价的过程与程序82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技术方法与评价系统85

一、土地潜力评价技术方法85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程序90

三、土地经济评价及其方法96

第三节 土地评价的演变与发展趋势99

一、土地评价的演变99

二、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102

下篇 土地管理及其法律法规119

第五章 土地管理与土地管理法律制度119

第一节 土地管理的意义与作用119

一、管理与土地管理的概念与含义119

二、土地管理体制与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126

第二节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128

一、土地法的概念、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28

二、土地法律体系与基本构成131

三、我国土地的基本法律制度133

第三节 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在法律制度上的完善133

一、《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新型法律134

二、新《土地管理法》的立法精神142

第六章 土地管理的基础业务及相关法律规定148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与规划管理148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148

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157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程序步骤与工作方式169

四、土地利用规划管理178

五、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保障体系197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法律制度206

一、土地利用及其法律规定206

二、土地保护及其法律规定210

三、耕地保护及其法律规定与保障措施211

第三节 土地开发复垦与土地开发整理及其法律规定220

一、土地开发复垦及其法律规定220

二、土地开发整理及其法律规定224

第四节 土地行政执法与行政管理242

一、土地行政执法242

二、土地行政管理246

第五节 21世纪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展望256

一、土地利用与土地可持续利用256

二、搞好新时期土地管理,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263

附录274

附录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274

附录二 城市用地分类系统277

附录三 中国土地分类系统(2002年1月1日起试行)283

附录四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附表1、2)287

附录五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292

附录六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294

附录七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中国土地分类系统(试行)对应关系表297

附录八 本书相关的若干专业词汇汉英对照300

参考文献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