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江国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1268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国际法-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1
一、国际法的定义1
二、国际法的特征2
三、国际法的类别4
四、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5
第二节 国际法的性质6
一、国际法否定论6
二、国际法的法律性质7
三、国际法效力的根据9
第三节 国际法的渊源11
一、概述11
二、国际习惯14
三、国际条约15
四、一般法律原则16
五、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17
六、国际组织的决议18
第四节 国际法的编纂20
一、国际法编纂的含义与类型20
二、国际法编纂的发展21
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及其编纂活动22
第五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24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24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联系26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冲突28
四、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各国实践31
第六节 当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33
一、国际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扩大34
二、国际法内容的更新与丰富36
三、国际法渊源的演变40
四、国际程序法的发展41
第二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46
第一节 概述46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46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历史发展47
三、《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基本原则48
四、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48
第二节 《国际法原则宣言》49
一、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49
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52
三、不干涉内政原则52
四、国际合作原则56
五、民族自决原则56
六、国家主权平等原则58
七、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61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1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61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63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63
第三章 国际法主体68
第一节 概述68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68
二、国际法主体的范围69
第二节 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70
一、国家作为国际法的基本主体70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72
第三节 其他实体的国际法主体资格74
一、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74
二、争取独立民族的国际法主体资格76
第四节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资格77
一、个人不能直接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78
二、个人不能直接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和责任78
三、个人不具有在国际法庭进行诉讼的权利78
第五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80
一、承认的概念80
二、承认的种类81
三、承认的方式和原则83
四、承认的法律效果85
第六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86
一、继承的概念86
二、国家继承86
三、政府继承89
第四章 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92
第一节 国家概说92
一、国家的概念和要素92
二、国家的类型93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93
一、概述93
二、独立权95
三、平等权96
四、自卫权97
五、管辖权99
第三节 国家管辖豁免111
一、概述111
二、国家管辖豁免的形式和内容112
三、国家管辖豁免的主体113
四、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114
五、国家管辖豁免的放弃117
第五章 国家领土120
第一节 国家领土概说120
一、国家领土的概念120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121
三、内水123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和变更127
一、国家领土的历史和法律特性127
二、传统国际法取得领土的方式128
三、现代国际法变更领土的方式133
第三节 领土主权的限制134
一、概述134
二、共管135
三、租借135
四、势力范围136
五、国际地役136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137
一、边界的概念137
二、边界的划分138
三、边境制度139
四、边界争端与中国的边界问题141
第五节 南北极制度144
一、南极144
二、北极147
第六章 海洋法150
第一节 概述150
一、海洋及其意义150
二、海洋法的概念151
三、海洋法的历史发展151
四、海洋法的编纂153
五、海洋法的新发展155
第二节 基线156
一、基线的概念156
二、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156
三、特殊情形下的基线157
第三节 领海和毗连区160
一、领海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160
二、领海的宽度161
三、领海的无害通过制度162
四、领海内的管辖权163
五、毗连区163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164
一、专属经济区及其由来164
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165
三、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165
四、专属经济区的划界166
第五节 大陆架166
一、大陆架的概念166
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167
三、大陆架的法律制度168
四、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大陆架划界169
五、中国的大陆架169
第六节 海峡170
一、海峡170
二、用于国际通行的海峡及其制度171
第七节 公海173
一、公海的概念173
二、公海的法律地位173
三、公海的法律制度174
四、公海的管辖权176
第八节 国际海底区域179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179
二、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179
三、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一般原则180
四、国际海底开发制度180
五、国际海底管理局181
六、《关于实施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的协定》182
第七章 空间法184
第一节 空气空间法184
一、概述184
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185
三、国际航空的基本法律制度185
四、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制度188
五、维护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法律制度190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6
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197
一、概述197
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198
三、外层空间法的主要原则199
四、外层空间法的主要制度200
五、外层空间活动的其他法律问题203
第八章 国际环境法206
第一节 概述206
一、国际环境法的产生206
二、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征208
三、国际环境法的历史发展与渊源209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213
一、环境主权原则213
二、环境公平原则214
三、国际合作原则215
四、保护和保全环境原则215
第三节 国际环境保护法律制度215
一、大气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215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制度218
三、保护土地和森林的国际法律制度220
四、保护海洋和淡水的国际法律制度221
五、废弃物的国际法律管制222
六、保护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制度224
七、贸易与环境225
八、战争与环境226
第九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229
第一节 国籍229
一、国籍的概念229
二、关于国籍的立法230
三、国籍的取得231
四、国籍的丧失233
五、国籍的冲突和解决234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235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236
一、外国人及其法律地位概说236
二、外国人法律地位的一般原则237
三、对外国人的管理238
四、外交保护240
第三节引渡和庇护242
一、引渡242
二、庇护247
第四节难民248
一、难民的概念和种类248
二、难民身份的确定248
三、保护难民的一般原则249
第十章国际人权法251
第一节概述251
一、国际人权法的概念251
二、国际人权法形成与发展的历史252
三、国际人权法的渊源254
第二节国际人权法的保护对象258
一、国际人权法保护的权利主体258
二、国际人权法保护的权利范围、种类和内容259
三、关于“和平权”、“环境权”和“发展权”262
第三节国际人权法规定的人权保护措施和机制263
一、人权的国内保护措施263
二、人权的国际监督机制26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与实践27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27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实践272
第十一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277
第一节概述277
一、外交与外交关系277
二、外交关系法与《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278
第二节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278
一、国内外交机关279
二、外交代表机关280
三、特别使团283
四、外交团284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285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285
二、使馆的特权与豁免285
三、使馆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86
四、特别使团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91
五、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293
第四节 领事关系法294
一、概述294
二、领事关系的建立和领馆的设立295
三、领事人员295
四、领事职务及其终止296
五、领事特权与豁免297
六、领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299
第五节 维护正常外交关系的法律制度299
一、概述299
二、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的定义和特征300
三、控制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的国际法机制301
第六节 中国外交、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30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30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305
第十二章 条约法307
第一节 概述307
一、条约的概念与特征307
二、条约的名称与分类308
三、条约法的编纂310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310
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310
二、缔约程序311
三、条约的加入313
四、条约的登记与公布314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314
第三节 条约的生效和暂时适用316
一、条约的生效316
二、条约的暂时适用317
三、条约的有效期317
第四节 条约的保留318
一、保留的定义318
二、保留的范围319
三、保留的接受与反对319
四、保留及反对保留的法律效果320
第五节 条约的遵守与适用320
一、条约必须遵守320
二、条约的适用322
第六节 条约与第三国323
一、条约相对效力原则323
二、条约为第三国创设义务324
三、条约为第三国创设权利324
四、取消或变更对第三国的义务或权利324
五、条约的规定成为国际习惯法325
第七节 条约的解释325
一、条约解释的含义325
二、条约解释的主体325
三、条约解释的原则与方法326
第八节 条约的修订329
一、条约的修正329
二、条约的修改329
第九节 条约的终止与无效330
一、条约的终止与停止施行330
二、条约的无效332
第十三章 国际组织法334
第一节 概述334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与特征334
二、国际组织法的概念、渊源和特征341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343
一、国际组织一般制度的含义343
二、国际组织一般制度的具体内容343
第三节 联合国及其法律制度353
一、联合国与《联合国宪章》353
二、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355
三、联合国的成员国356
四、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及其职权357
五、联合国法律制度在现代国际法中的独特地位364
第四节 专门性国际组织366
一、概说366
二、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基本体制366
三、联合国专门机构368
第五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369
一、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369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369
三、区域性国际组织与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法律关系370
第十四章 国际责任法372
第一节 概述372
一、国际责任法的性质与特点372
二、国际责任法的历史发展与编纂374
第二节 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376
一、国家责任的主观要素——行为归于国家376
二、国家责任的客观要素——违背国际义务378
第三节 国家责任的免除379
一、同意379
二、自卫380
三、反措施380
四、不可抗力381
五、危难381
六、危急情况381
第四节 国家责任的承担形式382
一、停止不法行为383
二、赔偿383
三、保证不再重犯387
四、不受国内法的制约388
第五节 国际责任法的新领域388
一、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388
二、国际组织的责任问题393
三、国际刑事责任问题395
第十五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398
第一节 概述398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398
二、国际争端的类型398
三、国际争端的特征399
第二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399
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意义399
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形成与发展400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含义401
第三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402
一、解决争端的强制方法402
二、解决争端的和平方法405
第四节 联合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417
一、概述417
二、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的一项基本原则419
三、联合国的管辖权420
四、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职权421
五、区域性办法439
第十六章 战争法442
第一节 概述442
一、战争的概念442
二、战争在国际法上的地位443
三、战争法的概念与编纂445
第二节 战争的开始及其法律后果449
一、战争的开始449
二、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450
三、战争的结束451
第三节 作战手段和方法452
一、战争法的基本原则452
二、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453
三、海战和空战的特殊规则456
第四节 交战者和战争受难者地位459
一、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459
二、交战者地位459
三、战俘待遇460
四、伤病者待遇461
五、战时平民地位462
第五节 中立463
一、中立的概念与特征463
二、中立国的权利与义务464
三、战时封锁465
四、战时禁制品465
第六节 战争犯罪及其责任466
一、战争犯罪的概念466
二、纽伦堡、东京审判的原则及其意义468
三、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469
四、国际刑事法院473
主要参考文献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