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
  • 李琦涵,姜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083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病毒-感染-分子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绪论1

1.1 病毒感染的基础概念2

1.1.1 感染——病毒生存的基本方式2

1.1.2 宿主、机体对病毒感染的病理学反应3

1.1.3 病毒感染在宿主群体中传播的结果5

1.2 病毒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进化关系6

1.2.1 病毒及其识别细胞受体能力的进化7

1.2.2 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进化9

1.2.3 病毒在群体感染过程中的进化12

1.3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特点14

1.3.1 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应答及干扰素15

1.3.2 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6

1.3.3 病毒的免疫逃避现象17

1.4 病毒治疗与预防的理论及其有待解决的问题19

1.4.1 抑制病毒增殖的可能途径及其存在的问题20

1.4.2 抗病毒疫苗的研制及存在的问题22

第2章 病毒进入细胞的分子生物学过程24

2.1 病毒的结构与感染的生物化学意义25

2.1.1 病毒的结构特性及其与受体的结合25

2.1.2 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39

2.2 病毒进入细胞的生物学机理43

2.2.1 细胞外层结构对病毒进入的生物学作用43

2.2.2 病毒内化过程所涉及的生物学事件45

2.2.3 病毒内化或进入细胞过程中的能态分析47

2.2.4 一个借助于受体介导而内化进入细胞的病毒实例49

3.1 DNA病毒的增殖50

第3章 病毒增殖的基本分子生物学机理50

3.1.1 DNA病毒的基因转录51

3.1.2 DNA病毒基因表达的翻译控制60

3.2 RNA病毒的增殖机理72

3.2.1 RNA病毒基因的翻译表达72

3.2.2 RNA病毒基因的复制84

3.2.3 RNA病毒的装配与释放89

第4章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95

4.1 病毒与受体结合的生理及病理学意义96

4.1.1 病毒受体的多样性及其生理功能97

4.1.2 病毒结合受体后所导致的信号转导和对信号转导的影响104

4.1.3 病毒利用其特定成分对信号转导通路中特定蛋白的影响107

4.2 病毒进入细胞后的微观生物学特点111

4.2.1 病毒DNA对宿主细胞基因的整合112

4.2.2 病毒的潜伏感染119

4.2.3 病毒诱导的细胞病理学变化128

4.3 病毒特定成分对细胞的生物学影响129

4.3.1 RNA病毒成分对宿主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129

4.3.2 DNA病毒感染成分对宿主细胞的影响143

第5章 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的生理及病理反应149

5.1 干扰素系统对病毒的生物学作用150

5.1.1 干扰素作用细胞的信号转导和干扰素诱导基因的转录激活151

5.1.2 干扰素诱导产生的蛋白分子及其抗病毒活性160

5.1.3 病毒诱导干扰素产生的机理探讨179

5.2 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其生物学效应180

5.2.1 病毒对细胞凋亡的病理性作用181

5.2.2 病毒通过TNF受体对细胞凋亡产生的作用及其病理意义185

5.2.3 病毒与Bcl-2的关系和细胞凋亡195

5.2.4 病毒编码蛋白与p53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202

5.2.5 病毒编码蛋白在线粒体环节上的作用204

5.2.6 非特异性宿主防卫——天然免疫和细胞凋亡209

5.3 宿主因子在病毒感染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215

5.3.1 对正链RNA病毒基因复制产生影响的宿主细胞分子216

5.3.2 对HIV复制增殖过程具有影响意义的宿主细胞分子217

5.3.3 对DNA病毒复制增殖过程具有影响意义的宿主细胞分子221

第6章 病毒免疫反应发生的分子机理223

6.1 树突状细胞及病毒抗原的提呈223

6.1.1 树突状细胞的基本生物学性状224

6.1.2 树突状细胞对病毒抗原的捕获225

6.1.3 树突状细胞对病毒抗原的提呈230

6.1.4 树突状细胞对不同病原体及其组分所产生的反应及其差异232

6.2 病毒免疫反应中T细胞的激活及反应237

6.2.1 T细胞激活的基本生物学过程238

6.2.2 CD8+T细胞对病毒抗原的反应240

6.3 HIV感染的免疫激活机制249

6.3.1 HIV急性感染和免疫系统的应答249

6.3.2 HIV-1慢性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反应252

6.3.3 外源性免疫激活与HIV-1在体内的生物学状态254

6.4 抗体分子对病毒的中和作用259

6.4.1 病毒中和的概念与抗体分子对病毒的结合260

6.4.2 病毒中和的机理263

第7章 病毒对免疫系统的作用268

7.1 病毒对免疫系统中抗原提呈机制的影响268

7.1.1 病毒对MHC-Ⅰ类分子限制性抗原提呈作用的干扰269

7.1.2 病毒对MHC-Ⅱ类分子限制性抗原提呈的干扰273

7.1.3 HIV下调作为其受体的CD4以干扰MHC-Ⅱ类分子相关抗原的提呈275

7.2 病毒对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的抑制278

7.3 病毒对淋巴因子作用的抑制280

7.3.1 病毒对淋巴因子生成的干扰作用280

7.3.2 病毒对淋巴因子介导信号作用的干扰281

7.3.3 病毒对淋巴因子效应功能的干扰287

7.4 病毒对体液免疫反应的逃避288

7.4.1 病毒对抗体反应功能的干扰289

7.4.2 病毒对补体反应的干扰291

第8章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分子机理的研究技术294

8.1 分析病毒感染细胞过程的常规生化技术295

8.1.1 病毒感染的细胞及亚细胞组分的制备295

8.1.2 病毒感染细胞的离心分析技术302

8.1.3 免疫沉淀及Pull-down技术304

8.1.4 病毒感染细胞的同位素标记技术307

8.2 分子差异显示的技术方法309

8.2.1 mRNA差异显示分析技术309

8.2.2 DNA芯片技术311

8.2.3 蛋白质2D电泳技术312

8.2.4 蛋白质芯片技术321

8.3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性研究322

8.3.1 酵母双杂交技术323

8.3.2 丝状噬菌体表面显示技术327

8.3.3 蛋白复合物的分离329

8.3.4 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深入分析的技术333

参考文献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