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读 中学卷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读 中学卷 下
  • 张维平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559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500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7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读 中学卷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 学 卷数学教学新大纲及教材分析第一章 《代数》教材分析775

第一节 代数初步知识775

第二节 有理数779

第三节 整式的加、减784

第四节 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787

第五节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94

第六节 整式的乘除798

第七节 因式分解803

第八节 分式810

第九节 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816

第十节 一元二次方程823

第十一节 函数及其图像829

第十二节 统计初步834

第二章 《几何》教材分析846

第一节 引言847

第二节 线段、角848

第三节 相交线、平行线852

第四节 三角形856

第五节 四边形870

第六节 相似形876

第七节 解直角三角形883

第八节 圆889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第一章 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905

第一节 微格教学研究的对象与特点905

第二节 微格教学训练对教师的作用908

第三节 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909

第四节 微格教学与数学教学910

第二章 数学教学技能构成的要素分析912

第一节 数学教学原则912

第二节 教学语言915

第三节 教学操作与教学媒体919

第四节 系统观察与思维分析922

第三章 课堂的导入与过渡技能924

第一节 课堂导入与过渡的作用924

第二节 导入的基本方法925

第三节 过渡的基本方法929

第四节 导入与过渡的要点分析930

第五节 优秀课评析932

第四章 课堂的讲解与启发技能936

第一节 课堂讲解与启发的作用936

第二节 讲解的基本方法940

第三节 启发的基本方法944

第四节 讲解与启发的要点分析949

第五节 优秀课评析950

第一节 课堂提问与评价的作用954

第五章 课堂的提问与评价技能954

第二节 提问的基本方法957

第三节 评价的基本方法959

第四节 提问与评价的要点分析960

第五节 优秀课评析962

第六章 课堂的板书与演示技能966

第一节 课堂板书与演示的作用966

第二节 板书的基本类型968

第三节 演示的分类与方法971

第四节 板书与演示的要点分析974

第五节 优秀课评析975

第七章 课堂的设计与调控技能983

第一节 课堂设计与调控的作用983

第二节 课堂设计的基本方法985

第三节 调控的基本方法999

第四节 设计与调控的要点分析1002

第五节 优秀课评析1003

第八章 课堂的强化与结束技能1007

第一节 课堂强化与结束的作用1007

第二节 强化的基本方法1008

第三节 结束的基本方法1011

第四节 强化与结束的要点分析1014

第五节 优秀课评析1015

物理教学新大纲及教材分析第一章 教学新大纲及教材介绍1021

第一节 教学新大纲1021

第二节 教材1024

第二章 教材知识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1028

第一节 教材知识结构分析1028

第二节 教学建议1032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1034

第三章 教材各章知识分析1034

第一册1034

第二章 简单的运动1037

第三章 声现象1039

第四章 热现象1040

第五章 光的反射1043

第六章 光的折射1045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1048

第八章 力1050

第九章 力的运动1054

第十章 压强 液体的压强1057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1059

第十二章 浮力1062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1065

第十四章 功1069

第二册1073

第一章 机械能1073

第二章 分子运动论 内能1075

第三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1078

第四章 电路1080

第五章 电流强度1085

第六章 电压1088

第七章 电阻1091

第八章 欧姆定律1094

第九章 电功和电功率1098

第十章 生活用电1102

第十一章 电和磁(一)1105

第十二章 电和磁(二)1109

第十三章 无线电通信常识1112

第十四章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113

第四章 典型课示范1115

第一节 新授课示例1115

第二节 实验课示例1121

第三节 习题课示例1122

第四节 实践课示例1126

第五节 复习课示例1129

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绪论1137

第一章 微格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140

第一节 微格教学概述1140

第二节 微格教学的设计1142

第三节 微格教学的程序1144

第四节 微格教学的评价与反馈1145

第五节 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1147

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功能1149

第二章 教学语言技能1149

第一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1149

第三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1151

第四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1151

第五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应用要点1152

第六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艺术要求1153

第七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艺术处理1154

第八节 教师仪表的风格1156

第九节 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评价1157

第三章 板书和板画技能1159

第一节 板书板画技能的概念1159

第二节 板书板画技能的功能1159

第三节 板书板画技能的应用原则1161

第四节 板书板画技能的构成要素1162

第五节 板书板画的应用类型1163

第六节 板书板画技能的应用要点1165

第七节 板书板画技能的训练评价1166

第四章 导入技能1168

第一节 导入技能的概念1168

第二节 导入技能的功能1168

第三节 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1169

第四节 导入技能的类型1170

第五节 导入技能的应用要点1172

第六节 导入技能的评价1173

第五章 讲解技能1175

第一节 讲解技能的概念1175

第二节 讲解技能的功能1176

第三节 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1176

第四节 讲解技能的应用类型1177

第五节 讲解技能的应用要点1180

第六节 讲解控制节奏的艺术1182

第七节 讲解居高临下的艺术1184

第八节 讲解点拨的艺术1184

第九节 讲解启发的艺术1186

第十节 讲解技能的评价1190

第六章 演示技能1193

第一节 演示技能的概念1193

第二节 演示技能的功能1193

第三节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1194

第四节 演示技能的类型1196

第五节 演示技能的应用要点1197

第六节 加强演示效果的方法1197

第七节 演示技能的评价1199

第二节 提问技能的功能1200

第一节 提问技能的概念1200

第七章 提问技能1200

第三节 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1202

第四节 提问技能的应用原则1203

第五节 提问设计中的几个辨证关系1204

第六节 提问技能的设计技巧1205

第七节 提问技能的应用类型1207

第八节 提问技能的应用要点1209

第九节 提问技能的评价1211

第八章 强化技能1213

第一节 强化技能的概念1213

第二节 强化技能的功能1214

第三节 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1214

第四节 强化技能的类型1215

第五节 强化技能的应用要点1217

第六节 强化技能的评价1218

第一节 变化技能的概念1219

第九章 变化技能1219

第二节 变化技能的功能1220

第三节 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1220

第四节 变化技能的类型1223

第五节 变化技能的应用要点1227

第六节 变化技能的评价1228

第十章 结束技能1230

第一节 结束技能的概念1230

第二节 结束技能的功能1230

第三节 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1231

第四节 结束技能的应用类型1232

第五节 结束技能的应用要点1234

第六节 结束技能的评价1235

第一节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技能概述1237

第十一章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与训练1237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观念要进课堂1239

第三节 “回归主体,发展主体”——课堂素质教育的总目标1241

第四节 课堂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1244

第五节 实现课堂素质教育的措施1246

第六节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1249

第七节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技能的应用举例1251

第十二章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技能1254

第一节 创新思维技法培养技能1254

第二节 创新人格培养技能1257

第三节 创新学生培养技能——成功教育1261

第十三章 优秀课评价技能1271

第一节 优秀课评价技能概述1271

第二节 优秀课评价技能的原则1272

第三节 优秀课的评价指标1274

第四节 优秀课评析1277

第二节 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1301

第三节 环境教育与化学课程1307

第四节STS教育与化学课程1319

第二章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研究1330

第一节 概述1330

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分析与使用1334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与素质教育1354

第三章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1360

第一节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概论1360

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367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学分论1386

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绪论1397

第一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概述1397

第二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学过程最优化1398

第一章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最优化技能1402

第一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最优化的一般规律1402

第二节 中学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艺术1420

第三节 中学化学教学中电化教学设计的最优化1425

第二章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最优化技能1430

第一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最优化的模式1430

第二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最优化技巧1437

第三章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最优化技能1464

第一节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464

第二节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最优化技能1472

第四章 微格教学与中学化学教学技能1485

第一节 微格教学概述1485

第二节 微格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1487

第三节 微格教学中的反馈和评价1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