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通信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通信原理
  • 李文海,张方菖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15045·总3239教73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1

第一章 概述1

一、模拟通信系统2

二、数字通信系统4

第二节 信道6

第三节 数字通信的形成及其发展15

第二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原理20

第一节 语声信号的基本特性20

一、语声信号的时间特性和频谱特性20

二、语声信号的统计特性22

三、衡量系统质量的宏观感知特性27

一、抽样电路模型及其描述28

第二节 波形抽样及抽样定理28

二、抽样定理30

三、非理想抽样与抽样展宽39

四、抽样的折迭失真46

五、具有带通频谱信号的抽样47

六、抽样与展宽保持电路原理52

第三节 量化理论54

一、量化及其特性表示54

二、量化噪声的计算59

三、均匀量化的量化噪声和量化信噪比61

四、非均匀量化及压缩扩张技术67

五、μ律压扩特性及量化信噪比的计算70

六、A律压扩特性及其13折线近似80

七、μ律压扩特性的15折线近似92

第四节 编码和解码98

一、二进制码组及其编码和解码的变换关系98

二、线性编码100

三、线性解码网络108

四、非线性编码和解码118

第五节 单片PCM编解码器134

第六节 电视信号的编码136

习题138

第一节 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143

第三章 时分多路复用及其构成143

第二节 时分复用系统中的帧同步148

一、帧同步电路的工作原理148

二、帧同步系统中的保护电路150

三、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及有关问题讨论152

四、帧同步系统的计算157

第三节 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及时钟166

信号的产生166

一、PCM30/32路系统的时隙分配167

二、时钟信号的产生169

第四节 PCM30/32路系统构成172

习题174

第一节 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175

一、数字信号波形与频谱175

第四章 脉冲编码信号的传输及其中继方式175

二、带限传输对信号波形的影响180

三、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183

四、数字信号传输系统模型185

第二节 传输信道与再生中继188

一、信道及其主要特性188

二、再生中继系统的构成193

三、信号波形均衡194

四、时钟提取及判决再生208

第三节 中继传输性能分析210

一、误码率及其累积211

二、PCM信号传输的抖动特性216

一、传输等效频率225

第四节 中继段长度设计225

二、串音及串音等效频率227

三、信噪比恒等式及设计举例230

第五节 传输对PCM通信质量的影响231

一、信道误码对PCM信号解调信噪比的影响231

二、传输抖动对PCM信号解调信噪比的影响240

第六节 线路传输码型244

一、选择传输码型的条件244

二、PCM系统中常用的传输码型245

三、传输码型变换的误码增值253

第七节 PCM信号的调制传输254

习题256

一、复接系列259

第五章 数字多路复接与数字通信网259

第一节 数字多路复接的构成方式259

二、复接中数字码的排列方式261

三、同步时钟复接263

四、异步时钟复接266

五、异步时钟复接的码速调整电路271

第二节 数字复接技术中的帧同步273

一、同步方式274

二、几项指标的计算275

第三节 复接抖动的产生与抑制278

第四节 FDM方式与PCM方式的互接280

第五节 PCM通信网中的同步方式282

第六节 综合数字网(ID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本概念291

第六章 线性预测编码与自适应技术295

第一节 自适应量化297

一、前馈自适应量化298

二、反馈自适应量化302

第二节 线性预测差值量化的基本原理306

第三节 增量调制及其自适应量化318

一、线性增量调制319

二、增量调制的自适应量化324

第四节 线性预测的自适应量化329

第五节 线性预测的自适应332

第六节 各种编码系统的质量比较337

参考文献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