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GSM、GPRS和EDGE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向3G/UMTS系统演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GSM、GPRS和EDGE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向3G/UMTS系统演化
  • (美)哈尔农(Halonen,T.),(美)罗梅罗(Romero,J.),(美)梅尔罗(Melero,J.)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5736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时分多址-移动通信-通信技术-英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GSM、GPRS和EDGE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向3G/UMTS系统演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第1部分 GERAN的演进3

第1章 GSM/EDGE标准演进(根据Rel 4)3

1-1 GSM的标准化——阶段性演进4

1-4-2 GPRS网络结构 15

1-1-1通过EDGE把GSM/TDMA综合起来6

1-1-2 3GPP的GERAN标准化工作6

1-2 GSM中的电路交换业务9

1-2-1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daptive Multi-Rate Codec,AMR)技术9

1-2-2高速语音电路交换数据(High Speech Circuit Switched Data,HSCSD)11

1-3 定位服务13

1-4-1 GPRS的介绍(Rel 97)14

1-4 GPRS系统14

1-4-3 GPRS接口和参考点20

1-4-4 GPRS协议结构21

1-4-5移动管理25

1-4-6 PDP内容功能和地址26

1-4-7保密性27

1-4-8定位管理28

1-4-9 GPRS无线接口28

1-5 EDGE Rel 9946

1-5-1 GSM/EDGE标准中的8-PSK调制46

(Enhanced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EGPRS)47

1-5-2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47

1-5-3增强型电路交换数据(Enhanced Circuit Switched Data,ECSD)50

1-5-4类A双转发模式(DualTransfer Mode,DTM)52

1-5-5 EDGE压缩53

1-5-6在Rel 4中GPRS和EGPRS的改进53

参考文献54

第2章 GERAN标准化的演化(Rel 5及更高版本)57

2-1 GERAN Rel 5的特点58

2-1-1 GERAN的Iu接口以及新的功能划分59

2-1-2 IP数据流的报头自适应机制61

2-1-3语音容量和质量的增强61

2-1-4 Gb和Iu接口增强的定位功能63

2-1-5 BSC之间和BSC/RNC NACC(网络辅助蜂窝切换)64

2-1-6适用于类型1的移动台的高多时隙类别64

2-2 GERAN的结构64

2-2-1概述64

2-2-2结构和接口65

2-2-3无线接入网接口69

2-2-4物理层协议70

2-2-5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72

2-2-6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74

2-3-2增强容量、质量和数据率80

2-3未来的标准80

2-3-1对IMS业务的最优化支持80

参考文献81

第3章 向UMTS演化的GERAN QoS技术83

3-1 3GPP QoS结构85

3-1-1 QoS结构演变85

3-1-2不同版本的支持业务88

3-2 UMTS QoS功能划分88

3-2-1 控制平面UMTS承载业务的QoS管理功能89

3-2-2用户平面UMTS承载业务功能90

3-2-3 UMTS QoS分类91

3-2-4业务激活过程92

3-3 GERAN中QoS控制机制93

3-3-1控制平面QoS机制94

3-3-2用户平面的QoS机制97

3-4服务质量原则管理99

参考文献100

第4章移动终端的定位101

4-1 定位的应用102

4-2定位的结构103

4-3定位方法介绍105

4-3-1基本业务等级106

4-3-2增强型服务等级109

4-3-3扩展型服务等级113

4-4 LCS性能114

4-4-1基本业务等级性能114

4-4-2增强业务等级的性能118

参考文献120

第2部分 GSM、GPRS和EDGE性能123

第5章 GSM无线通信基础和频谱效率123

5-1 GSM无线系统描述124

5-1-1基本信道结构124

5-1-2发送和接收链路127

5-1-3采用跳频技术的基本TCH链路性能131

5-1-4 不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135

5-1-5 功率控制137

5-2蜂窝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s)138

5-2-1 语音KPIs138

5-2-2 数据KPIs146

5-3频谱效率151

5-3-1有效复用率152

5-3-2部分负载率153

5-3-3频率分配复用率153

5-3-5有效频率负载154

5-3-4频率负载154

5-3-6混合的语音和数据业务的EFL155

5-4有效频谱负载的测试方法156

5-4-1 网络性能特点的描述156

5-4-2测试区域定义157

5-4-3测试方法的验证159

5-5网络的基准性能160

参考文献163

第6章 GSM/AMR语音性能165

6-1-1跳频166

6-1基本GSM性能166

6-1-2功率控制171

6-1-3不连续发送DTX172

6-2频率分区复用174

6-2-1 基本概念174

6-2-2频率分区复用和跳频175

6-3 中继增益功能模块177

6-3-1 定向重试(DirectedRry,DR)177

6-3-2基于业务切换(Traffic Reason Handover,FRHO)178

6-4 GSM半速率话音信道的性能179

6-5-1介绍181

6-5-2 GSM AMR的链路级性能181

6-5 自适应多速率话音编码(AMR)181

6-5-3 GSM AMR的系统级性能184

6-6 EDGE AMR新增技术191

6-6-1简介191

6-6-2 EDGE窄带AMR的链路级性能191

6-6-3 EPC对网络性能的改善作用193

6-6-4 EDGE宽带AMR编码器193

6-6-5 Rel 6可能会加入的技术195

参考文献195

第7章 GPRS及EGPRS性能197

7-1-1 简介199

7-1 GPRS/EGPRS的链路性能199

7-1-2 GPRS/EGPRS峰值吞吐量200

7-1-3干扰受限下的系统性能201

7-1-4噪声受限下的系统性能205

7-2 GPRS/EGPRS无线资源管理207

7-2-1轮询及应答模式207

7-2-2 GPRS/EGPRS链路自适应算法209

7-2-3上下行链路自适应算法209

7-2-4与功控算法结合210

7-2-5考虑服务质量(QoS)要求的链路自适应算法210

7-2-6增加冗余(IR)211

7-2-7采用不同编码方式的重传212

7-2-8 GPRS/EGPRS的信道分配策略214

7-2-9 GPRS/EGPRS分组调度器215

7-2-10功控217

7-3 GPRS系统容量219

7-3-1 简介219

7-3-2系统建模及性能评价219

7-3-3独立非跳频频带上的GPRS性能221

7-3-4独立跳频频带上的GPRS性能228

7-3-5 考虑QoS准则的GPRS频谱效率231

7-3-6使用频分复用技术提高频谱效率及QoS的原理232

7-4 EGPRS系统容量233

7-4-1 简介233

7-4-2建模及性能评价233

7-4-3独立非跳频频带上,采用链路自适应的EGPRS性能233

7-4-4独立跳频频带上的EGPRS性能237

7-4-5考虑QoS准则的EPRS频谱效率239

7-4-6吞吐量分布的分析242

7-4-7业务突发性的影响243

7-5语音与数据业务混合时的容量分析244

7-6基于实际网络测试的GPRS/EGPRS性能估计248

7-7-1 TCP性能251

7-7 GPRS/EGPRS应用层性能251

7-7-2 UDP性能254

7-7-3性能增强代理254

7-8 GPRS实际性能测试255

7-8-1应用层往返时间分析256

7-8-2 FTP下载业务性能256

7-8-3 WAP浏览业务256

7-8-4实时业务257

参考文献258

第8章 动态频率和信道分配259

8-1-1 GSM同步基础260

8-1 空中接口同步260

8-1-2同步的实现261

8-1-3TDMA帧数目考虑261

8-1-4同步精度262

8-2 DFCA部分265

8-2-1 CIR估计265

8-2-2跳频结合266

8-2-3无线信道选择267

8-2-4信息交换268

8-2-5 DFCA跳频模式269

8-3-2 DFCA方式270

8-3 电路交换业务DFCA应用270

8-3-1 电路交换多业务270

8-4仿真271

8-4-1 理想网络布局中的算法性能271

8-4-2典型网络布局中的性能277

8-4-3仿真结果总结280

8-5分组交换业务的DFCA280

参考文献282

第9章窄带配置283

9-1什么是窄带网络284

9-1-1频谱重新构造一技术演化285

9-1-2需要执照的窄带频谱286

9-1-3微蜂窝配置287

9-2 BCCH带宽分配287

9-2-1 窄带情形下的BCCH复用287

9-2-2窄带BCCH配置策略288

9-2-3保护带宽的必要性290

9-3 BCCH 内层技术291

9-3-1 BCCH内层概念描述291

9-3-2 BCCH内层仿真和测试结果292

9-4 公共BCCH293

参考文献294

9-5保证BCCH复用的AMR和发送分集技术294

第10章链路性能增强技术295

10-1 GERAN链路预算296

10-1-1最小性能要求296

10-1-2链路预算298

10-2链路性能增强技术概述300

10-2-1跳频技术301

10-2-2上行分集接收技术302

10-2-3上行链路干扰消除技术303

10-3下行链路增强技术303

10-3-1延迟分集304

10-3-2天线跳变305

10-4 GSM系统的宏分集技术307

10-4-1上行宏分集技术307

10-4-2下行宏分集技术309

10-4-3宏分集技术仿真310

10-5结论312

参考文献312

第11章控制信道性能及规划313

11-1控制信道简介314

11-1-1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314

11-1-2控制信道配置315

11-1-3控制信道的功能317

1 1-1-4信道编码与交织319

1 1-2物理层的可靠性319

11-2-1仿真模型320

11-2-2信道的比较321

11-3信令的可靠性和延迟323

11-3-1似然模型324

1 1-3-2 SCH信息广播325

11-3-3系统信息广播326

11-3-4 RR连接的建立327

11-3-5 L2链路的建立328

11-3-6 L2链接失败329

11-3-7呼叫建立与位置更新329

11-3-8越区切换与信道切换330

11-3-9测量和功率控制331

11-3-10结论332

11-4控制信道和AMR业务信道332

11-4-1物理层的比较333

11-4-2系统级比较333

11-4-3结论337

11-5信令容量337

11-5-2 GSM话音业务中的信令容量338

11-5-1信令容量准则338

11-5-3(E)GPRS中的信令容量346

参考文献352

第1 2章 自动与优化353

12-1 无线网络优化简介354

12-1-1运作效率355

12-1-2 自动操作特性356

12-1-3 自动操作的范围357

12-2基于频率规划的移动测量360

12-2-1概要360

12-2-2传统的频率规划362

12-2-3频率规划新概念366

12-2-4 GERAN中报告的信号强度367

12-2-5干扰矩阵类型回顾372

12-2-6 MMFP的硬件体系结构373

12-2-7 MMFP试验结果376

12-3基于邻近蜂窝设计的自动化测量377

12-3-1维护邻近蜂窝378

12-3-2解决方案的描述379

12-3-3邻近蜂窝管理过程的描述380

12-3-4 网络测试结果383

12-3-5 2G—3G展望384

12-4-1简述385

12-4参数的自动优化385

12-4-2控制工程简介386

12-4-3通信系统性能优化的控制系统388

12-4-4无线通信网参数优化391

12-4-5 自动化理论在蜂窝系统的未来应用398

12-5基于贝叶斯蜂窝网的自动故障检测和排除(TS)399

12-5-1简介399

12-5-2故障的检测和排除过程400

12-5-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401

12-5-5 贝叶斯网络402

12-5-4规则系统(Rule Based System)402

12-5-6贝叶斯网络模型403

12-5-7故障信息采集(Knowledge Acquisition)405

12-5-8故障检测序列407

1 2-5-9高级特征407

12-5-10与网络管理系统的交流408

参考文献408

第3部分 3G演化方案413

第1 3章 IMT-2000 3G无线接入技术413

13-1 IMT-2000 3G技术及发展历程414

13-2 在许可频段上的各种3G技术415

13-3 3G无线接入技术介绍416

13-3-1 WCDMA基础417

13-3-2 多载波CDMA(cdma2000)的基本原理423

13-4 3G无线接入技术(RAT)性能基准425

13-4-1语音业务性能425

13-4-2数据业务性能428

13-5 UMTS多种无线技术的统一433

13-5-1 概述433

13-5-2 UMTS多种无线系统的演化433

13-5-3 UMTS多种无线系统统一机制434

13-5-4多无线系统统一带来的中继效率增益435

13-5-6结构的统一436

13-5-5基于QoS的多种无线系统统一436

参考文献437

第14章3G技术策略和演进路径439

14-1 3G多媒体业务440

14-1-1 对运营商业务的影响440

14-1-2 3G技术需求441

14-2全球化442

14-2-1技术全球化442

14-2-2规模经济443

14-3 3G技术演进路径:UMTS多种无线技术和cdma000444

参考文献448

附录A MAIO管理的缺陷449

A-1 MAIO管理的缺陷与规划450

A-2对于不同的有效复用率以及天线波束宽度,MAIO管理的缺陷451

附录B硬件规划研究453

B-1 话音业务全速率和半速率下的中断概率454

B-1-1 爱尔兰B公式454

B-1-2全速率/半速率混合下的中断概率455

B-1-3效率因子459

B-1-4规划因子462

B-2 (E)GPRS硬件规划分析465

参考文献472

附录C链路增益和网络容量增益的关系473

C-1 绪论474

C-2理论分析474

C-3 仿真476

C-3-1 广播控制信道(BCCH)层性能476

C-3-2跳频层477

C-3-3功率控制性能478

C-4最后结果与结论479

参考文献480

附录D GSM/EDGE和其他蜂窝无线技术间干扰481

D-1 绪论482

D-2干扰机制483

D-2-1 邻道功率483

D-2-2互调失真(IMD)484

D-3覆盖效果485

D-3-1 下行链路485

D-3-2上行链路485

D-4 从WCDMA到GSM的干扰487

D-5蒙特卡洛仿真的研究(GSM/EDGE和IS-95)488

D-6 总结490

参考文献491

附录E仿真工具493

E-1 简介494

E-2静态仿真494

E-3动态仿真的基本原理494

E-4仿真工具的说明和本书中使用的基本仿真模型496

E-4-1软件和编程问题497

E-4-2仿真工具的基本功能497

E-4-3链路层接口499

E-5基本小区模型的说明499

参考文献502

附录F试验网络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