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编写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843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1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1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5
加强调查和研究 着力提高工作本领 把和谐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5
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9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1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13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16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与利益诉求19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与实践基础21
(一)古今中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21
(二)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2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32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38
(一)和谐社会的一般规定38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4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三个文明是有机统一的69
(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71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71
(二)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76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78
(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80
(五)必须注重社会公平82
(六)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84
五、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85
(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85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88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94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98
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98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00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3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04
(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做好宗教工作107
(六)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110
(七)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111
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健全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114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14
(二)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16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119
(四)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121
(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123
(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126
八、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129
(一)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增强精神力量,丰富精神世界129
(二)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32
(三)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136
(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141
(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145
九、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145
(二)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等各种利益关系148
(三)理顺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53
(四)从法律、制度、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155
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158
(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158
(二)创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160
(三)弘扬创新精神,营造鼓励、尊重、保护创新的氛围165
十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171
(一)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171
(二)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175
(三)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178
十二、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185
(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185
(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189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191
十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97
(一)人与自然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198
(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6
(三)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214
(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消费方式215
十四、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218
(一)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218
(二)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219
(三)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223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225
十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29
(一)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229
(二)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32
(三)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236
(四)领导干部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作出表率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