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生态环境警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生态环境警示
  • 王玉庆主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639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生态环境警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1

一、我国荒漠化的现状1

(一)“人造荒漠”论1

(二)沙漠化现状4

(三)水土流失现状5

(四)盐渍化现状6

(五)工矿型荒漠化现状6

(一)削弱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危及土地健康7

二、荒漠化的危害7

(二)减少可利用土地面积,危及食物安全8

(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及生态安全8

(四)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危及社会经济发展9

(五)荒漠化加剧了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危害10

三、荒漠化的高发区——生态过渡带13

(一)我国的典型生态过渡带14

(二)自然脆弱性分析15

(三)社会脆弱性分析17

(一)荒漠化演变的启示19

四、荒漠化的成因19

(二)荒漠化的自然因素23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25

五、荒漠化的防治27

(一)沙漠化的综合防治27

(二)盐渍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对策30

(三)水土流失的主要防治对策33

六、荒漠化防治的保障机制34

(一)政府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34

(四)工矿型荒漠化土地的主要复垦模式34

(二)投资机制35

(三)激励与约束机制35

(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36

第二章 不容乐观的森林草原生态环境38

一、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38

(一)概况38

(二)问题严重40

(三)森林草原功能衰退的后果42

(一)概念和功能45

二、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45

(二)原因47

三、治理54

(一)我国退化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概况54

(二)确定生态恢复的原则56

(三)掌握生态恢复技术57

(四)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59

(五)展望——建设秀美山川64

一、湿地破坏问题严重66

第三章 湿地在消失66

(一)湿地数量和面积不断减少67

(二)湿地污染严重造成湿地质量降低,功能退化69

(三)湿地破坏形势严峻70

二、湿地破坏的严重后果71

(一)湿地破坏造成水患泛滥71

(二)湿地退化的损失无法估量72

三、湿地破坏原因的思虑74

(一)对围湖造田现象的思虑75

(二)对湿地污染的思虑79

(三)对人类盲目掠夺资源的思虑80

(四)对其他非人类活动导致湿地消亡的思虑82

四、我们的行动84

(一)湿地保护的经验借鉴84

(二)我国湿地保护之路88

第四章 绿洲的危机94

一、中国绿洲的概况94

(一)荒漠化是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极端表现96

二、中国绿洲面临的问题96

(二)污染造成绿洲内部环境局部恶化98

(三)绿洲萎缩100

(四)人工绿洲扩大所带来的荒漠化101

三、绿洲问题的危害102

(一)生态环境恶化102

(二)阻碍经济发展105

四、谁之过107

(一)人类活动107

(二)自然因素115

(一)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118

五、治理与保护118

(二)加强绿洲生态环境建设120

(三)以绿洲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保护122

第五章 农业生态的危机123

一、农业生态的危机123

(一)荒漠化的危机123

(二)水土流失的危机125

(三)土壤污染的危机128

(一)人口134

二、农业生态危机的诱因134

(二)拓荒137

(三)工业化农业142

三、现代农业的功与过146

(一)现代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146

(二)农业资源环境的恶化后果147

四、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151

五、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的保护156

(一)环境保护158

(二)可持续发展163

六、农业生态的未来165

第六章 生物多样性:来自地球生物圈的危险警报168

一、物种的灭绝在继续169

(一)藏羚羊的厄运169

(二)物种的灭绝在继续171

二、哪里还有动植物的家175

(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175

(二)野生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177

(三)守望“最后的伊甸园”179

(一)被扰乱的生命系统180

三、生态安全令人忧虑180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185

(三)不容忽视的生物安全187

四、生物多样性我们知多少188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况189

(二)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192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92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192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94

第七章 水体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200

一、我国淡水资源的概况202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203

(一)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4

(二)江河污染普遍204

(三)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205

(四)近海水域污染加重 赤潮频繁发生206

三、水体污染类型及其对生物影响途径与方式208

(一)有机污染(城镇生活污水)208

(二)重金属污染209

(三)农药污染210

(四)赤潮211

(五)酸雨213

四、我国若干内陆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16

(一)对鱼类的影响217

(二)对底栖动物的影响222

(三)对浮游生物的影响225

五、控制水体污染 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230

(一)生态环境破坏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32

一、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2

第八章 生态经济问题与对策232

(二)自然生态的破坏会影响经济发展的环境240

(三)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危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45

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246

(一)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冲击过大246

(二)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规范249

(三)缺乏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技术253

三、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255

(一)生态资源的利用切切不能以可视的经济价值为依据255

(二)生态资源的利用切切不能顾此失彼256

(三)经济增长切切不能越过生态不可逆的底线257

(四)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理解切切不能以现有的发展模式为依据259

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策262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行为规范262

(二)制订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264

(三)加强生态保护的组织体系建设266

五、领导干部要掌握生态经济知识269

(一)生态经济问题的重要性269

(二)生态经济知识对领导干部决策具有重要作用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