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犯罪及相关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犯罪及相关问题研究
  • 郑毅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3374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计算机犯罪-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犯罪及相关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与网络犯罪概述1

一、网络的概念与发展1

(一)网络的定义1

(二)网络的特点2

(三)网络的类型与模式4

(四)我国网络的发展现状6

二、网络犯罪相关概念12

(一)计算机犯罪相关概念12

(二)网络犯罪的概念界定14

三、网络犯罪的特点与分类15

(一)网络犯罪的特点15

(二)网络犯罪的分类17

四、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18

(一)我国的网络犯罪立法18

(二)网络犯罪的立法对策选择19

第二章 黑客与病毒犯罪23

一、黑客与黑客犯罪的概念及防控23

(一)黑客与黑客犯罪的概念23

(二)黑客犯罪的特点24

(三)黑客犯罪的主要行为方式27

(四)黑客犯罪的犯罪构成与法律防控29

二、计算机病毒与病毒犯罪32

(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点32

(二)计算机病毒的分类34

(三)计算机病毒犯罪的界定与特征35

(四)计算机病毒犯罪的犯罪构成与法律防控37

第三章 网络盗窃41

一、网络盗窃概述41

(一)网络盗窃的概念41

(二)网络盗窃犯罪的对象42

(三)网络盗窃犯罪的特点42

二、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的立法现状及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44

(一)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的立法现状44

(二)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46

三、网络盗窃犯罪的防治对策48

(一)完善网络盗窃犯罪相关立法48

(二)加强执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52

(三)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53

(四)网络用户自身加强防范55

第四章 网络诈骗57

一、网络诈骗概述57

(一)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57

(二)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58

(三)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形式61

二、网络诈骗的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67

(一)网络诈骗的犯罪构成68

(二)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法现状70

三、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治对策71

(一)完善网络诈骗相关的法律法规71

(二)强化网络安全监管77

(三)网络诈骗的社会预防78

第五章 网络赌博80

一、网络赌博概述80

(一)网络赌博的概念与形式80

(二)网络赌博犯罪的特点81

(三)网络赌博犯罪的危害83

二、网络赌博的犯罪构成与立法现状85

(一)网络赌博的犯罪构成85

(二)我国网络赌博犯罪立法现状87

三、网络赌博犯罪的防治对策89

(一)网络赌博犯罪的立法完善90

(二)网络赌博犯罪的技术防治对策92

(三)网络赌博犯罪的社会综合防治对策93

第六章 网络色情犯罪94

一、网络色情犯罪概述94

(一)网络色情与网络色情犯罪的概念94

(二)网络色情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95

(三)网络色情犯罪的特征96

二、网络色情犯罪的法律构成要件及罪行界定98

(一)网络色情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98

(二)当前定罪量刑的标准100

(三)网络色情犯罪中相关罪行的区分101

三、当前打击网络色情犯罪遇到的新问题102

(一)P2P技术下的网络色情犯罪102

(二)网络裸聊105

四、网络色情犯罪的防治对策108

(一)网络色情犯罪的法律控制108

(二)网络色情犯罪的技术控制110

(三)网络色情犯罪的道德控制113

第七章 电子证据115

一、电子证据概述115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与特点115

(二)电子证据定位的争论与发展116

二、电子证据被采信的困境122

(一)我国首例IP地址被采信为电子证据案122

(二)电子证据证明力受制约的原因123

(三)确认在两种情况下形成的电子证据的证明力124

三、发挥电子证据效力的基础125

(一)合理界定电子证据的涵盖范围125

(二)结合电子证据的特性,扩展证据“原件”的内涵126

(三)电子证据效力发挥的独立性与补强性127

四、发挥电子证据证明力的保障128

(一)在法律上明确电子证据证明力大小的标准128

(二)强化并规范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固定技术,依法取证128

(三)在司法制度上确认可靠系统生成的电子证据的证明力132

第八章 网络实名制立法136

一、网络实名制立法的国际惯例与韩国经验136

(一)网络实名制立法的国际惯例136

(二)网络实名制立法的韩国经验137

二、网络实名制在我国的发展139

(一)网络实名制的初始发展139

(二)网络实名制的逐步推进140

(三)网络实名制的全面推行142

三、网络实名制与公民权利保护143

(一)网络实名制与公民自由表达权143

(二)网络实名制与公民隐私权144

(三)网络实名制与公民监督权145

四、确保网络实名制法益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147

(一)强化对网络运营商的规范管理147

(二)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147

(三)加快电子政务建设148

(四)建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148

第九章 网络监督150

一、网络监督的内涵与发展150

(一)网络监督的内涵150

(二)网络监督的发展历程153

二、网络监督的培育与规制155

(一)培育网络监督的依据155

(二)规制网络监督的必要性156

(三)培育和规制网络监督的路径160

三、网络监督中的“名誉权”保护问题163

(一)权利与权利冲突下的官员名誉权与公民监督权163

(二)规范网络监督行为,实现对官员名誉权的有效保护165

第十章 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169

一、国外个人信息安全立法概况及评析169

(一)美国的立法及其评析169

(二)欧盟及其部分成员国的立法及其评析173

(三)日本的立法及其评析177

二、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78

(一)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现状178

(二)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180

三、加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途径182

(一)界定“个人信息”的范畴182

(二)明确个人信息的人格权和财产权属性182

(三)拓展个人信息安全犯罪主体的范围183

(四)加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犯罪的惩罚力度184

(五)完善个人信息受害人的救济保障185

(六)尽快出台统一的《个人信息安全法》185

四、《个人信息安全法》立法构想186

(一)立法模式186

(二)立法目的188

(三)立法原则189

(四)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中的权力与义务190

附录192

参考文献2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