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生物学
  • 叶庆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1944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命1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

目录1

二、生物进化2

三、生物的分界2

第二节 植物3

一、植物的类型和分布3

二、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3

第三节 植物生物学5

一、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简史5

三、植物与人类5

二、植物生物学的分科6

三、植物生物学的学习方法7

第二章 植物体的基础结构9

第一节 植物细胞9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原生质10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19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0

四、植物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38

第二节 植物组织44

一、分生组织45

二、保护组织46

三、基本组织48

四、机械组织49

五、输导组织50

六、分泌组织53

第三节 植物器官56

一、植物的器官及其类型56

二、植物各器官的整体性56

第三章 根、茎、叶58

第一节 根58

一、根和根系58

二、根的结构59

三、根的变态68

四、根瘤及菌根70

五、根的生理功能72

第二节 茎73

一、茎的形态与类型73

二、茎的结构78

三、茎的变态87

四、茎的生理功能90

第三节 叶90

一、叶的形态90

二、叶的发生与生长97

三、叶的结构99

四、叶的变态105

五、叶的寿命和落叶106

六、叶的生理功能107

第四节 根、茎、叶之间维管系统的联系108

一、根与茎之间的维管束联系108

二、茎与叶之间维管束的联系109

第四章  花、种子、果实111

第一节 花111

一、花的组成和结构111

二、花的发生和分化114

三、花药的发育和结构115

四、花粉116

五、胚珠的发育和结构119

六、开花、传粉和受精121

七、花的类型125

八、禾本科植物的花131

九、花序132

第二节 种子134

一、种子的发育134

二、种子的形态结构138

三、种子的类型140

第三节 果实141

一、果实的发育142

二、果实的结构142

三、果实的类型142

四、落花落果及其防止的方法145

五、果实和种子的成熟与保藏146

第五章 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149

第一节 酶149

第二节 植物水分代谢150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150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154

三、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155

第三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156

一、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156

二、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症状158

三、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60

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61

五、氮素的利用162

第四节 光合作用163

一、光合色素163

二、光合作用的光能转化166

三、光合作用的碳素同化170

四、光呼吸174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74

六、光合产物及其运输176

第五节 呼吸作用177

一、糖的有氧分解178

二、糖的无氧分解182

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82

二、植物生长发育的多型性185

一、植物的生活周期185

第六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18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活周期与植物的生长过程185

三、植物营养生长的过程187

第二节 种子萌发188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188

二、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变化191

三、种子萌发过程和幼苗生长192

第三节 植物的运动193

一、向性运动194

二、感性运动196

第四节 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197

一、光197

二、温度200

第五节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202

一、生长素类202

二、赤霉素类206

三、细胞分裂素209

四、脱落酸210

五、乙烯212

六、油菜素内酯213

七、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214

八、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214

第六节 生长抑制物质和除草剂215

一、生长抑制物质215

二、除草剂217

第七节 植物的无性繁殖218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219

二、植物的无性生殖221

第八节 植物的衰老和死亡221

一、衰老221

二、死亡的类型及其意义222

三、细胞凋亡223

四、植物细胞的衰老与凋亡223

第九节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22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态因子227

一、植物与光227

第七章 植物与环境227

二、植物与温度230

三、植物与水分232

四、植物与大气234

五、植物与土壤235

六、植物与生物237

第二节 植物的生态适应240

一、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240

二、生活型240

三、生态型241

第三节 植物种群241

第四节 植物群落242

三、种群的分布格局242

一、种群的大小242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242

一、植物群落的组成243

二、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243

三、植物群落的演替244

第五节 植被245

一、植被的主要类型245

二、植被分布的规律性248

第六节 生态系统249

一、概述249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249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50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51

五、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253

六、生态平衡253

第七节 植物与环境污染254

一、环境污染及其种类254

二、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255

三、植物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应用257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261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261

一、植物的多样性261

二、生物多样性262

第三节 植物的分类阶层264

第二节 植物的分类方法264

一、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266

二、学名和双名法266

第四节 植物的命名266

三、种以下分类群的拉丁名267

第五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分门267

第九章 藻类270

第一节 概述270

一、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270

二、藻类的主要特征270

三、藻类的繁殖和生活史271

第二节 原核藻类274

一、蓝藻门274

四、藻类的生态习性274

五、藻类的分门274

二、原绿藻门278

第三节 真核藻类278

一、红藻门278

二、隐藻门282

三、甲藻门282

四、金藻门283

五、黄藻门284

六、硅藻门285

七、褐藻门286

八、裸藻门289

九、绿藻门290

十、轮藻门294

第四节 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295

一、生态意义295

二、经济意义295

第十章 菌类298

第一节 粘菌门298

一、粘菌的特性298

一、一般特征299

第二节 真菌门299

二、粘菌的主要类群299

二、主要类群303

三、真菌的经济意义310

第十一章 地衣311

第一节 地衣的主要特征311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结构312

一、地衣的形态312

二、地衣的结构313

第三节 地衣的繁殖313

一、营养繁殖313

二、无性生殖313

第五节 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意义314

一、地衣为生活在裸露岩石的先驱植物314

三、不完全地衣类314

二、监测大气314

三、有性生殖314

二、担子衣纲314

一、子囊衣纲314

第四节 地衣的分类314

三、药用315

四、食用和饲料315

五、香料和染料315

六、危害经济林木315

二、繁殖316

一、植物体316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316

第十二章 苔藓植物316

三、世代交替317

四、生态习性与分布317

五、分类317

第二节 苔纲319

一、苔纲的主要特征319

二、苔纲的代表植物319

第三节 藓纲320

一、藓纲的主要特征320

二、藓纲的代表植物321

第四节 苔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322

一、苔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22

一、苔藓在经济上的应用322

第十三章 蕨类植物324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324

一、孢子体324

二、配子体326

三、生活史326

二、卷柏属327

一、石松属327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常见种属327

五、分类327

四、分布327

三、木贼属329

四、凤尾蕨属330

五、满江红属331

第三节 古代蕨类举例331

一、莱尼蕨属332

二、鳞木属332

三、封印木属332

四、芦木属332

一、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33

二、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333

第四节 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333

第十四章 裸子植物335

第一节 概述335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35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336

第二节 苏铁纲336

一、主要特征336

二、分类及代表337

第三节 银杏纲338

一、主要特征339

二、生活史339

第四节 松柏纲339

三、分类及代表种类341

第五节 红豆杉纲343

第六节 买麻藤纲344

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346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347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47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纲348

一、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348

二、被子植物的分纲349

第三节 花程式和花图式350

一、花程式350

第四节 双子叶植物的常见科及其代表351

一、木兰科351

二、花图式351

二、毛莨科352

三、桑科352

四、石竹科353

五、锦葵科353

六、葫芦科354

七、杨柳科355

八、十字花科355

九、蔷薇科355

十、蝶形花科357

十一、大戟科357

十三、无患子科358

十二、葡萄科358

十四、芸香科359

十五、伞形科359

十六、茄科359

十七、旋花科360

十八、唇形科360

十九、菊科361

第五节 单子叶植物的常见科及其代表363

一、泽泻科363

二、棕榈科363

三、禾本科364

五、百合科365

四、姜科365

六、兰科366

第六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系统367

一、恩格勒系统367

二、哈钦松系统368

三、塔赫他间系统368

四、克朗奎斯特系统368

第十六章 植物的遗传与变异370

第一节 遗传370

一、孟德尔的分离规律370

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372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扩展与应用373

四、连锁和交换规律375

五、伴性遗传377

六、染色体遗传与基因学说379

七、细胞质遗传383

第二节 变异384

一、遗传重组384

二、基因突变384

三、染色体变异387

第三节 染色体和基因389

一、染色体389

二、基因的结构和类型390

四、基因的表达392

三、基因的复制392

五、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396

六、核外基因组397

七、植物基因的特点398

第四节 基因工程398

一、基因工程的过程399

二、植物基因工程与农业401

第五节 植物遗传育种402

一、植物组织培养402

二、植物单细胞培养403

三、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403

五、雄性不育杂交育种404

四、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404

六、多倍体育种405

七、无融合生殖406

八、营养体繁殖407

九、杂种优势407

第十七章 植物的进化409

第一节 植物进化的证据409

一、古生物学的证据409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411

三、胚胎学的证据411

四、生物地理学的证据411

五、生理生化的证据411

一、植物进化的方式412

第二节 植物进化的方式和趋势412

六、细胞遗传学的证据412

七、分子生物学的证据412

二、植物进化的趋势414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理论414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414

二、现代综合进化论415

三、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419

四、跳跃式进化420

第四节 物种和物种形成421

一、物种421

二、种群421

三、物种的形成422

第五节 植物界的起源和演化423

一、植物界的起源423

二、植物进化简史423

三、原核藻类的发生和演化424

四、真核藻类的发生和演化424

五、裸蕨和苔藓植物的发生和演化425

六、蕨类植物的发生和演化427

七、裸子植物的发生和演化428

八、被子植物的发生和演化429

主要参考书目432

名词索引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