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性能优化-内容交换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性能优化-内容交换技术
  • MatthewSymePhilipGoldie著;于涛,罗庆华,谢文亮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8758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性能优化-内容交换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1章内容交换技术入门1

1.1第2层和第3层网络的发展1

1.1.1更大更快的Internet1

1.1.2更丰富内容的推动力2

1.1.3用内容交换解决问题3

1.1.4先行者5

1.1.5当前市场前景7

1.2小结7

2.1.1应用层(第7层)8

2.1 OSI 7层模型——层的概念8

第2章理解第2层、第3层和第4层协议8

2.1.2表示层(第6层)9

2.1.3会话层(第5层)9

2.1.4传输层(第4层)9

2.1.5网络层(第3层)9

2.1.6数据链路层(第2层)10

2.1.7物理层(第1层)10

2.1.8纵览7层10

2.2不同层之间的交换12

2.2.2第3层交换和路由13

2.2.1第2层交换13

2.3理解第4层协议14

2.4传输控制协议(TCP)15

2.5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0

2.6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22

2.6.1第2,3层冗余22

2.6.2 VRRP的组成部分23

2.6.3 VRRP寻址24

2.6.4 VRRP的运行24

2.7小结25

3.1.1 基本HTTP页面取回26

第3章理解应用层协议26

3.1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6

3.1.2 HTTP方法27

3.1.3 HTTP中的URL28

3.1.4 HTTP中的持久连接28

3.1.5其他HTTP报头29

3.1.6 Cookie——HTTP状态管理机制31

3.1.7 HTTP参考资料33

3.2文件传输协议(FTP)33

3.2.2 FTP主动方式34

3.2.1 FTP基础34

3.2.3 FTP被动方式35

3.2.4 FTP参考资料37

3.3实时流协议(RTSP)37

3.3.1 RTSP传送的组成37

3.3.2 RTSP操作39

3.3.3数据发送的其他选择40

3.3.4 RTSP及RTP的参考资料42

3.4安全套接字层(SSL)42

3.4.1应用的安全需求43

3.4.3加密和密码44

3.4.2 SSL在7层模型中的位置44

3.4.4 SSL工作情况50

3.4.5 SSL总结51

3.5小结51

第4章内容交换的概念52

4.1虚拟服务和应用重定向52

4.1.1虚拟服务和虚拟IP地址52

4.1.2应用重定向53

4.2资源和真实服务器54

4.3 帧、数据包和会话54

4.4深度数据包检测55

4.5小结56

第5章基本的服务器负载平衡57

5.1为什么要使用负载平衡服务器57

5.2服务器负载平衡的拓扑58

5.2.1第2层(桥接)服务器负载平衡58

5.2.2第3层(路由)服务器负载平衡60

5.2.3单臂服务器负载平衡62

5.2.4实现SLB的高度可用性65

5.3第4层负载平衡算法71

5.3.2循环法72

5.3.1最少连接法72

5.3.3 IP地址散列法73

5.3.4响应时间和服务器代理74

5.3.5带宽74

5.3.6加权和最大连接数75

5.4服务器诊断75

5.4.1基于连接的诊断76

5.4.2 ARP诊断76

5.4.3ICMP诊断76

5.4.4TCP诊断76

5.4.6诊断脚本77

5.5小结77

5.4.5应用诊断77

第6章内容识别服务器负载平衡80

6.1什么是第7层服务器负载平衡80

6.2为什么要使用第7层服务器负载平衡80

6.2.1示例1——所有的服务器并不都是相同的81

6.2.2示例2——所有的内容必须是随处可用的81

6.2.3示例3——购买服务81

6.2.4示例4——将来的验证81

6.3处理第7层通信82

6.3.1会话的即时绑定与延时绑定83

6.3.2使用延时绑定安全机制84

6.3.3第7层分析和连接:Keep-Alive报头85

6.4 HTTP URL解析和负载平衡86

6.5 HTTP报头负载平衡89

6.6 HTTP Cookie负载平衡94

6.7 FTP负载平衡97

6.7.1 主动模式下FTP的负载平衡98

6.7.2被动模式下FTP的负载平衡100

6.8第7层DNS的负载平衡102

6.9 RTSP流媒体的负载平衡105

6.9.1仅在第4层上对RTSP进行负载平衡105

6.9.2第7层RTSP负载平衡的应用107

6.10小结110

第7章持久性、安全性和Internet113

7.1 Internet服务提供商——代理和通信量114

7.2 IP地址散列116

7.3基于Cookie的持久性117

7.3.1 Cookie117

7.3.2 Cookie类型119

7.3.3应用Cookie119

7.4 SSL121

7.4.1 SSL会话ID持久性121

7.4.2使用SSL卸载修复此模型122

7.5小结126

第8章应用重定向129

8.1应用重定向的必要条件129

8.2基于VIP的SLB和应用重定向130

8.3 Web缓存重定向(WCR)131

8.3.1缓存的原理131

8.3.2缓存类型135

8.3.3 IP欺骗140

8.3.4第4层缓存重定向141

8.3.5第7层WCR145

8.3.6供应商问题149

8.4安全重定向150

8.5路由器/链接负载平衡151

8.6小结154

第9章防火墙和VPN负载平衡156

9.1 对防火墙和VPN交换机进行负载平衡的原因156

9.2防火墙简介157

9.2.1有状态防火墙157

9.2.2防火墙同步技术158

9.2.3第二层防火墙158

9.3.1使用VRRP159

9.3配置防火墙的负载平衡159

9.3.2使用基于软件的方案160

9.3.3使用内容交换机160

9.3.4创建通道160

9.3.5健康检测防火墙162

9.3.6通过负载平衡防火墙三明治的通信流162

9.3.7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165

9.4基于策略的防火墙负载平衡167

9.4.1拓扑示例168

9.4.2第二层防火墙170

9.4.4使用内容交换机提供额外保护171

9.4.3层式防火墙提供更好的安全性171

9.4.5增加非军事区172

9.5 VPN和MAC保持175

9.5.1 VPN的工作过程175

9.5.2负载平衡VPN176

9.5.3失败情况177

9.6小结179

9.6.1 案例研究:防火墙和VPN负载平衡179

9.6.2配置防火墙和VPN负载平衡180

第10章 内容交换机的体系结构182

10.1 常见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体系结构需要考虑的事项182

10.2.2突破规则183

10.2 内容交换机彼此不同的原因183

10.2.1数据包与会话183

10.3好的内容交换机的组成184

10.3.1会话建立与并发会话184

10.3.2第4~7层处理185

10.4不同方法186

10.4.1 PC体系结构186

10.4.2基于ASIC的体系结构187

10.5新技术又将是什么188

10.6相关的硬件188

10.7小结1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