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840144.jpg)
- 吴孟超,李家顺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023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蒙昧时代的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发展史1
二、文明时代的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发展史1
第1篇 总论(篇负责人:陈长策 闻兆章)1
第1章 绪论 (陈长策)1
第1节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的发展史1
三、近代的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发展史2
四、新中国的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发展史3
一、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的范畴4
第2节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二、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与其他临床专科的关系5
三、应该具有健全的体魄6
二、应该具有精湛的功底6
第3节 怎样学习好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6
一、应该具有高尚的医德6
四、应该学会严格的随诊工作和具有科学史观7
二、病因8
一、分类8
第2章 外科感染 (施靖华)8
第1节 概述8
三、病理9
六、治疗10
五、预防10
四、临床表现10
一、疖12
第2节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12
二、痈13
四、丹毒14
三、急性蜂窝织炎14
五、脓肿15
第3节 败血症与脓毒血症16
七、急性淋巴结炎16
六、急性淋巴管炎16
一、临床表现17
三、治疗18
二、诊断18
一、概述19
第4节 手部感染19
三、脓性指头炎20
二、甲沟炎20
四、急性化脓性腱鞘炎21
五、手掌深部间隙感染22
一、破伤风23
第5节 厌氧芽胞杆菌感染23
二、气性坏疽27
三、治疗29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29
第6节 淋巴结结核29
一、临床表现29
三、临床表现31
二、分期31
第3章 溃疡、坏死、坏疽、窦道与瘘 (施靖华)31
第1节 溃疡31
一、病因及分类31
一、病因32
第2节 坏死与坏疽32
四、治疗32
第3节 窦道33
三、治疗33
二、临床表现33
三、治疗34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34
一、病因34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34
三、治疗34
第4节 瘘34
一、病因34
一、水代谢失调36
第1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36
第4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陈玉林)36
二、钠代谢失调38
三、钾代谢失调40
四、钙代谢失调42
第2节 酸和碱的平衡失调43
五、镁代谢失调43
一、单纯型酸碱平衡失调44
二、液体治疗方案47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分析47
二、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47
第3节 液体治疗47
五、控制输液速度48
四、液体治疗的顺序安排48
三、外科手术和创伤补液治疗48
七、液体治疗的常用溶液49
六、液体治疗的途径49
二、休克的分类50
一、定义50
第5章 休克 (王 强 李华宝)50
第1节 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临床基础50
四、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51
三、休克的分期51
五、休克时的多系统器官衰竭53
六、休克时肠道的细菌易位54
二、实验室检查56
一、主要临床表现56
第2节 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监测56
三、诊断57
二、治疗59
一、预防59
第3节 休克的预防和治疗59
一、创伤性休克64
第4节 创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预防和治疗64
二、感染性休克65
一、休克、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后果66
第5节 休克、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的预防和治疗66
二、休克、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的预防和治疗67
二、MSOF的预防和治疗68
一、MSOF的诊断标准68
第6节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68
一、血型及其相容性检查70
第1节 概述70
第6章 输血 (王新华)70
二、血液的抗凝和处理措施71
三、外科输血问题72
二、禁忌证72
第2节 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72
一、适应证72
四、常用的血浆代用品(代血浆)73
二、常用的成分血液74
一、成分输血的优点74
第3节 成分输血及其临床应用74
三、库血的生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75
二、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76
一、输血途径76
第4节 输血方法76
四、输血的注意事项77
三、术中失血的回输77
三、溶血反应78
二、变态反应78
第5节 输血反应及其防治78
一、发热反应78
第6节 大量输血的有关问题79
四、细菌污染反应79
三、酸碱失衡80
二、枸橼酸中毒80
一、心律紊乱80
五、出血倾向81
四、高钾血症81
八、传播疾病82
七、肺梗死82
六、氨中毒82
二、去基质血红蛋白溶液83
一、过氟化物或氟碳化合物83
第7节 人造血83
一、临床麻醉学84
第2节 麻醉学的工作范畴84
第7章 麻醉与复苏 (刘树孝 邓小明)84
第1节 概述 (邓小明)84
二、局部麻醉85
一、全身麻醉85
二、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学85
三、疼痛治疗学85
第3节 麻醉方法的分类85
一、麻醉前访视86
第4节 麻醉前准备86
三、平衡麻醉或复合麻醉86
三、麻醉选择的基本原则87
二、麻醉前病情判断87
六、麻醉设备与药品的检查和准备88
五、开列麻醉前医嘱88
四、制定麻醉方案88
二、常用药物89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89
第5节 麻醉前用药89
一、吸入全身麻醉90
第6节 全身麻醉90
三、各种麻醉前用药法90
二、静脉全身麻醉92
三、气管内插管术93
四、常用的全身麻醉装置94
五、全身麻醉中肌肉松弛药的应用95
一、局部麻醉药96
第7节 局部麻醉96
二、局部麻醉方法98
一、椎管腔的有关解剖100
第8节 椎管内麻醉100
二、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101
三、脊椎麻醉(腰麻)102
四、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104
一、人工低温106
第9节 人工低温、控制性降压及针麻106
一、监测107
第10节 麻醉管理107
二、控制性降压107
三、针刺麻醉107
三、循环管理109
二、呼吸管理109
一、麻醉苏醒的任务110
第11节 麻醉苏醒110
一、野战麻醉的特点与要求111
第12节 野战麻醉 (邓小明 李文献)111
二、麻醉苏醒工作的实施111
第13节 高原地区手术的麻醉112
二、野战麻醉实施112
第14节 心肺脑复苏术113
二、麻醉的选择及措施113
一、麻醉前准备113
二、心肺脑复苏的步骤114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114
一、疼痛治疗的方法120
第15节 疼痛治疗 (刘树孝)120
二、术后镇痛121
六、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122
五、晚期癌痛122
三、慢性疼痛治疗122
四、分娩镇痛122
一、思想准备123
第1节 手术前的准备123
第8章 围手术期处理 (王元和 阮灿平)123
二、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124
一、一般处理125
第2节 手术后的处理125
五、引流物处理126
四、镇静及止痛126
二、饮食和输液126
三、体位126
一、出血127
第3节 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127
六、早期活动127
二、静脉血栓形成128
四、急性胃扩张130
三、肺不张130
六、急性尿潴留131
五、腹胀131
八、切口裂开132
七、切口感染132
一、生理需要133
第4节 外科患者的营养133
三、外科患者的营养需要134
二、创伤和手术后的需要134
一、创伤的定义和范畴141
第1节 概述141
第9章 创伤 (华积德 闻兆章)141
二、创伤分类142
三、创伤反应147
四、创伤愈合155
五、临床表现157
六、诊断158
七、创伤的处理159
一、战伤外科概述164
第2节 战伤164
二、战伤急救基本技术167
三、火器伤169
一、病理生理变化175
第3节 挤压伤与挤压伤综合征175
三、治疗179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79
一、清创的原则和基本要求182
附录1 清创术182
四、清创术后处理183
三、清创的注意事项183
二、清创的方法和步骤183
一、院前评分184
附录2 创伤严重度评分184
二、院内评分185
二、发病机制188
一、病因188
第10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闻兆章 张海斌)188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90
四、预防和治疗192
一、动脉压监测195
第1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195
第11章 外科监测 (石学银)195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测压198
三、肺小动脉插管和测压199
四、心排出量测定202
二、监测的种类203
一、监测的目的203
第2节 呼吸系统监测203
一、动脉血氧分压205
第3节 血液气体监测205
四、二氧化碳分压206
三、P50206
二、血氧饱和度206
五、脉搏血氧饱和度207
三、烧伤伤情判断方法208
二、常见的致伤因素208
第12章 烧伤与冻伤 (葛绳德 夏照帆)208
第1节 概述208
一、发生率及平、战时的重要性208
四、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211
六、病程212
五、现场急救和后送212
三、防治213
二、重要临床表现213
第2节 烧伤性休克213
一、特点213
一、非侵袭性感染215
第3节 烧伤感染215
四、合并伤与并发症的处理215
二、侵袭性感染216
四、血行播散性霉菌病217
三、肠源性感染217
五、烧伤感染的防治218
一、原则219
第4节 创面处理219
六、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219
三、植皮手术220
二、深度创面处理220
一、电烧伤222
第5节 特殊原因及特殊部位烧伤222
二、化学烧伤223
三、手烧伤225
一、定义和内涵226
第6节 吸入性损伤226
四、眼烧伤226
四、防治原则227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227
二、致伤机制227
三、临床表现228
二、分类228
第7节 康复228
第8节 冻伤228
一、致伤原因228
四、防治原则229
一、临床表现230
第1节 毒蛇咬伤230
第13章 咬伤与螫伤 (王元和 阮灿平)230
四、治疗231
三、预防231
二、诊断231
二、蜈蚣螫伤233
一、蜂螫伤233
第2节 其他咬伤及螫伤233
四、毒蜘蛛咬伤234
三、蝎螫伤234
六、狂犬病235
五、蚂蝗咬伤235
一、分类237
第1节 概述237
第14章 肿瘤 (傅志仁)237
三、病理238
二、病因238
四、临床表现240
五、诊断241
七、治疗243
六、恶性肿瘤的分期243
八、预后245
一、皮肤乳头状瘤246
第2节 常见体表肿瘤246
九、预防246
四、脂肪瘤247
三、黑痣和黑色素瘤247
二、皮肤癌247
八、血管瘤248
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248
五、纤维瘤248
六、硬纤维瘤248
十、囊性肿瘤及囊肿249
九、淋巴管瘤249
二、分类251
一、定义251
第15章 组织与器官移植 (林子豪 杨甲梅 杨松林)251
第1节 组织移植 (杨松林 林子豪)251
二、分类及特性252
一、定义及作用252
第2节 皮片移植252
三、手术操作及处理255
四、皮片移植后的变化259
五、异体皮、异种皮、人工皮的应用259
二、分类260
一、定义及作用260
六、皮片的保存260
第3节 皮瓣移植260
四、筋膜移植266
三、脂肪移植266
第4节 其他组织的移植266
一、真皮移植266
二、黏膜移植266
七、肌腱移植267
六、骨移植267
五、软骨移植267
十、血管移植268
九、肌肉移植268
八、神经移植268
十四、组织代用品269
十三、大网膜移植269
十一、毛发移植269
十二、趾甲移植269
一、概述270
第5节 器官移植 (杨甲梅)270
二、分类271
三、供者与受者273
五、排斥反应274
四、供移植用器官的保存274
六、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275
一、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277
第1节 学习要求277
第2篇 外科手术学基础277
(篇负责人:王来根)277
第16章 概述 (王来根 颜荣林)277
三、树立正确的爱伤观念278
二、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78
二、严格规范的技术操作278
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278
第2节 学习方法278
一、牢记手术中的无菌观念278
四、分期手术279
三、姑息性手术279
第3节 手术的分类279
一、急症手术279
二、择期手术279
一、手术室建立的条件280
第1节 手术室280
第17章 外科无菌术 (王来根 史建刚)280
一、物理灭菌法281
第2节 常用灭菌法281
二、手术室的一般规则281
二、化学灭菌法282
一、穿无菌手术衣283
第4节 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283
第3节 洗手法283
一、肥皂水刷手法283
二、苯扎溴铵和氯己定洗手法283
三、碘附洗手法283
四、紧急情况下的手臂消毒法283
二、戴无菌手套284
三、铺无菌巾单285
二、手术区的皮肤消毒285
三、连续手术的更衣法285
第5节 手术区的皮肤消毒及铺无菌巾单285
一、皮肤清洁剃毛285
第6节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286
十、对参观人员的要求288
九、术者在手术过程中进食288
一、手臂消毒后应保持在限定活动区内288
二、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送物品288
三、术中若发现手套破损288
四、手术过程中人员的换位288
五、缝合切口皮肤之前的再次消毒288
六、手术切口边缘皮肤的保护288
七、切开空腔脏器前的防污染措施288
八、手术前后清点器材288
四、镊子289
三、止血钳289
第18章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王来根 史建刚)289
第1节 外科手术基本器械的使用289
一、手术刀289
二、手术剪289
六、巾钳290
五、组织钳290
十一、缝线和缚线291
十、缝合针291
七、环钳291
八、拉钩291
九、持针器291
一、切开显露292
第2节 手术基本操作292
二、止血293
三、缝合296
四、引流299
五、拆线300
二、犬的麻醉法301
一、手术人员的组织分工及职责301
第19章 动物外科实习指导 (王来根 颜荣林)301
第1节 实习的准备工作301
三、动物外科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303
一、静脉切开术304
第2节 动物手术304
二、清创术305
三、腹壁切开、缝合术306
四、阑尾切除术308
六、气管切开术310
五、脾切除术310
七、肋骨切除术311
八、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和小肠造口术312
一、腹腔镜外科的历史回顾315
第2节 腹腔镜技术315
第3篇 新技术、新进展(篇负责人:白如林 张春才)315
第20章 微创外科 (胡志前 吴海山)315
第1节 概述 (胡志前)315
二、腹腔镜外科的范围和要求316
三、腹腔镜外科的未来展望318
四、腹腔镜手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319
五、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324
一、关节镜外科的历史与进展329
第3节 关节镜技术 (吴海山)329
二、膝关节镜术概述330
三、膝关节镜常规检查方法332
四、滑膜及滑膜皱襞病变的关节镜诊断与处理原则333
五、膝关节软骨病损337
六、半月板与盘状软骨340
七、关节内游离体342
八、膝关节韧带与关节囊损伤343
第1节 概述345
第21章 显微外科 (袁湘斌)345
一、手术显微镜与手术放大镜347
第2节 显微外科的器械和设备347
一、显微血管吻合技术348
第3节 显微外科缝合技术348
二、显微外科手术器械348
三、显微外科缝合针线348
二、神经纤维缝合术350
二、断指再植351
一、皮瓣移植351
第4节 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351
三、神经损伤的治疗352
五、显微外科在体表器官再造方面的应用353
四、骨、关节移植353
六、显微外科技术在各专科中的应用354
二、外科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和主要特点356
一、抗菌药物的作用原理356
第22章 抗菌药物在外科的应用 (马立业)356
第1节 概述356
二、抗生素在体液中的分布358
一、抗菌药物的应用358
第2节 外科临床的应用358
三、抗菌药物选用原则359
一、变态反应362
第3节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362
四、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指证362
三、细菌耐药性的产生363
二、毒性反应363
四、二重感染364
一、基因突变补救365
第1节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概况365
第23章 恶性脑胶质瘤的生物治疗 (卢亦成 王驹)365
二、分子化疗366
三、基因免疫调节367
一、脑胶质瘤细胞的生物特性368
第2节 恶性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368
二、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369
第3节 关于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372
一、逆转录病毒载体373
三、非病毒载体374
二、腺病毒载体374
一、国外有关HSV-TK/GCV系统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试验情况375
第4节 HSV-TK/GCV系统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试验现状375
二、中国株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基因工程化细胞和羟甲基无环鸟苷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试验初步报告376
第2节 介入神经放射学技术381
第1节 概述 (白如林)381
第24 章 介入放射学技术 (白如林 郝楠馨)381
一、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种类382
二、血管内治疗所用的材料383
三、血管内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与麻醉384
四、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385
一、胃肠道出血的栓塞386
第3节 普通外科介入放射学技术386
五、脑血栓形成与紧急溶栓治疗386
二、胃癌的介入治疗387
六、腹腔和腹腔后脓肿引流术388
五、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术388
三、经皮穿刺胃肠吻合术388
四、食管、小肠狭窄的扩张及内支架置放术388
八、乳腺癌介入治疗技术389
七、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389
二、大咯血的介入治疗390
一、原发性肺癌介入治疗技术390
第4节 胸心外科介入放射学技术390
一、肝脏疾病的介入治疗391
第5节 肝胆外科介入放射学技术391
三、肺动静脉瘘栓塞术391
二、胆管及胰腺疾病的介入治疗394
一、肾脏肿瘤的介入治疗技术395
第6节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介入放射学技术395
四、膀胱肿瘤介入技术396
三、输尿管和尿道介入技术396
二、肾脏介入引流技术396
七、肾血管性高血压介入技术397
六、前列腺增生症介入技术397
五、精索静脉曲张介入技术397
一、人工皮399
第1节 人工组织399
第25章 人工组织和人工器官的应用 (张春才 许硕贵)399
二、人工肌腱401
三、人工韧带402
四、人工骨403
五、人工血液404
六、人工血管407
七、人工瓣膜408
一、人工肾409
第2节 人工器官409
二、人工肝410
三、人工胰412
四、人工心脏414
五、人工肺415
一、肠内营养418
第1节 概述418
第26章 现代肠内和肠外营养 (王 强)418
一、危重疾病和胃肠功能紊乱419
第2节 外科危重病患者的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419
二、肠外营养419
二、肠道屏障和细菌易位421
三、危重病患者的肠内营养422
四、危重病患者的肠外营养425
一、肿瘤恶病质产生的机制426
第3节 营养支持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426
三、肠内和肠外营养的选择427
二、肠内和肠外营养治疗肿瘤引起的恶病质427
一、精氨酸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428
第4节 精氨酸、谷氨酰胺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428
四、营养支持与抗恶病质药物的联合应用428
二、谷氨酰胺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