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
  • 裴玉龙,王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3826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公路运输-交通运输事故-成因;公路运输-交通运输事故-预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道路交通事故概况1

1.1.1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1

1.1.2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4

1.1.3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对比6

1.2道路交通事故发展阶段8

1.2.1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发展阶段8

1.2.2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发展阶段10

1.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策略12

1.3.1道路交通安全纲要12

1.3.2道路交通安全策略13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15

2.1人的因素15

2.1.1驾驶员16

2.1.2行人、骑自行车者及车内乘客22

2.2车辆因素25

2.2.1车辆的主动安全性25

2.2.2车辆的被动安全性26

2.3道路因素28

2.3.1道路种类、规格29

2.3.2道路线形因素29

2.3.3视距因素31

2.3.4其他道路因素31

2.4影响因素的倾向性分布模型33

2.4.1事故影响因素的倾向性分布概念33

2.4.2模糊识别的基本方法33

2.4.3应用示例35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分布规律38

3.1交通事故特点38

3.1.1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特点39

3.1.2公路交通事故特点42

3.2交通事故分析指标与方法48

3.2.1分析指标48

3.2.2分析方法53

3.3交通事故时间分布规律57

3.3.1月分布57

3.3.2星期分布62

3.3.3小时分布62

3.4交通事故空间分布规律68

3.4.1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68

3.4.2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69

3.5交通事故形态分布规律70

3.5.1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形态分布71

3.5.2公路交通事故形态分布73

3.6不同道路及交通管理条件下的交通事故分布75

3.6.1不同道路横断面形式下的分布75

3.6.2不同路面状况下的分布76

3.6.3不同交通控制方式下的分布77

3.6.4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分布79

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80

4.1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的目的和意义80

4.1.1交通事故多发点的定义80

4.1.2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的目的和意义81

4.1.3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内容82

4.2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需要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84

4.2.1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需要的事故数据84

4.2.2交通事故数据的采集87

4.3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的基本方法90

4.3.1事故频率法90

4.3.2事故率法90

4.3.3矩阵法91

4.3.4当量总事故次数法92

4.3.5质量控制法92

4.3.6临界率法93

4.3.7基于统计推导的鉴别法94

4.3.8累计频率曲线法95

4.4改进的质量控制法97

4.4.1方法的改进97

4.4.2应用示例97

4.5模糊评价法99

4.5.1数学模型100

4.5.2评价指标102

4.5.3隶属函数的确定103

4.5.4模糊向量确定104

4.5.5应用示例105

4.6成因分析的突出因素法107

4.6.1基本假设107

4.6.2变量选择108

4.6.3建模步骤109

4.6.4应用示例109

第五章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与安全评价116

5.1道路交通事故预测116

5.1.1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的目的、意义、程序116

5.1.2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方法118

5.1.3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方法125

5.1.4生成数列回归分析法128

5.1.5道路交通事故神经网络预测方法130

5.2道路交通安全评价143

5.2.1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内涵及分类144

5.2.2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145

5.2.3灰色聚类评价模型157

5.2.4交通冲突灰色评价法160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客观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163

6.1道路条件163

6.1.1平面163

6.1.2纵断面171

6.1.3横断面173

6.1.4视距178

6.1.5道路线形的组合179

6.1.6平面交叉口181

6.1.7立体交叉183

6.2交通条件185

6.2.1交通组成185

6.2.2交通量190

6.3气候条件196

6.3.1冰雪196

6.3.2雨199

6.3.3雾200

6.4交通安全对策202

6.4.1平曲线半径202

6.4.2曲线转角203

6.4.3缓和曲线设置203

6.4.4纵坡坡度203

6.4.5视距203

6.4.6线形组合204

6.4.7路基高度和边坡204

6.4.8平面交叉口205

第七章 公路车速管理安全对策206

7.1超速行驶与交通安全206

7.1.1超速行车行为模式206

7.1.2超速行驶的危害性207

7.1.3超速行驶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情况208

7.1.4超速事故数与超速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损失的关系212

7.2公路车速与交通事故的关系213

7.2.1高速公路车速基本状况213

7.2.2高速公路超速比例与交通量的关系215

7.2.3不同类型公路的超速行驶事故216

7.2.4车速对事故的影响218

7.3各国公路车速管理研究情况223

7.3.1车速限制值确定方法223

7.3.2不同车速限制值的影响223

7.3.3 85%位车速确定方法224

7.3.4车速限制取值224

7.4高速公路车速限制标准建议226

7.4.1 85%位车速与CCRs回归分析227

7.4.2 15%位车速与CCRs回归分析228

7.4.3高速公路车速限制值建议228

第八章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230

8.1信号的设置230

8.1.1交叉口事故统计分析230

8.1.2从安全角度考虑信号交叉口的设置233

8.1.3信号交叉口的技术改善235

8.2标志标线的设置236

8.2.1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原则236

8.2.2标志标线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237

8.2.3警告标志的优化使用238

8.3法规的完善与执法240

8.3.1法规的完善241

8.3.2执法243

8.3.3警力优化配置研究248

8.4安全设施249

8.4.1交通安全设施简介250

8.4.2交通安全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255

8.5车道管理256

8.5.1单向交通256

8.5.2变向交通257

8.6道路交通事故管理信息系统257

8.6.1系统记载资料方式、可扩展性及统计方式的完善258

8.6.2交通事故管理系统与GIS有机结合260

参考文献264

作者简介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