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光迅,武群堂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5080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生态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生态哲学的若干理论问题1
第一节 生态学的逻辑起点1
第二节 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3
第三节 生态哲学的主要内容4
一、生态本体论4
二、生态认识论5
三、生态价值论6
四、生态方法论7
第四节 中西生态哲学探源7
一、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7
二、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想9
三、生态哲学思想的新发展10
上篇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基础理论研究1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发展历程1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何以可能17
第二节 “有无之辩”: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思想21
一、否定派:马克思的思想缺乏生态维度22
二、肯定派:马克思是一个生态学家22
三、重建派: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2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具体展开25
一、现实的个人26
二、实践的观点27
三、自然辩证法30
四、资本逻辑38
五、异化劳动43
六、物化理论48
七、物质变换理论5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主要命题53
第一节 人的双重性与自然的二重性53
一、人与自然: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54
二、人的双重性56
三、自然的二重性58
四、人与自然的现实:社会属性的人与第二自然60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生成61
一、人类社会的形成:人与自然现实关系得以建立的历史前提61
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人与自然关系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62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与人的关系64
四、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错误的根源:人与自然关系同人与人社会关系的脱离65
第三节 双重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9
一、人与自然的和解69
二、人与人的和解73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76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最高价值取向81
第一节 指向时代问题81
一、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生态哲学81
二、历史与现实视域下的生态危机92
第二节 塑造“生态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94
一、从“经济人”到“生态人”94
二、生态人:重塑生态文明的主体97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0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103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105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国化107
第四章 苏俄生态哲学思想112
第一节 苏联早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112
一、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理论113
二、列宁的生态哲学思想115
三、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117
四、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119
第二节 苏俄生态哲学的主要理论120
一、生物圈与智慧圈学说120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125
三、俄罗斯宇宙主义130
四、生态末世论思想133
第三节 苏俄生态实践及经验136
一、苏俄的生态实践136
二、苏俄生态问题的经验教训140
下篇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主要思想研究147
第五章 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147
第一节 中国生态哲学思想溯源147
一、自然崇拜147
二、图腾崇拜149
三、神话故事150
第二节 两周时期的生态哲学思想152
一、道家152
二、儒家158
第三节 汉代及三国两晋时期的生态哲学思想162
一、道家162
二、儒家164
三、佛家166
第四节 宋明时期的生态哲学思想172
一、理学172
二、蒙学175
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179
第一节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179
一、重视水利建设与水土保持180
二、人口控制181
三、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182
四、环境保护183
五、发展可再生能源184
六、辩证的方法论思想185
第二节 邓小平的生态思想186
一、十分重视生态环境186
二、禁止盲目开荒与过量砍伐,倡导全民植树造林188
三、强调可持续发展190
四、加强制度建设192
第三节 江泽民的生态思想194
一、促进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194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5
三、强调环境保护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198
四、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切实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200
五、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200
六、正确处理利用国外资源和维护我国资源、环境安全的关系201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环境和发展事业201
第四节 胡锦涛的生态思想202
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2
二、生态文明理论203
三、科学发展观208
四、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209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9
六、建设美丽中国210
第七章 习近平的生态哲学思想211
第一节 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意义211
一、生态决定文明兴衰211
二、“两个清醒认识”的哲学警示213
三、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16
第二节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的哲学价值218
一、我国国土空间的特点219
二、我国国土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220
三、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趋势220
四、以主体功能定位为依据,加快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21
第三节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哲学意蕴227
一、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228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229
三、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发展生产力230
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31
第四节 加强制度建设的哲学功能234
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问题234
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文化保障235
三、健全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236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3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与意义23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23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义24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状24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24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不足24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态化建设探索24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生态化探索24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生态化探索25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生态化探索25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设的生态化探索260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当代价值26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264
一、与资本主义发展如影随形的生态破坏264
二、充满迷惑性与欺骗性的资本主义生态观267
三、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27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当代价值273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关系273
二、突破传统的主客二分模式276
三、实现“两个和解”的制度途径278
第三节 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79
一、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自信279
二、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全局观280
三、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依据281
四、为转变生态观念与生产方式提供理论基础282
五、引导向合理消费社会转型282
参考文献284
索引295
后记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