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奶牛生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奶牛生产](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878208.jpg)
- 梁学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7773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奶牛生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奶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
一、奶牛业为人类提供最完善的营养食品1
二、奶牛业为工业提供原料2
三、奶牛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2
四、奶牛业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3
五、奶牛业是节粮、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3
一、国外奶牛业生产水平4
第二节 国内外奶牛业生产水平4
二、国内奶牛业生产水平5
第三节 我国奶牛业发展概况5
一、品种及其分布5
二、饲养方式与繁育体系5
三、我国奶牛业发展概况6
第四节 奶牛业发展趋势8
一、奶牛品种向单一化方向发展8
二、发达国家奶牛数量减少、单产提高8
四、奶牛饲养管理更加科学化9
三、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电脑信息管理发展9
五、广泛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并向产业化发展10
第二章 品种11
第一节 世界著名品种11
一、荷斯坦牛11
二、娟姗牛13
三、爱尔夏牛14
四、更赛牛14
六、乳用短角牛15
五、瑞士褐牛15
七、丹麦红牛16
八、蒙贝利亚牛16
第二节 中国培育品种17
一、中国荷斯坦牛17
二、中国西门塔尔牛18
三、三河牛18
四、草原红牛19
五、新疆褐牛20
六、科尔沁牛20
一、体表部位名称22
二、各部位特征22
第三章 体型线性评定与体况评分22
第一节 体质外貌及其各部位特征22
第二节 体尺测量和体重估计27
一、体尺测量27
二、体尺指数28
三、体重29
第三节 体型线性评定29
一、评定意义29
四、评定时期30
五、评定方法30
三、评定性状30
二、评分体系30
六、评定资料整理38
第四节 体况评分39
一、目的和意义39
二、评分标准39
三、评分方法41
四、评定时期及适宜体况42
第五节 年龄鉴定43
一、牙齿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43
二、牙齿鉴别的依据和方法44
第四章 生产性能及其测定46
第一节 影响产奶性能的因素46
一、遗传因素46
二、生理因素46
三、环境因素48
第二节 产奶性能测定49
一、个体产奶量49
二、群体产奶量52
三、乳脂率52
四、排乳性能53
五、饲料转化率54
第五章 育种55
第一节 选种55
一、选择的性状55
二、种公牛的选择56
三、种母牛的选择59
第二节 选配59
一、同质选配60
二、异质选配60
三、亲缘选配61
一、品系繁育62
第三节 育种方法62
第四节 MOET核心群育种方案63
二、杂交育种63
第五节 育种工作的组织措施64
一、成立育种组织64
二、编制育种工作计划65
三、牛的编号与标记66
四、建立记录和统计制度66
五、建立良种登记制度66
六、定期举办赛牛会66
一、母牛的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67
第六章 繁殖67
第一节 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67
二、公牛的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68
第二节 母牛发情与发情鉴定69
一、发情69
二、发情鉴定70
第三节 人工授精72
一、采精72
二、精液的稀释72
三、精液的保存74
四、输精前的准备工作76
五、适时输精77
第四节 妊娠与分娩78
一、妊娠诊断78
二、分娩与助产80
第五节 繁殖机能障碍82
一、未见发情82
二、发情不规则83
三、母牛分泌物异常83
一、繁殖力指标84
第六节 提高繁殖力的措施84
二、影响繁殖力的因素86
三、提高繁殖力的措施88
第七节 现代繁殖技术89
一、同期发情89
二、胚胎移植91
三、胚胎分割93
四、胚胎嵌合93
五、胚胎性别鉴定93
七、克隆技术94
六、体外受精94
第一节 奶牛的消化特征95
一、消化道结构95
第七章 营养代谢95
二、特殊的消化生理现象96
三、瘤网胃微生物及其作用98
第二节 奶牛营养与代谢99
一、碳水化合物营养与代谢99
二、脂类营养与代谢101
三、蛋白质营养与代谢103
一、干物质进食量106
第八章 营养需要和调控106
第一节 营养需要106
二、能量需要107
三、代谢蛋白质需要110
四、矿物质需要111
五、维生素需要115
六、水的需要118
七、中性洗涤纤维需要118
一、中国奶牛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00)119
第二节 饲养标准119
二、NRC奶牛饲养标准(2001)122
第三节 营养调控132
一、瘤网胃发酵调控132
二、组织细胞代谢调控135
第九章 饲料加工与日粮配制137
第一节 常用饲料137
一、干草137
四、农作物副产品138
五、根茎瓜果类138
三、青绿饲料138
二、青贮饲料138
六、谷实类139
七、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39
八、糠麸类140
九、糟渣类140
十、糖蜜141
十一、矿物质饲料141
一、青干草的制作142
第二节 饲料加工调制142
十二、维生素添加剂142
二、青贮146
三、秸秆氨化151
四、谷物饲料的加工与调制154
第三节 日粮配合155
一、日粮配合的原则155
二、日粮配合的基本步骤156
三、日粮检测158
一、乳房结构160
第一节 乳房结构和乳汁分泌160
第十章 泌乳与挤奶160
二、泌乳161
第二节 挤奶163
一、手工挤奶163
二、机器挤奶165
三、挤奶次数和间隔170
第三节 挤奶设备的清洗和消毒170
一、管道污物的一般性质170
二、挤奶设备的洗涤和消毒程序171
一、过滤172
第四节 鲜奶的初步处理172
二、净化173
三、冷却与贮存173
四、运输175
第十一章 牛奶质量监控177
第一节 牛奶的理化性质177
一、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177
二、物理性质180
第二节 牛奶的污染与防止182
一、微生物182
二、药物等有害物残留184
三、霉菌毒素185
四、激素185
五、过敏原186
第三节 牛奶质量监测186
一、感观检查186
二、密度测定186
三、新鲜度测定186
四、体细胞数测定187
五、乳成分检测187
六、掺假检验188
第十二章 后备牛培育190
第一节 犊牛的消化特点与瘤胃发育191
一、犊牛的消化特点191
二、瘤网胃的发育191
第二节 新生犊牛的护理192
一、清除黏液192
二、脐带消毒192
三、哺喂初乳192
四、初乳的保存与利用194
一、哺乳量195
五、独笼圈养195
第三节 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195
二、喂乳次数196
三、植物性饲料的饲喂196
四、早期断奶197
五、哺乳期犊牛的管理203
第四节 断奶至产犊阶段的饲养管理206
一、断奶至6月龄犊牛的饲养206
二、7月龄至15月龄育成牛的饲养207
三、配种至产犊青年牛的饲养208
四、断奶至产犊阶段的管理209
第五节 后备公牛的饲养213
第十三章 成乳牛的饲养管理214
第一节 一般饲养管理技术214
一、饲喂技术214
二、饮水221
五、运动223
第二节 阶段饲养法223
四、肢蹄护理223
三、刷拭牛体223
一、干奶期饲养管理224
二、围产期饲养管理227
三、泌乳盛期饲养管理230
四、泌乳中期饲养管理234
五、泌乳后期饲养管理234
第三节 分群饲养235
一、分群饲养的利弊235
二、分群235
三、转群236
二、全混合日粮的利弊237
第四节 全混合日粮饲养237
一、全混合日粮的兴起237
三、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要点238
第五节 电脑饲喂器的应用239
第六节 种公牛的饲养管理240
一、饲养管理的意义240
二、种公牛的饲养240
三、种公牛的管理241
第七节 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243
二、缓解热应激的措施244
一、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244
三、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246
第十四章 奶牛场设计与环境控制249
第一节 奶牛场的环境要求249
一、温度249
二、湿度250
三、气流250
四、有害气体250
一、奶牛舍251
第二节 奶牛场建筑设计251
七、水电设施251
六、交通与防疫251
五、地势251
二、挤奶厅262
第三节 奶牛场污染的控制267
一、规模化奶牛场污物对环境的污染267
二、奶牛场污物的处理措施267
第十五章 奶牛场经营管理271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271
一、招聘员工与管理271
二、奶牛场岗位职责272
第二节 生产定额管理275
一、定额种类275
二、制定生产定额275
三、定额的修订277
第三节 年度生产计划编制277
一、配种产犊计划278
二、牛群周转计划279
三、饲料计划281
四、产奶计划281
第四节 奶牛场全年技术工作安排283
第五节 牛群档案与生产记录284
一、牛籍卡284
二、生产记录286
第六节 奶牛场生产情况分析290
一、饲养情况分析290
二、繁殖情况分析291
第七节 计算机技术在奶牛业中的应用291
一、计算机技术在奶牛育种管理中的应用291
二、计算机技术在奶牛场生产管理中的应用292
三、计算机技术在奶牛场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93
四、计算机技术在奶牛场信息管理中的应用293
第十六章 奶牛健康与疾病预防295
第一节 健康与保健295
一、健康的概念及意义295
二、奶牛场保健计划与保健工作295
第二节 奶牛群管理与疾病监控297
一、影响奶牛健康的因素298
二、加强管理及疾病监控299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控制301
第三节 传染病预防301
二、一些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的预防302
第四节 常见病的预防304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304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304
三、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305
四、中毒的预防305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306
一、脂肪肝与酮病307
二、乳房水肿307
第五节 营养代谢紊乱307
三、乳热症308
四、青草搐搦308
五、胎衣滞留309
六、皱胃移位309
七、瘤胃酸中毒310
八、蹄叶炎310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312
附录二 美国奶牛场生产管理情况(1996年)319
附录三 奶牛常用饲料的成分与营养价值表320
主要参考文献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