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力与健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力与健康
  • 陈华新,孙景泰主编;张小平,崔海宏,吕新海副主编;于文秀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1860405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免疫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免疫力与健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健康长寿靠免疫正能量2

第一节 免疫与免疫力2

一、免疫2

二、免疫力7

(一)固有性免疫力8

(二)适应性免疫力9

(三)人体三道防线10

第二节 免疫的正能量11

一、免疫应答作用及其种类11

(一)固有免疫应答及效应种类12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及效应种类13

二、免疫正能量及其特征15

(一)免疫正能量的概念15

(二)免疫正能量的特征16

第三节 免疫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23

一、免疫与健康23

二、免疫与亚健康24

三、免疫与感染25

四、免疫与变态反应26

五、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27

六、免疫与免疫缺陷病28

七、免疫与肿瘤29

八、免疫与器官移植31

九、免疫相关性疾病32

十、免疫与衰老35

第二章 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8

第一节 免疫器官和组织38

一、胸腺39

(一)胸腺的结构39

(二)胸腺的功能39

二、骨髓40

(一)骨髓的结构40

(二)骨髓的功能41

三、淋巴结42

(一)淋巴结的结构42

(二)淋巴结的功能43

四、脾脏44

(一)脾脏的结构44

(二)脾脏的功能44

五、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5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45

(二)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46

第二节 免疫细胞47

一、淋巴细胞47

(一)T淋巴细胞47

(二)B淋巴细胞52

(三)自然杀伤细胞58

二、抗原提呈细胞62

(一)树突状细胞63

(二)单核吞噬细胞65

(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67

(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68

三、其他免疫细胞71

(一)骨髓干细胞72

(二)中性粒细胞73

(三)嗜酸粒细胞75

(四)嗜碱粒细胞77

(五)红细胞77

第三节 免疫分子79

一、免疫球蛋白79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80

(二)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与特性80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82

二、补体83

(一)补体的一般特征83

(二)补体的理化性质84

(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84

三、细胞因子86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与共同特征86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87

(三)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89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与CD90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与类别90

(二)CD的概念与功能91

五、细胞黏附分子92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92

第三章 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96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别96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96

二、免疫应答的类别与特点97

(一)固有免疫应答97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99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101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102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03

(一)感应识别阶段103

(二)活化增生阶段103

(三)清除效应阶段103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104

(一)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104

(二)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105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106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107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07

(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08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11

第三节 免疫调节116

一、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117

(一)MHC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117

(二)免疫应答特异性的遗传控制118

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19

(一)可溶性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119

(二)膜分子的调节作用122

三、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24

(一)T细胞125

(二)B细胞127

(三)巨噬细胞128

(四)NK细胞129

四、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129

(一)负调节130

(二)正调节130

五、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31

(一)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132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调节134

第四章 人体不同时期免疫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137

第一节 人体不同时期免疫力的变化137

一、婴幼儿期免疫特点137

(一)固有免疫应答137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138

二、童年期免疫特点140

(一)固有免疫应答140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141

三、青年期免疫力表现142

(一)固有免疫应答特点143

(二)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44

(三)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45

四、中年期免疫力的变化146

(一)免疫功能变化特点146

(二)免疫力变化的表现147

五、老年期免疫力的变化147

(一)免疫器官及其变化147

(二)免疫细胞及其变化148

(三)免疫分子及其变化149

第二节 免疫力的影响因素151

一、生物因素151

二、物理因素153

(一)气象因素154

(二)电磁辐射155

(三)噪声与振动156

(四)海水与矿泉157

(五)日光160

三、化学因素162

四、营养163

(一)蛋白质164

(二)糖类164

(三)脂肪165

(四)矿物质166

(五)维生素169

五、运动174

六、职业176

(一)颗粒粉尘接触者176

(二)作息不规律者177

(三)劳动强度过大者177

(四)化工或重金属接触者177

(五)建筑与装修工178

七、心理178

八、睡眠181

(一)良好的睡眠可增强免疫功能181

(二)睡眠障碍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182

(三)睡眠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183

第五章 免疫性疾病184

第一节 超敏反应184

一、概念、分类及特点184

(一)概念184

(二)分类185

(三)基本特点185

二、Ⅰ型超敏反应186

(一)概念与特征186

(二)发生机制187

(三)常见疾病188

三、Ⅱ型超敏反应192

(一)概念与特征192

(二)发生机制193

(三)常见疾病193

四、Ⅲ型超敏反应196

(一)概念与特征196

(二)发生机制197

(三)常见疾病198

五、Ⅳ型超敏反应201

(一)概念与特征201

(二)发生机制201

(三)常见疾病202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204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特点204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204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205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相关因素206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206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207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损伤机制208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免疫损伤208

(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210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210

(一)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210

(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212

(三)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213

(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213

五、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14

(一)甲状腺自身免疫病214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16

(三)结节性多动脉炎217

(四)溃疡性结肠炎218

(五)皮肌炎219

(六)硬皮病220

(七)天疱疮221

(八)混合结缔组织病222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223

一、免疫缺陷病的概念与特点223

(一)免疫缺陷病的概念223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223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24

(一)常见体液免疫缺陷病224

(二)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227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229

(四)吞噬细胞缺陷病232

(五)补体系统缺陷病235

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37

(一)诱发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237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241

第四节 免疫与肿瘤246

一、肿瘤抗原及其分类246

(一)肿瘤抗原的概念与来源246

(二)肿瘤抗原的分类248

二、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249

(一)机体的免疫功能250

(二)肿瘤的免疫原性250

(三)细胞免疫是主力251

(四)抗体作用的两重性251

(五)炎症反应与肿瘤252

三、肿瘤的免疫逃逸252

(一)肿瘤细胞抗原的缺失253

(二)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下253

(三)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253

(四)肿瘤细胞诱导的免疫抑制254

(五)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作用254

四、肿瘤的免疫治疗254

(一)主动免疫治疗255

(二)被动免疫治疗256

(三)免疫调节药257

第五节 移植免疫258

一、器官移植的概念与种类258

(一)器官移植的概念258

(二)临床器官移植的种类259

二、移植反应的免疫学基础260

(一)MHC抗原的作用260

(二)T细胞的作用261

(三)B细胞的作用261

(四)肥大细胞的作用262

(五)免疫营养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262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与表现262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262

(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63

(三)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64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265

(一)供者的选择265

(二)抑制受者的免疫反应266

(三)移植后的免疫监测267

五、应用免疫抑制药需注意的问题267

(一)免疫抑制不足的危害267

(二)免疫抑制过度的不良后果269

(三)常用的免疫抑制药270

第六章 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意义274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检测274

一、T淋巴细胞的检测275

(一)T淋巴细胞总数的检测275

(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276

(三)T细胞功能的检测277

二、B淋巴细胞的检测278

(一)B细胞总数的测定278

(二)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的测定279

(三)B细胞功能的检测280

三、NK细胞的检测281

(一)检测方法281

(二)正常参考值范围281

(三)临床意义281

四、中性粒细胞的检测282

(一)趋化功能测定282

(二)吞噬杀菌功能的测定283

五、巨噬细胞的检测284

(一)检测方法284

(二)正常值参考范围284

第二节 免疫分子的检测284

一、免疫球蛋白的测定285

(一)免疫检测技术285

(二)正常参考值与临床意义286

二、补体的测定288

(一)总补体活性测定288

(二)单个补体成分测定289

三、细胞因子的测定291

(一)免疫检测方法292

(二)正常值参考范围292

(三)临床意义292

第三节 自身抗体的测定294

一、免疫检测技术方法294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294

(二)酶联免疫吸附法295

(三)免疫印迹技术295

(四)速率散射比浊法295

二、正常值参考范围296

三、临床意义296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的测定299

一、免疫学检测方法299

(一)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299

(二)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300

二、正常参考值300

三、临床意义301

第七章 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方法和措施304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免疫力304

一、运动与免疫力304

二、有氧运动及其特征和种类307

(一)有氧运动的概念307

(二)有氧运动的特征308

(三)有氧运动的种类310

(四)有氧运动的衡量指标311

三、过度运动对人体的危害313

四、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314

五、有氧运动的常见项目316

第二节 营养与免疫力320

一、营养免疫学的概念320

二、营养素与免疫功能321

(一)蛋白质321

(二)脂类323

(三)糖类324

(四)维生素327

(五)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330

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331

(一)平衡膳食的概念331

(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构成332

(三)中国传统膳食结构的优势334

四、营养失衡的危害336

(一)营养素缺乏的表现336

(二)几种严重的营养缺乏症338

五、食疗养生与免疫功能343

(一)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食品343

(二)合理饮食与四季食疗养生344

(三)改善体质功能应注意饮食宜忌345

第三节 心理因素与免疫力348

一、心理与应激状态的概念348

(一)心理的概念348

(二)应激状态349

二、心理和应激状态与免疫力的关系349

(一)心理压力与免疫力的关系349

(二)应激状态与免疫力的关系350

三、心理调节的意义和方法352

(一)心理调节的意义352

(二)心理调节的原则和方法353

四、心理失衡的预防356

(一)走出心理失衡的误区356

(二)及时进行心理咨询357

第四节 娱乐活动与免疫力359

一、娱乐活动是构成健康的重要因素359

二、娱乐活动与免疫力的关系361

三、中医对音乐保健的认识364

四、能提高免疫力的娱乐活动365

第五节 中医特色保健疗法与免疫力369

一、中医特色保健疗法的历史渊源369

二、中医特色保健疗法的理论基础370

三、中医特色保健疗法的种类371

四、中医理疗与现代物理疗法的关系373

五、中医特色保健疗法重点介绍374

(一)按摩374

(二)针法377

(三)灸法378

(四)拔罐380

(五)刮痧383

(六)调摄精神情志384

(七)穴位免疫疗法390

第六节 药物与免疫力391

一、影响免疫力的药物分类391

(一)免疫增强剂391

(二)免疫调节剂392

(三)生物免疫制剂393

(四)中药免疫制剂395

(五)免疫抑制剂395

二、常用的免疫疫苗396

三、常用的免疫菌苗402

四、常用的类毒素和免疫血清415

五、常用的免疫增强药物427

(一)生物制品与生化制剂427

(二)中药及其制剂451

附录 英中文缩略词对照4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