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造林学概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造林学概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880721.jpg)
- 金陵大学森林系,陈嵘著 著
- 出版社: 中华农学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33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造林学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1
(一)法令指示1
(一)政务院发布关於全国林业工作的指示1
附编——法令指示及参考资料1
第二节 森林及林业之沿革1
第一节 森林及林业界说1
第一章 森林及林业1
第二章 森林种类3
(二)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关於春季造林的指示4
第一节 森林学界说5
第二节 森林学之基本及补助科学5
第三章 森林学5
(三)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关於华北西北等区雨季造林的指示6
第三节 森林学之分科6
第四章 森林之利益6
第一节 森林直接之利益7
其一 木材及副产物7
其二 林产化学工业8
(四)林垦部 交通部关於公路行道树栽植试行办法9
其三 新兴木材工业10
(五)东北关於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指示11
第二节 森林间接之利益11
其一 森林与防灾11
(六)华东保护山林水利管理垦荒办法13
(七)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关於发动群众育苗的通知15
(八)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关於秋冬林业工作指示15
其二 森林与新生活16
其三 森林与生物保护17
(九)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关於一九五○年采集树木种籽的指示18
第五章 林业与农村建设18
第一节 苏联改造自然之伟大计划及成就21
(一)苏联顿河汜区造林及森林更新之试验报告21
(一)报告21
(二)参考资料21
第六章 林业与改造自然21
第二节 中国沙漠地带与陕北对自然作斗争之进行22
第二编 造林学通论23
第一章 林木生长之天然要素23
第一节 气候24
第二节 土地26
(二)中国台湾之海岸林及耕地防风林之营造情况30
第三节 生物31
第二章 森林树木32
其一 针叶树类32
第一节 树木之种类32
(一)李森科的丛状播种造林法33
(二)研究33
其二 阔叶树类36
(二)雨季造林技术研究36
(三)沙荒造林与育苗之初步经验43
其三 单子叶树类44
第二节 森林植物带47
(三)计划49
(一)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第一林场造林计划书49
第三节 林木之植物学性质及造林学性质49
第四节 林木之耐阴性50
第五节 林木之郁闭性53
第一节 造林法之种类55
第三章 造林工作之实施55
第二节 植树造林法56
其二 植树之方式57
其一 造林地之整理57
其三 植树之季节59
其四 栽植先後之分配61
其五 植树之疏密及株数62
其六 苗木之栽植数及栽植距离之计算法64
(二)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衡阳苗圃计划草案65
其七 苗木栽植法70
第三节 播种造林法74
其一 播种法之意义及其应用74
其二 播种造林之方法及其得失75
其三 林地之准备77
其四 播种之方法77
其五 发芽後之处置78
第四节 分生造林法79
其一 插木造林法79
其二 伏条造林法83
其三 分根造林法85
其四 分蘖造林法85
其五 地下茎造林法86
其六 根株造林法88
其七 劈马蹄造林法88
其八 接木造林法88
第五节 天然保育法89
第六节 天然下种更新法90
其一 侧方天然下种更新法91
其二 ?方天然下种更新法94
其一 矮林更新法101
第七节 萌芽更新法101
其二 头木更新法105
第八节 竹林更新法106
第九节 鹿角椿更新法106
其三 截枝更新法106
第十节 各种造林法结论107
其一 人工造林及天然造林之比较107
其二 植树造林与播种造林之比较110
其三 采用造林法之要诀112
第四章 养苗法113
其一 种子之需要及来历114
第一节 种子114
其一 种子之产地及遗传性115
其二 种子之成熟期及采种子之年龄116
其四 种子采集後之处理法及贮藏法117
其五 种子之纯度121
其六 种子之大小重量及粒数122
附中国林木重要性质一览表124
其七 种子发芽率132
其八 种子发芽势134
其九 发芽率保存之期间134
其十一 种子考验法135
其十 发芽所需之日数135
其十二 种子实用价138
其十三 种子发芽促进法139
第二节 苗圃140
其一 苗圃概论140
其二 关於苗圃经理之事项142
其三 苗床151
附普通林木播种简要表156
其四 树苗之处理169
其五 苗圃之保护170
其一 树种与风土之关系172
第五章 造林设计中应考虑之事项172
第一节 造林树种之选定173
其二 风土之调查185
其三 树种与造林目的之关系189
第二节 森林之组织193
其五 树种与其他事项之关系193
其四 树种与林业种类之关系193
其一 单纯林与混合林及其利弊194
其二 混合林造成法195
第三节 作业法之选择及变更197
第六章 林木之抚育202
第一节 整理202
第二节 间伐又名疏伐203
其一 伐枝之目的210
第三节 伐枝210
其二 伐枝之方法212
其四 伐枝之分量213
其三 伐枝之季节213
第七章 林地之培养214
第一节 土壤之耕锄215
第二节 地被物之保存215
第三节 水平沟之设置216
第四节 下木栽植216
第八章 森林之保护217
第一节 杂草之害及其防除法217
其一 杂草之害与树木抵抗力之强弱217
其二 杂草为害之原因219
其三 杂草为 与树木生长度219
其四 防除杂草之方法222
第二节 森林害虫及豫防法223
其一 害虫为害森林之程度223
其二 重要森林害虫(一)松毛虫(二 )柳杉毛虫(三 )栎毛虫(四)油桐尺蠖(五)漆金花虫(六)笋夜盗虫(七)金?子类(八)天牛类(九)白蚁(十)蝼蛄224
其三 森林害虫豫防法231
第三节 树病及豫防法233
其一 树苗萎倒病(又名立枯病)234
其二 松栎黄锈病234
其三 松柏叶炎病235
其四 竹蓐病235
其五 竹雀巢病236
第四节 兽类之害及其保护236
其一 家畜为害之保护236
其二 野兽为害之保护237
其一 烧垦之种类237
第五节 取缔烧垦237
其二 烧垦之妨害及其取缔238
其二 森林火灾之原因239
其一 森林火灾之害239
第五节 森林火灾及其防御239
其三 森林火灾之种类241
其四 森林火灾之豫防法242
第一 杉木243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43
第一章 普通林木类243
第三编 造林学各论243
第二节 造林法244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46
第二 二叶松类246
第二节 造林法249
第三 侧柏251
第二节 造林法252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52
第四 落叶栎柞类253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54
其一 矮林作业植树造林法256
第二节 造林法256
其二 矮林作业播种造林法260
其三 用材林造成法260
其四 柞蚕饲育林造成法261
其五 利用天然林饲育柞蚕作业法262
第五 常绿槠栲类263
第一节 种类及林业上之性质263
第二节 造林法264
其一 播种造林法265
其三 矮林更新法266
其二 天然造林法266
第六 栗树类267
其四 绿篱及庭园树栽植法267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68
其一 栗之用材林造成法269
第二节 造林法269
其二 栗之种实林造成法271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72
第七 核桃类272
第二节 造林法274
第八 白杨类276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77
第二节 造林法279
其一 插条造林法279
其三 分根造林法281
其二 分蘖造林法281
第九 榉树类282
其四 植树造林法282
第二节 造林法283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83
其一 植树造林法284
第十 桉树类287
其二 天然造林法287
第一节 适宜我国之种类288
第二节 气候土宜及发育树形289
第三节 造林法291
第十一 樟树293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295
第二节 造林法297
其一 播种造林法297
其四 樟树混合林298
其二 插木造林法298
其三 分根造林法298
第十二 槐树299
其五 樟叶取脑之萌芽林299
第二节 造林法300
其一 植树造林法300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00
其二 分蘖造林法301
第十三 洋槐301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02
第十四 臭椿302
第二节 造林法302
第二节 造林法303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03
第十五 法国梧桐类304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05
第二节 造林法306
第十六 女贞309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10
第二节 造林法311
第十七 棕榈312
第一节 产 土宜及发育树形313
第二节 造林法314
第二章 特用林木类315
第十八 油桐类315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15
第二节 造林法317
其一 播种造林法317
其二 植树造林法319
其三 插条造林法320
其四 种实收获321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25
第十九 漆树325
第二节 造林法327
其一 植树造林法328
其二 分根造林法333
第三节 漆液采集法336
第二十 乌?339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40
第二节 造林法341
第二十一 油茶343
第一节 产地土宜及发育树形343
第二节 造林法345
其一 播种造林法345
其二 植树造林法345
其三 种实收获346
第三章 竹类347
第一节 竹类之形态及生理347
其一 竹类之一般性状348
其二 竹杆之生长349
其三 竹类鞭根之发育349
其四 竹类开花之现象及其救济法351
其五 竹类之耐阴性及郁闭352
第二节 竹类作业及造林法352
其一 竹类作业法352
其二 竹类造林法353
第三节 竹林之抚育及保护356
其一 竹林之抚育356
其二 竹林之保护358
第四节 竹之伐采及更新359
第四编 余论361
第一章 世界各国森林概况及中国森林之分布361
第一节 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及其所有区分(附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及其所有区分表)361
第二节 中国森林之分布363
第二章 ?经营林业成功史实366
第一节 德国367
第二节 法国369
第三节 美国371
其一 早年提倡林业之小史371
其二 美国之保林及收归国有政策372
其三 近年林业之新设施372
第四节 日本376
其一 日本森林之概况376
其二 日本林政机关之组织376
其三 日本整理森林之结果379
第五节 苏联380
第六节 欧洲人民民主国家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384
第三章 世界林业之趋势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