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临床免疫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临床免疫学
  • 林文棠,朱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6030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88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临床免疫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超敏反应1

第一节 概述1

一、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疾病1

二、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2

三、超敏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原则3

四、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4

第二节 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4

一、吸入物变应原4

二、食物变应原5

三、药物变应原5

四、接触物变应原6

五、职业性变应原6

第三节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体内诊断试验6

一、适应证6

二、皮肤试验7

三、激发试验8

第四节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体外诊断试验9

一、总IgE测定9

二、特异性IgE测定10

三、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11

四、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测定12

五、嗜酸性粒细胞涂片检查12

六、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的比较及变应原检查的程序12

第五节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13

一、环境治疗13

二、减敏治疗14

三、药物治疗14

第六节 过敏性休克15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18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18

第一节 概述18

第二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18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1

四、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实验室检查24

五、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26

第二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28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28

成人Still病40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42

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44

强直性脊柱炎47

反应性关节炎和瑞特综合征51

银屑病性关节炎53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55

盘状红斑狼疮64

四、硬皮病65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65

五、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70

六、混合结缔组织病74

七、干燥综合征77

八、白塞病80

九、系统性血管炎84

结节性多动脉炎85

韦格内肉芽肿87

十、结节性红斑90

十一、结节性脂膜炎90

第三章 免疫缺陷病93

第一节 概述93

一、概念93

二、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93

三、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查95

四、免疫缺陷病的治疗97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99

一、联合免疫缺陷病100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101

RAG1/RAG2缺陷(T-B-SCID)101

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XSCID)101

JAK3酪氨酸激酶缺陷101

嘌呤代谢障碍101

X连锁高IgM血症(XHIM)102

其他联合免疫缺陷病102

二、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02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02

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伴生长激素缺陷病10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03

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103

三、淋巴细胞凋亡障碍104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104

IgA缺陷病104

四、具有其他临床特征的免疫缺陷病105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病105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106

胸腺发育不全106

五、吞噬细胞功能缺陷106

慢性肉芽肿病106

白细胞粘附分子缺陷108

Chediak-Higashi综合征108

其他吞噬细胞功能缺陷108

六、干扰素相关的免疫缺陷病109

干扰素-γ(IFN-γ)受体缺陷109

七、DNA断裂相关综合征109

Nijmegen断裂综合征110

八、补体系统缺陷110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110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12

一、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112

二、艾滋病115

第四章 淋巴增生性疾病125

第一节 概述125

一、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概念125

二、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分类128

三、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130

第二节 常见淋巴增生性疾病133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3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5

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137

三、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37

四、毛细胞白血病139

五、霍奇金病140

六、非霍奇金淋巴瘤142

七、蕈样霉菌病及Sezary综合征149

八、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151

九、多发性骨髓瘤152

浆细胞瘤154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54

髓外浆细胞瘤154

十、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155

十一、重链病157

十二、原发性淀粉样变157

十三、冷球蛋白血症158

第五章 肿瘤免疫161

第一节 肿瘤抗原161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161

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的分类法163

一、体液免疫机制164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164

二、细胞免疫机制165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166

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166

二、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168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测168

一、肿瘤的免疫学诊断168

二、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169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169

一、主动免疫治疗169

二、被动免疫治疗170

三、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172

四、非特异性免疫治疗172

一、概念与分类174

二、移植免疫学的形成174

第一节 概述174

第六章 移植免疫174

第二节 移植抗原176

一、白细胞抗原176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78

三、人类ABO血型抗原178

四、组织特异性抗原178

第三节 移植免疫反应178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排斥反应178

(一)发病机制178

(二)排斥反应的类型180

超急性排斥反应180

急性排斥反应181

慢性排斥反应181

急性GVHR182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182

慢性GVHR183

三、不同移植器官的急、慢性排斥反应183

肾脏移植183

肝脏移植185

心脏移植185

肺移植186

胰腺移植187

小肠移植187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188

一、红细胞血型测定188

二、HLA配型与HLA交叉反应组188

三、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189

第五节 移植免疫学的前沿研究190

一、慢性排斥反应的防治190

四、免疫抑制药物和其他措施的应用190

二、免疫耐受研究191

三、异种移植191

七章 感染与免疫193

第一节 概述193

第二节 抗感染免疫机制193

一、感染早期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自然抗感染机制194

二、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195

三、宿主防御机制的失败196

第三节 各类病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及特点196

一、抗细菌免疫防御机制196

二、抗病毒免疫机制198

三、抗真菌免疫防御机制202

四、抗寄生虫免疫防御机制202

五、结语204

第一节 免疫系统衰退的表现205

一、免疫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质和量的改变205

第八章 衰老与免疫205

二、老年人对自身抗原免疫应答增强206

第二节 与老年人免疫调节异常相关的疾病207

一、老年人感染的特点207

二、老年人肿瘤208

三、老年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208

四、老年人自身免疫性疾病208

第三节 抗衰老保健与延年益寿209

一、控制饮食209

二、补锌可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209

三、激素对老龄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09

四、抗衰老药物209

五、胸腺移植209

第一节 概述211

一、神经系统的免疫学特点211

第九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与免疫211

二、心理、精神与免疫213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213

第二节 常见疾病219

一、重症肌无力219

二、多发性硬化222

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25

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227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免疫230

第一节 概述230

第二节 常见疾病230

一、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230

附 TSAb的测定方法234

二、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235

三、1型糖尿病237

四、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242

五、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244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与免疫246

第一节 概述246

一、血液学与免疫学的关系246

二、血细胞破坏的免疫学机制246

三、免疫性血液病的治疗247

第二节 免疫性红细胞病248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4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49

(一)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50

冷凝集素病250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251

(二)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52

(三)温冷抗体混合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53

药物诱发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53

(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254

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54

(二)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256

急性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256

迟发性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256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256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259

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60

第三节 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62

一、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65

(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65

(二)同种免疫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65

二、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66

(一)特发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66

(二)症状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266

自身免疫性疾病266

三、药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67

肿瘤性疾病267

T-γ淋巴细胞增多症267

第四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68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8

二、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73

(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73

(二)输血后紫癜275

(三)被动诱导性输血后紫癜276

(四)血小板输注无效276

三、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278

四、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278

五、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1

六、药物诱导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82

附 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283

第二节 常见疾病284

一、风湿热284

第一节 概述284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免疫284

二、病毒性心肌炎292

三、心肌病298

扩张型心肌病298

肥厚型心肌病305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308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与免疫313

第一节 概述313

一、呼吸系统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313

二、呼吸系统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313

三、呼吸系统的免疫相关疾病315

第二节 常见疾病316

一、支气管哮喘316

二、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321

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322

四、特发性肺纤维化324

五、结节病326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与免疫330

第一节 概述330

一、消化道与免疫330

二、肝脏与免疫334

第二节 常见疾病337

一、病毒性肝炎337

甲型病毒性肝炎337

乙型病毒性肝炎341

丙型病毒性肝炎354

丁型病毒性肝炎359

戊型病毒性肝炎362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364

输血传播病毒(TTV)相关感染366

二、自身免疫性肝炎367

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70

四、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374

五、炎性肠病377

克隆病378

溃疡性结肠炎379

第十五章 肾脏疾病与免疫382

第一节 概述382

一、产生肾脏免疫性损伤的抗原382

二、肾脏免疫损伤的相关因素383

第二节 常见疾病385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85

二、I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390

三、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392

四、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394

一、女性生殖道组织的局部免疫397

第十六章 生殖与免疫397

第一节 概述397

二、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398

第二节 妊娠与免疫401

一、配子免疫401

二、胚胎免疫401

三、母体-胎儿免疫402

四、胎盘免疫402

第三节 免疫性不孕403

一、抗精子免疫性不孕403

二、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405

三、免疫性不孕的诊断标准405

第四节 避孕与免疫406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避孕406

二、抗精子免疫避孕406

三、抗透明带免疫避孕407

一、反复性流产408

第五节 常见疾病408

二、红细胞同种免疫性疾病411

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13

四、卵巢功能早衰416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417

六、更年期综合征419

第十七章 眼部疾病与免疫423

第一节 概述423

第二节 免疫性眼表疾病423

一、春季结膜炎423

二、蚕食性角膜溃疡424

三、眼干燥综合征425

第三节 葡萄膜炎426

一、概述426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前葡萄膜炎)427

二、各种葡萄膜炎427

后葡萄膜炎428

中间葡萄膜炎429

Behcet病眼症429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430

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430

眼结节病431

交感性眼炎431

第四节 免疫反应性眼眶病432

一、炎性假瘤432

二、Graves眼病433

第五节 眼的移植免疫433

一、角膜移植的免疫反应433

二、视网膜移植434

第一节 概述436

第十八章 皮肤病与免疫436

第二节 常见疾病437

一、荨麻疹437

二、特应性皮炎439

三、接触性皮炎441

四、药疹441

五、白癜风443

六、大疱性类天疱疮447

七、天疱疮449

八、银屑病451

第十九章 口腔疾病与免疫457

第一节 概述457

第二节 常见疾病457

一、龋病457

二、牙髓病459

三、尖周病462

四、牙周疾病464

五、口腔粘膜病466

复发性口疮466

口腔扁平苔藓467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470

第一节 体液免疫测定技术470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470

(一)单扩散测定法471

(二)免疫浊度法472

1.免疫透射浊度测定法472

2.免疫散射浊度测定法473

(三)火箭免疫电泳法473

(四)健康人IgG、IgA、IgM参考值475

(五)临床应用475

(一)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476

二、自身抗体检测技术476

1.免疫荧光法477

2.免疫印迹法480

(二)自身抗体的种类和检查481

1.抗核抗体481

2.抗DNA抗体481

3.抗组蛋白抗体482

4.抗着丝点抗体482

5.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482

6.抗Sm抗体483

7.抗U1-RNP抗体484

8.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484

9.抗Jo-1抗体484

10.抗PM-Scl抗体484

13.抗线粒体抗体485

12.抗Scl-70抗体485

11.抗RNA多聚酶抗体485

14.抗核糖体抗体486

15.抗高尔基体抗体486

16.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486

17.抗肝肾微粒体抗体487

18.抗胃壁细胞抗体487

19.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抗体)及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TM抗体)488

20.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488

21.天疱疮抗体488

22.抗天疱疮样抗体489

23.抗骨骼肌抗体489

24.抗心肌抗体489

25.抗胰岛细胞抗体490

26.抗肾上腺抗体490

(一)反向空斑形成试验491

三、B细胞表达产物测定491

(二)酶联免疫斑点法492

(三)B细胞功能试验493

第二节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494

一、细胞表面分子的检测技术494

(一)标本及其处理494

(二)抗体选择495

(三)细胞表面分子原位检测方法496

1.直接酶标记法496

2.间接酶标记法496

3.桥联法免疫组化技术496

4.亲合标记组化技术497

5.免疫金银标记技术498

6.免疫荧光标记技术498

(四)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分子技术499

1.粘附功能的检测500

(五)特殊膜表面分子的检测500

二、T细胞及其亚群的定量和功能检测501

(一)T细胞及其亚群的定量检测501

1.抗体选择501

2.膜表面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501

2.标本及其制备504

3.单纯膜表面T细胞抗原的检测504

4.Th1和Th2亚群检测504

5.T细胞受体的检测505

(二)T细胞功能检测505

1.T细胞增殖能力检测505

2.混合淋巴细胞反应506

3.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507

4.T细胞杀伤功能检测507

5.抗CD3单抗诱导的CTL功能检测508

(三)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形成检测509

6.NK细胞和ADCC活性检测509

7.LAK活性检测509

三、其他免疫活性细胞的定量和功能检测510

(一)中性粒细胞定量和功能测定510

1.中性粒细胞制备510

2.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511

3.中性粒细胞粘附功能检测511

(二)树突状细胞定量和功能测定511

1.DC定量检测511

2.DC功能检测512

(三)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检查512

1.单核细胞趋化试验512

2.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513

第三节 基因诊断技术513

一、概述513

二、基因诊断的原理和方法514

(二)基因体外扩增515

(一)核酸分子杂交515

(三)DNA诊断516

(四)RNA诊断517

三、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518

(一)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方法518

(二)病原体的基因诊断521

(三)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断524

第二十一章 免疫治疗与预防526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及其应用526

一、主要影响抗原处理、表达及传递的药物526

二、抑制细胞因子合成的药物529

三、细胞因子转换抑制剂530

四、细胞毒药物530

一、细胞因子533

第二节 免疫调节剂及其应用533

二、细菌制剂534

三、化学合成药物535

第三节 免疫重建535

第四节 免疫预防536

一、人工免疫536

二、疫苗研究的新概念537

第五节 中草药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539

一、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539

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540

三、具有抑制超敏反应作用的药物540

四、中草药调节免疫功能的特点541

五、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部分中草药541

英文缩略语543

参考文献5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