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定量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定量分析化学
  • 胡传训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452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定量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分类2

一、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2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2

三、主成分、微量成分和痕量成分分析2

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3

五、例行分析和裁判分析3

六、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3

第三节 学习定量分析的注意事项5

一、学习好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5

二、掌握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技能5

三、遵守分析化学实验室的规章 制度5

一、真值、平均值和总体平均值6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6

第二章 误差和数据处理6

二、准确度与误差7

三、精密度与偏差8

四、误差的分类12

五、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14

六、置信区间和不确定度15

第二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7

一、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18

二、减小分析过程的误差18

第三节 误差的传递及计算结果的误差20

一、误差的传递20

二、误差传递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21

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处理和数据的评价23

一、有效数字23

二、数据的评价26

第五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0

三、分析结果的表示30

一、一元线性回归方程31

二、相关系数32

习题33

第三章 定量分析概述35

第一节 滴定分析的过程及特点35

一、滴定分析的过程35

二、标准溶液、滴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终点误差35

三、滴定分析的特点35

第二节 滴定分析的方法及对滴定反应的要求35

一、滴定分析的方法35

二、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36

三、滴定方式36

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7

第三节 标准溶液及滴定分析的计算37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38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39

习题42

第四章 重量分析法43

第一节 概述43

一、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43

二、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43

三、沉淀剂的选择44

四、计量关系与分析结果的计算45

第二节 沉淀反应进行的程度与影响因素46

一、溶度积与沉淀反应进行的程度46

二、副反应系数与条件溶度积常数47

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48

一、沉淀的形成50

第三节 沉淀的形成和沉淀条件50

二、沉淀条件51

三、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52

第四节 沉淀的处理54

一、沉淀的分离54

二、沉淀的洗涤55

三、沉淀的干燥、灼烧和称量55

第五节 重量分析法应用实例56

一、土壤中SO42-含量的测定56

二、肥料中磷含量的测定56

习题57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58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58

一、酸碱定义和共轭酸碱对58

四、共轭酸碱对中Ka和Kb的关系59

二、酸碱反应59

三、水的质子自递反应59

第二节 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60

一、分析浓度、平衡浓度、酸度60

二、酸碱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60

第三节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63

一、酸碱平衡体系中的两个等衡式63

二、酸(碱)溶液中酸度的计算64

第四节 酸碱指示剂69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69

二、指示剂的变色点、变色范围69

三、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70

四、混合指示剂71

一、强碱滴定强酸73

第五节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73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75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78

四、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80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81

一、直接滴定法示例81

二、间接滴定法示例83

习题84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87

第一节 概述87

一、分析化学中的配合物87

二、EDTA的基本性质88

三、EDTA螯合物的特点89

二、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90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90

第二节 配位平衡与配合物的稳定性90

三、副反应、条件稳定常数和副反应系数91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96

一、滴定曲线96

二、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96

三、金属指示剂97

四、终点误差99

五、单一离子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断100

六、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00

七、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与混合物的滴定102

第四节 配位滴定方式与应用103

一、配位滴定的方式103

二、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04

习题105

一、条件电位107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07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107

二、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108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与滴定反应定量进行的条件110

四、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速度111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12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12

二、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确定115

第三节 高锰酸钾法117

一、概述117

二、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18

三、高锰酸钾法应用示例119

一、概述120

二、重铬酸钾法应用示例120

第四节 重铬酸钾法120

第五节 碘量法122

一、概述122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23

三、碘量法应用示例125

习题126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127

第一节 滴定曲线127

第二节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128

一、莫尔法128

二、佛尔哈德法130

三、法扬司法131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133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33

二、银量法应用示例133

习题134

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135

第一节 概述135

一、光度分析法135

二、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135

三、分光光度法的特点与应用135

第二节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36

一、光的基本性质136

二、物质的颜色与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37

三、物质吸收光谱的产生139

第三节 溶液对光的吸收定律139

一、朗伯定律139

二、比耳定律139

三、朗伯-比耳定律140

四、比例系数K和桑德尔灵敏度S140

五、吸光度的加合性142

第四节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143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143

二、光度分析对显色反应的要求143

三、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和显色条件的选择144

四、分光光度法常用的显色剂145

第五节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吸光度的测量146

一、光度分析的几种方法146

二、分光光度定量分析的方法147

三、吸光度的测量148

第六节 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153

一、有色溶液偏离朗伯-比耳定律所引入的误差153

二、仪器的质量不好所引入的误差154

三、测量吸光度的误差所引起的测量浓度的误差155

四、测量吸光度条件的选择156

第七节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57

二、差示分光光度法158

一、多组分含量的测定158

三、光度滴定法160

习题161

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164

第一节 概述164

一、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64

二、指示电极165

三、参比电极165

四、电动势的测量166

第二节 离子选择电极167

一、离子选择电极的种类和结构167

二、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171

一、对测量仪器的要求172

第三节 电极电位的测量仪器172

二、电位测量仪器的结构173

第四节 电位分析的方法和技术174

一、直接测定法174

二、加入法175

第五节 电位分析法应用实例178

一、土壤酸度的测定178

二、植株中K+含量的测定178

习题179

第十一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181

第一节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181

一、取样181

二、试样的制备182

一、无机物试样的分解方法183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183

三、湿存水的处理183

二、有机物试样的分解方法187

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187

一、测定的具体要求187

二、被测组分的性质188

三、待测组分的含量188

四、共存组分的影响188

习题188

第十二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189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189

一、利用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189

二、利用有机沉淀剂进行分离191

第二节 溶剂萃取分离法194

一、分配系数KD、分配比D、萃取效率E、分离因数β194

三、重要萃取类型197

二、萃取过程197

第三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199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199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网状结构200

三、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特性200

四、离子交换分离过程及操作202

五、应用示例203

第四节 液相色谱分离法205

一、柱色谱法205

二、纸色谱法205

三、薄层色谱法206

习题206

附录207

参考文献2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