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 第8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英)所罗门,(英)莱德,(英)加勒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6260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 第8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2
第14章 国民经济2
14.1宏观经济学的范围2
14.1.1宏观经济争论2
14.1.2主要宏观经济问题3
14.1.3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5
14.2收入循环流6
14.2.1内部收入流、撤出与注入7
14.2.2撤出与注入之间的关系8
14.2.3收入循环流与四个宏观经济目标9
14.2.4收入循环流的均衡9
14.3国民收入和产出的测算10
14.3.1测算GDP的三种方法10
14.3.2考虑通货膨胀11
14.3.3考虑人口:人均指标的使用12
14.3.4考虑汇率:PPP指标的使用13
14.3.5 GDP统计数据是否是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良好指标14
14.4短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5
14.4.1现实增长与潜在增长15
14.4.2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8
14.4.3现实中的经济周期19
14.4.4现实增长的波动原因20
14.5长期经济增长22
14.5.1长期增长的原因22
14.5.2实现增长的各种政策26
14.5.3补充说明:投资的作用27
附录:GDP的计算29
本章问题36
第15章 宏观经济问题与分析:概览37
15.1失业37
15.1.1“失业”的含义38
15.1.2官方计算的失业38
15.1.3失业的持续时间39
15.1.4失业的构成41
15.1.5失业和劳动市场43
15.1.6失衡失业44
15.1.7均衡失业(或自然失业)46
15.2总需求和总供给与价格水平49
15.2.1总需求曲线49
15.2.2总供给曲线50
15.2.3均衡51
15.3通货膨胀52
15.3.1通货膨胀的成本54
15.3.2通货膨胀的原因58
15.3.3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65
15.4国际收支与汇率66
15.4.1国际收支账户66
15.4.2国际收支数据的评价69
15.4.3汇率70
15.4.4自由市场中的汇率决定71
15.4.5汇率与国际收支73
15.4.6汇率的管理74
15.5第五部分的补充说明:四个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76
15.5.1总需求与四个目标之间的短期关系76
15.5.2目标间的长期关系78
本章问题79
第六部分 宏观经济学82
第16章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82
16.1宏观经济环境和辩论82
16.2背景描述:三个关键问题84
16.2.1问题1:价格和工资的弹性84
16.2.2问题2:总供给的弹性85
16.2.3问题3:预期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86
16.2.4政策启示86
16.3古典宏观经济学87
16.3.1产出和就业的古典分析87
16.3.2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古典分析89
16.3.3古典学派关于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对策90
16.4凯恩斯革命93
16.4.1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摒弃93
16.4.2凯恩斯对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分析95
16.4.3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凯恩斯政策96
16.5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的辩论98
16.5.1货币学派的反击98
16.5.2凯恩斯学派的应对99
16.6正在形成的共识102
16.6.1播下共识的种子102
16.6.2一系列的观点103
16.6.3金融危机与后果105
16.6.4共识的领域106
本章问题107
第17章 短期宏观经济均衡108
17.1理论背景108
17.1.1总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108
17.1.2凯恩斯的45°线图示109
17.1.3消费110
17.1.4撤出113
17.1.5注入118
17.2国民收入的确定122
17.2.1均衡的国民收入122
17.2.2乘数:撤出法和注入法123
17.2.3乘数:收入法和支出法126
17.2.4乘数:限制条件128
17.2.5线图形和总需求、总供给图形的关系129
17.3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简单的凯恩斯分析130
17.3.1完全就业下的国民收入130
17.3.2紧缩缺口131
17.3.3通货膨胀缺口131
17.3.4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132
17.3.5 AD/AS图形与45°线图形的关系133
17.4凯恩斯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分析134
17.4.1投资的不稳定性:加速数135
17.4.2乘数/加速效应的相互作用137
17.4.3存货的变动138
17.4.4经济周期过程的决定因素139
本章问题140
第18章 银行、货币与利息率141
18.1货币的定义与功能141
18.1.1货币的职能142
18.1.2货币的定义143
18.2金融系统143
18.2.1金融部门的作用143
18.2.2银行系统145
18.2.3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146
18.2.4流动性、营利性与资本充足率148
18.2.5中央银行154
18.2.6货币市场159
18.3货币供给164
18.3.1货币供给的定义164
18.3.2信用创造:最简单的情况164
18.3.3信用创造:现实情况166
18.3.4引起货币供给增加的因素169
18.3.5资金流量方程171
18.3.6货币供给和利率之间的关系172
18.4货币需求173
18.4.1持有货币的动机173
18.4.2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性需求:L1174
18.4.3货币的投机需求(或资产需求):L2175
18.4.4货币的总需求:L1+L2177
18.5均衡178
18.5.1货币市场的均衡178
18.5.2外汇市场的均衡179
本章问题180
第19章 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之间的关系181
19.1货币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181
19.1.1货币数量论181
19.1.2利率传导机制182
19.1.3汇率传导机制186
19.1.4资产组合平衡效应187
19.1.5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191
19.2产品市场变化对货币的影响194
19.2.1注入增加对货币的影响194
19.2.2挤出效应195
19.2.3货币供给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196
19.3 IS-LM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模型的结合197
19.3.1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197
19.3.2 IS曲线198
19.3.3 LM曲线199
19.3.4均衡201
19.3.5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变化的全部效应203
19.3.6由IS-LM模型导出AD曲线204
19.4加入通货膨胀207
19.4.1将通货膨胀保持在低水平207
19.4.2用通货膨胀率绘制的总需求和总供给207
19.4.3应对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化的反应209
本章问题211
第20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13
20.1财政政策213
20.1.1政府财政:一些术语214
20.1.2公共部门赤字盈余和政府的“财政立场”219
20.1.3自动财政稳定器220
20.1.4自动稳定器的效果220
20.1.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21
20.1.6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有效性225
20.1.7效果的大小问题225
20.1.8时机问题228
20.1.9财政规则229
20.2货币政策233
20.2.1政策制定233
20.2.2在中长期控制货币供给234
20.2.3短期货币政策的操作236
20.2.4控制货币供给的方法237
20.2.5控制利息率的方法244
20.2.6运用货币政策250
20.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IS-LM分析253
20.3.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54
20.3.2凯恩斯主义观点254
20.3.3货币主义观点255
20.4英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56
20.4.1对需求管理的态度256
20.4.2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256
20.4.3 20世纪70年代微调政策的失败:滞胀问题259
20.4.4撒切尔时代的货币主义261
20.4.5 1985年后相机抉择政策的回归262
20.4.6以汇率为目标263
20.4.7重返国内导向的政策:以通货膨胀为目标264
20.4.8工党政府的政策(1997—2010年)265
20.4.9财政整顿和联合政府268
20.5规则与相机抉择269
20.5.1推崇规则的理由270
20.5.2推崇相机抉择的理由270
20.5.3结论274
本章问题279
第21章 总供给、失业和通货膨胀281
21.1总供给281
21.1.1短期总供给282
21.1.2长期总供给283
21.1.3长期总供给:古典劳动力市场模型285
21.1.4长期总供给:凯恩斯劳动力市场模型286
21.1.5总需求、总供给和通货膨胀287
21.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291
21.2.1适应性预期292
21.2.2加速主义理论292
21.2.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自然失业率293
21.2.4通货紧缩的影响293
21.2.5对滞胀的解释295
21.2.6证据295
21.2.7政策含义299
21.2.8适应性预期假说的局限性299
21.3通货膨胀和失业:新古典主义观点300
21.3.1预期正确时的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301
21.3.2预期不正确时的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303
21.3.3政策含义304
21.3.4真实经济周期305
21.4通货膨胀和失业:现代凯恩斯主义观点307
21.4.1凯恩斯模型的现代发展307
21.4.2均衡失业的变化308
21.4.3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的持续存在309
21.4.4加入预期309
21.4.5凯恩斯主义对不干预的批评311
21.5补充说明:经济学家中间有共识吗312
本章问题313
第22章 长期经济增长315
22.1工业化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315
22.1.1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316
22.1.2不同国家增长表现的比较317
22.1.3经济增长的原因318
22.2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319
22.2.1资本积累319
22.2.2经济增长模型319
22.2.3最优储蓄率是多少321
22.2.4劳动力人数的增加323
22.3有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324
22.3.1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影响324
22.3.2内生增长理论325
本章问题330
第23章 供给方面政策331
23.1供给方面的政策与宏观经济331
23.1.1经济增长与供给方面的政策331
23.1.2供给方面的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目标332
23.2供给方面政策的方法332
23.2.1新古典方法332
23.2.2凯恩斯主义方法333
23.2.3供给方面政策的“第三条路”333
23.2.4需求方面的政策和供给方面的政策的联系334
23.3市场导向型供给方面的政策334
23.3.1 20世纪80年代的供给方面的政策334
23.3.2减少政府支出335
23.3.3减税对劳动力供给和就业的影响336
23.3.4针对企业的减税和其他投资激励338
23.3.5削弱劳动力的权力338
23.3.6降低福利339
23.3.7鼓励竞争的政策341
23.3.8结论343
23.4干预主义供给方面政策344
23.4.1反对市场的理由344
23.4.2干预的形式346
23.4.3计划346
23.4.4选择性干预350
23.4.5反对干预的理由352
本章问题353
第七部分 世界经济355
第24章 国际贸易355
24.1贸易优势355
24.1.1世界贸易的增长355
24.1.2专业化是贸易的基础357
24.1.3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法则357
24.1.4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利益360
24.1.5国际贸易及其对要素价格的影响364
24.1.6机会成本递增和专业化与贸易的限制364
24.1.7贸易条件364
24.1.8贸易利益的中级分析367
24.1.9贸易利益的其他原因369
24.1.10国家竞争优势369
24.2限制贸易的主张371
24.2.1限制贸易的方法372
24.2.2支持限制贸易的理由373
24.2.3保护的问题377
24.2.4世界贸易组织381
24.3特惠贸易383
24.3.1特惠贸易安排的类型384
24.3.2关税同盟的直接效应: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384
24.3.3关税同盟的长期效应386
24.3.4实践中的特惠贸易387
24.4欧洲联盟389
24.4.1历史背景389
24.4.2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389
24.4.3单一市场的收益和成本391
24.4.4完善内部市场393
本章问题396
第25章 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平衡398
25.1各种汇率制度398
25.1.1对内和对外政策目标398
25.1.2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400
25.1.3各种汇率制度402
25.1.4固定汇率下的矫正403
25.1.5自由浮动汇率下的矫正406
25.1.6折中的汇率制度407
25.2固定汇率410
25.2.1固定汇率制度下冲击的影响410
25.2.2固定汇率制度下长期国际收支问题产生的原因412
25.2.3固定汇率的优点413
25.2.4固定汇率的缺点413
25.3自由浮动汇率415
25.3.1浮动汇率与国内政策自由化415
25.3.2浮动汇率制度下对冲击的反应416
25.3.3投机421
25.3.4自由浮动汇率的优点423
25.3.5自由浮动汇率的缺点423
25.3.6结论424
25.4现实中的汇率制度425
25.4.1可调整钉住制度(1945—1973年)425
25.4.2管理浮动428
25.4.3 1972年以来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问题428
25.4.4英国实行管理浮动制度的经验429
25.4.5汇率的易变性435
25.5附录:开放经济和IS-LM分析437
25.5.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分析437
25.5.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438
25.5.3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439
25.5.4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分析440
25.5.5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440
25.5.6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441
本章问题441
第26章 全球和地区间的相互依赖443
26.1经济全球化和不稳定问题443
26.1.1贸易相互依赖444
26.1.2金融相互依赖445
26.1.3国际商业周期447
26.1.4国际政策协调的必要性449
26.1.5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450
26.2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453
26.2.1汇率机制(ERM)453
26.2.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走向单一货币454
26.2.3欧元的诞生455
26.2.4单一货币的优点455
26.2.5反对EMU457
26.2.6 2011年欧元区的危机459
26.3达到更好的货币稳定性461
26.3.1控制外汇交易462
26.3.2汇率目标区465
本章问题466
第27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467
27.1不发达问题467
27.1.1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间的巨大差距467
27.1.2发展的含义469
27.2国际贸易与发展473
27.2.1国际贸易和发展的关系473
27.2.2贸易战略474
27.2.3方法1:利用比较优势出口初级产品475
27.2.4方法2:进口替代工业化(ISI)479
27.2.5方法3:出口制成品——也许是一种进步的方法482
27.3发展中国家的结构问题487
27.3.1忽视农业487
27.3.2不适合的技术489
27.3.3失业假设492
27.4债务问题495
27.4.1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冲击495
27.4.2解决债务问题:推迟偿债期497
27.4.3解决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改革500
27.4.4解决债务问题:免除债务500
本章问题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