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疆特色水果开拓东南亚市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疆特色水果开拓东南亚市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918452.jpg)
- 马惠兰,戴泉,英犁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2612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水果-出口贸易-研究-新疆;水果-农产品市场-市场分析-东南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疆特色水果开拓东南亚市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东南亚国家宏观经济及农业生产发展状况1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概况1
一、经济发展水平1
二、对外贸易3
三、人民生活4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农业生产发展6
一、农业生产条件6
二、农业生产基础9
三、农业发展水平11
第二章 东南亚国家水果生产供给15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水果生产总体状况15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主要水果生产种类17
第三节 东南亚十国水果生产供给19
一、文莱20
二、柬埔寨20
三、印度尼西亚21
四、老挝23
五、马来西亚24
六、缅甸25
七、菲律宾26
八、新加坡27
九、泰国27
十、越南29
第三章 东南亚国家主要温带水果进口贸易31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进口温带鲜水果状况32
一、苹果32
二、葡萄36
三、梨39
四、甜瓜43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进口温带干果状况46
一、葡萄干46
二、核桃49
第三节 东南亚国家进口温带加工果品状况52
一、苹果汁52
二、葡萄汁55
三、梨罐头59
四、杏加工品62
第四节 东南亚国家从中国进口温带水果状况65
一、总体进口状况65
二、进口鲜水果65
三、进口干果67
四、进口加工果品69
第五节 东南亚国家温带水果进口特征71
一、进口特征71
二、主要结论73
第四章 东南亚国家居民水果消费及变动趋势75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水果消费总体状况及变动趋势75
一、水果消费总量75
二、各国水果消费差异76
三、各国温带水果消费差异80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人均水果消费及变动趋势88
一、人均水果消费88
二、各国人均水果消费差异89
三、各国温带水果人均消费差异91
第三节 东南亚国家水果消费特征98
一、水果消费总量稳步增长98
二、人均水果消费呈上升趋势98
三、以消费热带水果为主98
四、各国存在明显差异99
五、温带水果消费较少,但呈上升趋势99
六、温带水果消费集中,印、马、菲、越、泰是主要的消费国99
七、温带水果人均消费量不足,市场潜力较大100
第五章 新疆特色水果出口东南亚特征及趋势101
第一节 新疆水果出口总体状况101
一、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101
二、出口种类101
三、出口主要目标市场103
第二节 新疆水果出口东南亚总体状况104
第三节 新疆鲜水果出口东南亚趋势107
一、葡萄107
二、梨110
三、香梨112
四、苹果116
五、哈密瓜119
六、其他甜瓜121
七、桃122
第四节 新疆干果出口东南亚趋势123
一、葡萄干123
二、红枣126
三、核桃127
第五节 新疆特色水果出口东南亚特征127
一、出口特征127
二、主要结论129
第六章 新疆特色水果出口东南亚的依存度与贸易互补性134
第一节 新疆与东南亚水果生产的互补性134
一、自然气候条件差异134
二、产品差异与互补134
三、上市季节差异与互补135
第二节 新疆水果出口东南亚的依存度135
一、出口依存度评价方法135
二、依存度评价结果136
第三节 新疆水果出口东南亚比较优势143
一、出口比较优势指数143
二、比较优势测算结果143
第四节 新疆水果与东南亚贸易的互补性145
一、贸易互补性指数145
二、贸易互补性测算结果146
第五节 主要结论147
第七章 新疆特色水果通过深圳出口东南亚流通渠道及模式149
第一节 新疆水果出口东南亚的主要途径149
第二节 新疆水果通过深圳出口东南亚渠道150
一、香梨出口流通渠道150
二、葡萄出口流通渠道151
第三节 新疆水果通过深圳出口东南亚模式151
一、香梨出口模式151
二、葡萄出口模式152
第四节 新疆水果通过深圳口岸出口东南亚的流通企业152
第八章 新疆特色水果通过广西出口东南亚流通渠道及模式153
第一节 新疆水果进入广西市场状况153
一、主要批发市场与超市153
二、经销品种157
三、销售季节158
四、经销渠道158
五、经销模式160
六、市场价格161
第二节 新疆水果通过广西出口东南亚渠道及模式162
一、出口的主要国家162
二、出口口岸163
三、运输通道164
四、出口渠道165
五、出口模式166
六、新疆水果出口东南亚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166
第九章 新疆特色水果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优势与不利因素169
第一节 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优势与机遇169
一、政策支持169
二、品质优势170
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170
四、人文环境优势171
五、具有较强的互补性171
六、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171
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72
八、良好的农业合作基础172
九、较强的合作意愿173
十、东南亚市场的需求潜力较大174
第二节 进入东南亚市场的不利因素与障碍174
一、区位劣势174
二、物流业发展滞后175
三、东南亚国家经济体制不完善175
四、存在非关税壁垒175
五、东南亚市场竞争激烈177
第十章 东南亚国家水果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分析178
第一节 影响水果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178
第二节 预测模型选择180
第三节 灰色系统预测181
一、GM(1,1)模型181
二、模型构建183
三、模型检验184
四、人均水果消费量预测186
五、水果消费需求总量预测187
第四节 二次指数平滑预测189
一、二次指数平滑法189
二、模型构建190
三、模型检验191
四、人均水果消费量预测192
五、水果消费需求总量预测193
第五节 东南亚国家主要温带水果消费潜力195
一、人均温带水果消费量预测195
二、主要温带水果消费总量预测196
三、主要温带水果消费潜力预测196
第六节 预测结果分析199
一、人均水果消费199
二、水果消费需求总量200
三、主要温带水果消费需求量201
四、主要温带水果消费需求潜力201
第十一章 新疆特色水果开拓东南亚市场外销平台建设思路202
第一节 华南市场(南宁分中心)外销平台建设思路202
一、“南宁分中心”建设的基本原则202
二、“南宁分中心”建设思路203
第二节 华南市场(南宁分中心)外销平台建设定位204
一、“南宁分中心”建设定位204
二、“南宁分中心”功能204
第三节 华南市场(南宁分中心)建设地点与时间205
一、“南宁分中心”建设地点205
二、“南宁分中心”活动举办时间206
第四节 华南市场(南宁分中心)建设步骤207
第五节 华南市场(南宁分中心)建设目标208
第六节 华南市场(南宁分中心)外销平台建设风险分析208
一、市场风险208
二、交通运输及通关风险209
三、非关税贸易壁垒风险209
四、市场竞争风险210
第七节 华南市场(南宁分中心)外销平台建设保障措施210
一、提高认识,重视东南亚市场210
二、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211
三、设立专项资金,加强资金保障211
四、制定特殊政策,加大政策扶持212
五、建立风险规避预警机制,减少和降低风险212
第八节 加快新疆特色水果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对策建议213
一、加强协调,建立出口东南亚的“绿色通道”213
二、加快标准化进程,加强出口基地建设213
三、鼓励合作或合资经营,带动新疆水果企业走出去214
四、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214
五、实施品牌化和差异化战略,树立良好产品形象215
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农户”模式215
七、设立专项基金,提高贮藏保鲜技术和能力216
八、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出口企业216
第十二章 附录:东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政策与市场准入217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217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217
二、东盟自由贸易区218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21
第二节 马来西亚农产品贸易政策223
一、对外贸易法规223
二、农产品贸易管理制度224
三、贸易壁垒227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贸易政策228
一、对外贸易法规228
二、农产品贸易管理制度229
三、贸易壁垒233
四、检验检疫相关规定234
第四届菲律宾农产品贸易政策236
一、对外贸易法规236
二、农产品贸易管理制度236
三、贸易壁垒238
四、检验检疫相关规定239
第五节 泰国农产品贸易政策240
一、对外贸易法规240
二、农产品贸易管理制度242
三、贸易壁垒244
第六节 新加坡农产品贸易政策245
一、对外贸易法规245
二、农产品贸易管理制度245
第七节 越南农产品贸易政策247
一、对外贸易法规247
二、农产品贸易管理制度247
主要参考文献249
索引252
后记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