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固守于变迁 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经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固守于变迁 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经济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930013.jpg)
- 彭南生,徐凯希,马俊亚,严鹏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8003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197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农村经济-手工业史-研究-长江中下游-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固守于变迁 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经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学术前史与理论视野1
一、学术前史1
(一)20世纪上半叶长江中下游乡村手工业的调查研究2
(二)20世纪下半叶长江中下游乡村手工业史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11
二、本课题的理论视野20
(一)马克思主义手工业经济史理论21
(二)原始工业化理论23
(三)本土道路:半工业化理论26
三、本课题的研究主旨、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34
第一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禀赋与人文生态41
一、自然禀赋与乡村工业史传统42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乡村手工业概况44
(二)长江中下游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机制57
二、开埠通商带来的双重影响68
(一)开埠带来的变化:市场化与工业化69
(二)开埠的双重影响:危机与转机78
三、“一战”契机和乡村手工业的人文生态85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发展契机86
(二)作为制度性因素的人文生态90
第二章 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的兴衰嬗变99
一、手工针纺织业的曲折发展104
(一)手工缫丝业和丝织业104
(二)手工棉织业及关联行业111
(三)针织业120
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广泛存在124
(一)土榨业124
(二)酿造业126
(三)碾米磨粉业129
(四)制茶业132
(五)土烟业135
(六)皮革及制品业137
(七)制蛋猪鬃肠衣业139
三、成衣饰品业的变化140
(一)成衣业140
(二)纽扣业140
(三)制帽业141
(四)花边业142
(五)刺绣业143
(六)手织业143
四、木、竹、草制品业的延续144
(一)木作144
(二)藤竹作146
(三)草制品147
五、陶瓷业的集聚149
(一)陶瓷业149
(二)制陶业152
(三)砖瓦业153
六、工艺制品业的传承154
(一)安徽“文房四宝”154
(二)苏绣155
(三)湘绣155
(四)杭州折扇156
(五)湖南毛笔业156
(六)永嘉挑花157
(七)扬州漆器157
(八)武进梳篦业157
(九)浙江制笔及雕刻业158
(十)张小泉剪刀158
(十一)姑苏眼镜159
七、手工采掘业的分散化经营159
八、因地而异的金属制品业162
(一)铁器铸造业163
(二)铜锡业164
(三)五金白铁业166
九、土纸业的微变167
十、参差不齐的其他手工业169
(一)皂烛业170
(二)火柴业172
(三)鞭炮业173
(四)制伞业173
(五)石印业175
(六)制漆业175
(七)水陆运输176
第三章 外力冲击下的农村手工业经济179
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长江中下游手工业182
(一)外向型手工业的命运182
(二)以东三省为重要市场的手工业生产186
(三)受农村经济衰退直接影响的手工业生产190
(四)农村金融枯竭导致手工行业的普遍衰落192
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的复苏193
(一)纺织刺绣业201
(二)针纺服装业203
(三)桐油业204
(四)食品加工业205
(五)印刷业206
(六)木器皮革业206
(七)日用杂品业207
(八)麻草业208
(九)山货特产业208
(十)手工采矿业209
(十一)陶瓷业210
(十二)砖瓦建材业210
三、长江中下游各省沦陷区农村手工业的凋零212
(一)日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野蛮暴行212
(二)长江中下游沦陷区手工业的困境220
四、国统区手工业的短暂繁荣与衰退229
(一)战时湘鄂赣国统区手工业勃兴的主要原因229
(二)战时湘鄂赣城乡手工业的特点240
五、抗战胜利后的长江中下游手工业250
(一)抗战胜利之初的长江中下游手工业250
(二)渐入困境的长江中下游手工业259
第四章 红色区域内的手工业269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手工业270
二、华中抗日根据地手工业282
三、华中解放区手工业的长足发展291
第五章 制度安排:民国政府的手工业政策与措施297
一、北京政府对手工业经济的认识与保护298
二、南京政府复兴手工业政策的延续和发展310
三、产地政府振兴手工业的措施与成效319
(一)经济危机下江浙两省的应对措施319
(二)安徽省的茶业改进措施及其成效329
第六章 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的区域性演变351
一、手工业生产的主业化355
(一)织布主业化355
(二)织布主业化的社会影响360
二、从副业主业化到工业主业化364
(一)手工布的竞争力364
(二)工业化与劳动力的转移365
(三)手工业的萎缩与退步374
三、男耕女织到织布主业化378
(一)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378
(二)从女织副业化到女织主业化378
四、从男耕女不织到男耕女织384
(一)从男耕女织到男耕女不织384
(二)从男耕女不织到男耕女织389
结论395
第七章 农村手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399
一、手工业与现代工业400
(一)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催生400
(二)机器工业与新兴新手工业405
(三)商业资本与农家手工业的结合409
二、手工业与农业之关系418
(一)作为农村“副业”的手工业418
(二)农业的需要对工业的促进423
(三)丝织业的发展对农业的促动426
三、传统金融与乡村手工业430
(一)典当与乡村手工业431
(二)钱庄与镇乡手工业434
四、手工业中的产业链关系440
(一)丝织业中的相关手工业441
(二)染与织的结合444
(三)景德镇制瓷业中的分工449
(四)制茶业中的相关手工业452
第八章 乡村手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原因461
一、区域内乡村手织业发展的不平衡463
二、乡村手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湖北棉织业为例473
(一)土布产销的一般流程474
(二)比较中的审视:乡村棉织业发展不平衡的因素480
第九章 手工业与农村经济和农家生活495
一、危机中的手工业与农户:以茶农为例496
(一)名不副实的茶农:茶户规模与土地资源配置497
(二)得不偿失的茶农:资金、劳力的再配置与茶业收入500
(三)茶农收入的制约性因素504
二、手工业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507
(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508
(二)传统市镇的转型与新兴市镇的产生512
(三)乡村商人阶层的崛起与社会救助能力的增强515
简短结语518
主要征引文献索引525
后记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