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语言学教程 A Course in Sociolinguistics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语言学教程 A Course in Sociolinguistics](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936151.jpg)
- 邹嘉彦,游汝杰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957114709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语言学教程 A Course in Sociolinguistic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社会语言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1
一、描写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2
二、社会语言学与唯理语法、生成语法3
三、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4
四、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9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经典研究成果11
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11
二、城市方言学12
三、小城镇社会方言研究13
四、言语民俗学14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6
一、多人次抽样调查16
二、快速隐密调查法17
三、定量分析18
四、社会网路的调查研究21
五、配对变法24
第四节 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24
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29
第一节 社会方言30
一、阶层变体和性别变体30
二、城乡差异和年龄变体36
三、语域变体和职业变体39
四、地方戏曲语言变体42
第二节 语言分化与语言转用47
一、语言分化47
二、方言的系属层次和地理层次48
三、方言岛及其成因51
四、语言转用52
第三节 语言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55
一、人口变迁和语言的宏观演变56
二、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布类型的关系59
三、方言历史演变的宏观取向61
四、权威方言变易的社会文化原因61
五、语言微观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62
第三章 双语现象和语言忠诚67
第一节 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67
一、双重语言现象67
二、双层语言现象69
三、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的关系70
四、双重语言的成因和发展趋势73
五、多语现象和多语社区的共同语76
第二节 民系、方言与地方文化78
一、民系、方言和地方文化的层级性78
二、语言使用场域的地理层级性80
三、语言社会功能的层级性81
四、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88
第三节 语言忠诚和语言态度——香港个案分析89
一、香港华人各民系概况90
二、少数民系的语言忠诚95
三、影响语言忠诚的因素96
四、结语99
第四章 言语交际101
第一节 言语社区和言语交际能力101
一、言语社区101
二、言语交际能力103
三、礼貌语言104
第二节 会话和语码转换107
一、会话结构和会话分析107
二、精密语码和有限语码110
三、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111
第三节 语言或方言的可懂度研究114
一、方言间词汇接近率的计量研究方法114
二、两个新的课题和新的研究方法116
三、关于可懂度的两点思考128
第五章 汉语的形成、发展和华人社会131
第一节 汉语的历史源头和地理扩散131
一、南方各大方言的形成及其历史层次131
二、域外方言135
第二节 语言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关系137
一、方言的据点式传播和蔓延式扩散138
二、历史行政地理与方言地理的关系139
三、文白异读和科举制度141
四、方言扩散和语言融合143
第三节 海外汉语分布和华人社会144
一、海外汉语形成的原因144
二、海外汉语方言和华人社区的共同特征145
三、海外汉语方言社区的由来和分布148
四、官话和粤语在海外的地位153
五、方言社区的语言标志155
六、语言接触和文化同化156
第六章 基于语料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159
第一节 海内外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社会背景159
一、各地中文异同比较和共时语料库159
二、中文和日文新词的衍生和词汇重整162
三、各地中文词汇重整的几个特点176
第二节 中日及沪港语言互懂度的研究178
一、日文词和中文词的互懂度对比178
二、香港和上海方言词互懂度的对比分析180
第三节 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182
一、新词地区分布的统计183
二、各地新生外来词的竞争和发展趋势183
三、华语各地区新词接近率比较192
第四节 报刊词汇和社会文化演变193
一、新闻媒体与社会文化193
二、地名词见报率的变化197
三、复合地名的演变201
四、结语202
第七章 语言与文化203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203
一、语言与文化共生203
二、语言与文化共存206
三、语言发展滞后与文化207
四、语言结构与文学体裁209
五、汉语和汉字文化213
第二节 亲属称谓的文化背景214
一、亲属称谓的分类214
二、亲属称谓与民间忌讳心理215
三、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216
四、亲属称谓与宗法观念218
五、亲属称谓的演变及其文化原因219
第三节 语言与民间心理220
一、语言禁忌220
二、语言巫术223
三、语言迷信226
四、语言和民俗226
第四节 人名和地名的文化内涵229
一、人名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229
二、地名的文化特征234
三、地名演变的文化原因239
第八章 语言接触243
第一节 语言同化和文化同化244
一、语言同化的五个阶段244
二、海外华人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同化253
三、结语259
第二节 语言接触和词汇传播260
一、词汇的借用和文化的散播260
二、文化对「词汇输入」的兼容和制约263
三、音义混谭词和音译义注词的结构制约269
四、词汇输入的原因274
五、外来词的本土化275
六、结语276
第三节 语言融合276
一、合璧词277
二、洋泾浜语277
三、混合语和混合型方言281
四、语言接触和句法结构的输入284
五、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旁层语言286
第九章 社会发展与语言竞争291
第一节 香港的语言竞争292
一、香港语言历史背景略述292
二、语言转移和身分认同296
三、英语的社会地位303
四、结语306
第二节 台湾的语言竞争306
一、台湾各民系和方言306
二、高层语言之间的竞争310
三、低层语言之间的竞争314
第三节 大陆的语言竞争315
一、顶层语言316
二、粤语、吴语和闽语的竞争力比较318
三、地区性强势方言的竞争324
第四节 新加坡的语言竞争327
一、新加坡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概况327
二、顶层语言的竞争329
三、华人社会高层语言的竞争333
第十章 社会语言学的应用339
第一节 语言计画339
一、语言地位计画339
二、语言本体计画344
第二节 语言教育和教学语言357
一、语言教育357
二、双语教育358
三、第二语言习得365
附录 中英对照社会语言学术语367
参考书目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