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0099167.jpg)
- 马重奇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3879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闽方言韵书的源流1
第二节 闽方言的形成及其韵书4
一 闽方言的形成4
二 闽方言韵书说略9
第二章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福建方言字典》与现代漳州方言比较研究11
第一节 声母系统比较研究11
第二节 韵母系统比较研究13
一“君坚金规嘉”五部音值的拟测13
二“干公乖经观”五部音值的拟测15
三“沽娇稽恭高”五部音值的拟测16
四“皆巾姜甘瓜”五部音值的拟测17
五“江兼交迦桧”五部音值的拟测18
六“监艍胶居丩”五部音值的拟测19
七“更裈茄栀薑”五部音值的拟测20
八“惊官钢伽闲”五部音值的拟测21
九“姑姆光闩糜”五部音值的拟测22
十“?箴爻扛牛”五部音值的拟测23
第三节 声调系统比较研究27
第三章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韵调配合表28
[卷一]“君坚金规嘉”五部声韵调配合表28
[卷二]“干公乖经观”五部声韵调配合表28
[卷三]“沽娇稽恭高”五部声韵调配合表29
[卷四]“皆巾姜甘瓜”五部声韵调配合表29
[卷五]“江兼交迦桧”五部声韵调配合表30
[卷六]“监艍胶居丩”五部声韵调配合表30
[卷七]“更裈茄栀薑”五部声韵调配合表30
[卷七]“惊官钢伽闲”五部声韵调配合表31
[卷八]“姑姆光闩糜”五部声韵调配合表31
[卷八]“?箴爻扛牛”五部声韵调配合表31
第四章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34
第一节 声母系统的比较34
一《广韵》声母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的对应34
(一)唇音34
(二)舌音36
(三)齿音38
(四)牙音41
(五)喉音43
(六)对比简表44
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与《广韵》声母的对应46
(一)唇音46
(二)舌音46
(三)齿音46
(四)牙音、喉音47
第二节 韵母系统的比较48
一《广韵》韵母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韵母的对应49
(一)果摄49
(二)假摄49
(三)遇摄49
(四)蟹摄50
(五)止摄51
(六)效摄52
(七)流摄53
(八)咸摄53
(九)深摄55
(十)山摄55
(十一)臻摄57
(十二)宕摄58
(十三)江摄59
(十四)曾摄60
(十五)梗摄60
(十六)通摄61
二《广韵》韵母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韵母比较综述63
[表一]开口一等63
[表二]开口二等63
[表三]开口三等64
[表四]开口四等64
[表五]合口一等65
[表六]合口二等65
[表七]合口三等65
[表八]合口四等66
第三节 声调系统的比较68
第五章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音系与普通话音系比较研究69
第一节 声母系统的比较69
一《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和普通话声母对应69
二 普通话声母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对应70
第二节 韵母系统的比较71
一《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的对应71
二 普通话韵母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韵母的对应76
第三节 声调系统比较研究80
一《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比较80
二 普通话声调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调的比较81
第六章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82
第一节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韵调系统82
一 声母系统(15个字母,18个声母)82
二 韵母系统(50个韵部,86个韵母)82
三 声调系统(8音,7调)83
第二节 音节结构上的文白对应83
第三节 声母的文白对应关系84
一 同发音部位的文白对应84
二 不同发音部位的文白对应86
第四节 韵母的文白对应关系88
一 阳声韵母与阳声韵母的对应88
二 阳声韵母与其他韵母的对应89
三 阴声韵母与阴声韵母的对应100
四 阴声韵与其他韵母的对应103
五 入声韵母与入声韵母的对应107
六 入声韵与其他韵母的对应113
第五节 声调的文白对应114
一 舒声调与舒声调的对应114
二 舒声调与促声调的对应115
三 促声调与舒声调的对应116
四 促声调与促声调的对应116
第六节 红字、黑字与文读、白读小议117
一 红字表示文读,黑字表示白读,与作者的本意相合117
二 红字韵中杂有白读字,与作者的本意不符118
三 黑字韵中杂有文读字,也与作者的本意不符120
第七节 文白异读叠置情况研究121
一 同一系统的异源音类的叠置121
二 不同系统的同源音类的叠置126
第八节 文白异读竞争中的三种阶段特点130
一 文弱白强130
二文白相持133
三 文强白弱133
第九节 《雅俗通》文读语音系统和白读语音系统134
一 文读语音系统134
二 白读语音系统135
三 文白异读综合语音系统135
第七章 《增补汇音》音系性质研究137
第一节 《增补汇音》韵书之所本137
一《增补汇音》是《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的改编本137
二 关于卷数、韵目、韵序的对照排比137
三 关于十五音(即15个声母字)的对照比较138
四 关于调类的对照排比考察138
第二节 《增补汇音》音系性质讨论139
一从《增补汇音》的内部寻找证据140
二《增补汇音》家韵[ε]、葩韵[a]、稽韵[e]三韵对立140
(一)家韵[ε]140
(二)葩韵[a]140
(三)稽韵[e]141
三 关于《增补汇音》不同韵部字互见现象142
(一)家[ε]、稽[e]中部分字的互见现象142
(二)?[uei]、稽[e]中少数韵字的互见现象142
(三)龟[u] 、玑[i]中部分韵字的互见现象143
(四)金[im] 、箴[?m]两韵字的互见现象144
(五)根[in]、君[un]两韵字的互见现象144
(六)宫[i?η]、姜[iaη]两韵字的互见现象144
第三节 《增补汇音》三十字母音值的拟测145
一“君坚金归家”五部音值的拟测145
二“干光乖京官”五部音值的拟测146
三“姑娇稽宫高”五部音值的拟测146
四“皆根姜甘瓜”五部音值的拟测147
五“江蒹交加?”五部音值的拟测147
六“葩龟箴玑?”五部音值的拟测147
附《〈增补汇音〉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韵类比较表》148
第八章 《渡江书十五音》音系性质研究151
第一节 《渡江书十五音》的声韵调系统151
一《渡江书十五音》的由来151
二《渡江书十五音》的“十五音”(即15个声母字)151
三《渡江书十五音》的“共四十三字字母”(即43个韵部)151
四 关于调类的对照排比考察152
第二节 《渡江书十五音》内部所提供的证据152
第三节 《渡江书十五音》四十三字母音值的拟测153
一“君坚金规嘉”五部音值的拟测153
二“干公乖经官”五部音值的拟测154
三“姑娇鸡恭高”五部音值的拟测155
四“皆根姜甘瓜”五部音值的拟测156
五“江兼交加?”五部音值的拟测157
六“他朱枪几鸠”五部音值的拟测158
七“箴寡尼傩茅乃猫且雅五姆么缸”十三部音值的拟测160
第四节 综论163
第九章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三种韵书比较研究166
第一节 三种漳州《十五音》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版本166
第二节 三种漳州《十五音》声韵调系统的比较考察166
一 关于十五音(即15个声母字)的对照比较167
二 关于卷数、韵目、韵序的对照排比168
三 关于调类的对照排比考察169
第三节 三种漳州《十五音》韵部的基本一致性171
第四节 三种漳州《十五音》韵部的差异性177
第五节 三种漳州《十五音》韵母与漳州10个县市方言对照表183
第十章 三种漳州《十五音》方言本字考源论证187
第一节 方言本字考源的研究方法187
第二节 《十五音》方言本字考源举例188
【名词】?,囝,筅,疕,秫,侬,僆,颔,潭,鼎,柴,晡,?,熏,蟳,册,?,槩,尩,牨,甓,粿,糍,箸,蠘,楹,卵,薸,墘,笡,冥,庭,樠,锲,褯,糜188
【动词】炰,齩,?,续,?,睏,?,捘,撚,跕,丼,?、燖,扲,掐,柬,喢,衔,涚,拔,煡,触,仆,沃,暴,敥,歠,剸,煠,縖,?,擮,筴,繏,拕,斫,拈,紩,搢,倩,迎,?,?,?,?192
【形容词】恬,凊,圣,圝,硈,痖,裼,雭,奓,霅,博,?,粃,?,?,尐,飷,?,晏,脆,麽195
第十一章 移民与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197
第一节 闽人迁徙台湾省与福建闽南方言在台湾的传播197
一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声母系统比较200
二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韵母系统比较201
三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声调系统比较204
第二节 闽人东南各省迁徙与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205
一 闽人迁徙广东省及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205
二 闽人迁徙海南省及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208
三 福建闽南人迁徙其他省份211
第三节 闽人移民入东南亚与福建闽南方言在东南亚的传播211
参考文献215
后记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