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入门宝典 基于ARM Cortex-A8处理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入门宝典 基于ARM Cortex-A8处理器
  • 李建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2471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程序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入门宝典 基于ARM Cortex-A8处理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3

1.1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3

1.1.1 嵌入式系统简介3

1.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3

1.1.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4

1.1.4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5

1.1.5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6

1.1.6 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6

1.2 基于ARM架构的S5PV210处理器7

1.2.1 ARM微处理器概述7

1.2.2 ARM流水线技术的发展8

1.2.3 ARM Cortex-A8处理器介绍9

1.2.4 ARM Cortex-A8寄存器组介绍11

1.2.5 SAMSUNG S5PV210处理器介绍13

1.3 本章小结15

第2章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16

2.1 交叉开发模式16

2.1.1 嵌入式交叉开发模式介绍16

2.1.2 硬件需求17

2.2 软件环境搭建与配置18

2.2.1 宿主机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18

2.2.2 配置宿主Linux操作系统25

2.2.3 在宿主机上安装、配置开发环境28

2.2.4 制作交叉编译工具链29

2.3 本章小结33

第3章 常用开发工具和命令的使用34

3.1 Windows环境下的工具介绍34

3.1.1 代码阅读、编辑工具Source Insight34

3.1.2 文件传输工具CuteFTP39

3.1.3 终端仿真工具SecureCRT40

3.2 Linux环境下的工具介绍43

3.2.1 代码阅读、编辑工具43

3.2.2 终端访问工具43

3.3 嵌入式Linux系统常用命令介绍43

3.3.1 编辑命令vi(vim)43

3.3.2 常用13个命令介绍45

3.3.3 SD卡烧写命令df、dd49

3.4 本章小结50

第4章 嵌入式编程基础知识51

4.1 GNU ARM常用汇编指令介绍51

4.1.1 相对跳转指令b和bl51

4.1.2 数据传送指令mov和地址读取伪指令ldr52

4.1.3 内存访问指令ldr、str、ldm、stm52

4.1.4 加减指令add、sub54

4.1.5 程序状态寄存器访问指令msr、 mrs54

4.1.6 其他伪指令54

4.2 ARM-Thumb子程序调用(ATPCS)规则介绍55

4.2.1 寄存器使用规则55

4.2.2 数据栈使用规则56

4.2.3 参数传递规则56

4.3 ARM交叉工具链介绍56

4.3.1 编译工具arm-linux-gcc57

4.3.2 链接工具arm-linux-ld62

4.3.3 对象生成工具arm-linux-objcopy63

4.3.4 反汇编工具arm-l inux-obj dump64

4.4 Makefile简介65

4.4.1 基本规则66

4.4.2 make是如何工作的66

4.4.3 变量的用法66

4.4.4 常用函数介绍68

4.5 本章小结70

第二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3

第5章 基于Cortex-A8的S5PV210启动流程介绍73

5.1 S5PV210启动流程概述73

5.1.1 外部启动介质介绍73

5.1.2 iROM启动的优势73

5.2 S5PV210上电初始化及内存空间分布74

5.2.1 启动流程74

5.2.2 空间分布75

5.2.3 SD卡引导块分配情况介绍77

5.2.4 iROM中的时钟配置77

5.3 S5PV210上的程序烧写介绍78

5.3.1 程序烧写概述78

5.3.2 制作BL1头信息78

5.3.3 烧写SD卡78

5.3.4 制作Shell脚本79

5.4 本章小结82

第6章 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83

6.1 GPIO控制技术概述83

6.1.1 GPIO的介绍83

6.1.2 S5PV210的GPIO寄存器83

6.1.3 实验用到的寄存器详解85

6.2 S5PV210的GPIO应用实例86

6.2.1 实验介绍86

6.2.2 程序设计与代码详解87

6.3 本章小结91

第7章 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92

7.1 UART的原理及S5PV210的UART介绍92

7.1.1 UART通信的基本原理92

7.1.2 S5PV210的UART介绍93

7.2 S5PV210的UART应用实例97

7.2.1 实验介绍97

7.2.2 程序设计与代码详解97

7.2.3 实例测试100

7.3 本章小结101

第8章 中断体系结构102

8.1 S5PV210中断体系结构102

8.1.1 中断体系结构概述102

8.1.2 中断控制寄存器介绍105

8.2 S5PV210的中断应用实例107

8.2.1 实验介绍107

8.2.2 程序设计与代码详解107

8.2.3 实例测试111

8.3 本章小结111

第9章 系统时钟和定时器112

9.1 S5PV210的时钟体系结构112

9.1.1 S5PV210的时钟域和时钟源112

9.1.2 S5PV210的时钟应用和配置流程113

9.1.3 S5PV210时钟控制寄存器介绍115

9.2 S5PV210 PWM定时器117

9.2.1 S5PV210 PWM定时器概述117

9.2.2 S5PV210定时器119

9.2.3 PWM定时器的寄存器介绍120

9.3 S5PV210时钟和定时器应用实例122

9.3.1 实验介绍122

9.3.2 程序设计与代码详解123

9.3.3 实验测试132

9.4 本章小结133

第10章 S5PV210存储控制器134

10.1 S5PV210存储控制器介绍134

10.1.1 存储控制器概述134

10.1.2 DRAM存储控制器134

10.1.3 与外设的接线方式135

10.1.4 DDR2 SDRAM概述136

10.1.5 S5PV210 DDR2初始化顺序140

10.1.6 存储控制器的寄存器介绍141

10.2 存储控制器应用实例147

10.2.1 实验介绍147

10.2.2 程序设计与代码详解147

10.2.3 实验测试151

10.3 本章小结151

第11章 S5PV210 Nand Flash控制器152

11.1 Nor Flash与Nand Flash介绍152

11.1.1 Flash闪存152

11.1.2 Nor Flash与Nand Flash比较152

11.1.3 Nand Flash的物理结构154

11.1.4 Nand Flash的访问方法155

11.2 S5PV210 Nand Flash控制器介绍158

11.2.1 Nand Flash控制器的特性158

11.2.2 Nand Flash的模块图159

11.2.3 Nand Flash的引脚配置159

11.2.4 Nand Flash存储控制器配置160

11.2.5 Nand Flash寄存器介绍160

11.2.6 Nand Flash控制器的ECC校验方法165

11.3 Nand Flash控制器应用实例166

11.3.1 实验介绍166

11.3.2 程序设计与代码详解166

11.3.3 实例测试170

11.4 本章小结170

第12章 LCD控制器171

12.1 LCD介绍171

12.1.1 LCD的分类171

12.1.2 LCD的接口172

12.2 S5PV210LCD控制器173

12.2.1 S5PV210 LCD控制器概述173

12.2.2 S5PV210 LCD控制器主要特性介绍174

12.2.3 S5PV210 LCD控制器功能介绍175

12.2.4 S5PV210 TFT LCD的操作177

12.2.5 S5PV210 LCD控制器编程方法介绍181

12.2.6 S5PV210 LCD控制器主要寄存器介绍181

12.3 LCD控制器应用实例189

12.3.1 实验介绍189

12.3.2 程序设计与代码详解189

12.3.3 实例测试194

12.4 本章小结195

第三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99

第13章 移植U-Boot199

13.1 Bootloader介绍199

13.1.1 Bootloader概述199

13.1.2 Bootloader的结构和启动方式201

13.1.3 Bootloader操作模式和安装位置203

13.1.4 如何编写Bootloader204

13.1.5 U-Boot与内核之间的交互205

13.2 移植U-Boot到S5PV210开发板208

13.2.1 U-Boot简介208

13.2.2 U-Boot源码结构209

13.2.3 U-Boot配置、编译与SPL介绍212

13.2.4 U-Boot启动过程源码分析232

13.2.5 U-Boot下的驱动移植252

13.2.6 添加启动菜单279

13.3 本章小结281

第14章 Linux内核移植和根文件系统制作282

14.1 Linux内核概述282

14.1.1 Linux内核发展及其版本特点282

14.1.2 Linux内核源码获取283

14.1.3 内核源码结构及Makefile分析285

14.1.4 Linux内核的Kconfig介绍291

14.1.5 Linux内核配置选项296

14.2 Linux内核移植299

14.2.1 Linux内核启动过程分析299

14.2.2 修改内核支持S5PV210平台301

14.3 本章小结304

第15章 构建Linux根文件系统305

15.1 Linux文件系统概述305

15.1.1 文件系统概述305

15.1.2 Linux根文件系统目录结构306

15.1.3 文件系统工作原理310

15.2 移植Busybox310

15.2.1 Busybox介绍310

15.2.2 Busybox的目录结构311

15.2.3 内核init进程及用户程序启动过程311

15.2.4 配置/编译/安装Busybox316

15.2.5 构建根文件系统320

15.3 本章小结325

第16章 驱动相关移植326

16.1 Linux驱动程序概述326

16.1.1 驱动程序、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的关系326

16.1.2 驱动程序分类327

16.1.3 驱动程序开发步骤327

16.1.4 驱动程序的加载和卸载328

16.2 网卡驱动移植328

16.2.1 DM9000网卡特性328

16.2.2 DM9000驱动移植329

16.3 Nand驱动移植332

16.3.1 S5PV210平台Nand驱动移植332

16.3.2 8位硬件ECC和Nand启动338

16.4 LCD驱动移植342

16.4.1 LCD驱动概述342

16.4.2 LCD驱动移植342

16.5 其他驱动移植344

16.5.1 支持SD卡驱动344

16.5.2 LED子系统驱动移植345

16.5.3 支持RTC驱动346

16.5.4 支持1-wire单总线驱动347

16.6 本章小结348

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