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菁文化丛书 南菁书院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菁文化丛书 南菁书院志
  • 杨培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978754581179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64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695页
  • 主题词:书院-教育史-江阴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菁文化丛书 南菁书院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杨培明1

序二&王伊同1

序三 斯楼应许附千秋&吴飞1

上编 南菁书院的沿革3

第一章 黄体芳创建南菁书院于江阴3

第一节 创建南菁书院的历史背景3

一 江苏学政衙署设在江阴而使江阴成为全省的文化枢轴3

二 李兆洛与江阴暨阳书院6

第二节 黄体芳于光绪八年创建南菁书院9

一 黄体芳《南菁书院记》9

二 黄体芳在江阴另建南菁书院的原因10

三 黄体芳创建南菁书院的因缘14

第三节 南菁书院创建时的规模和设施24

一 藏书楼和讲堂及斋舍24

二 光绪九年书院落成并开课27

第四节 建院经费28

一 南菁书院头门勒石29

二 各官衔名捐数支存勒石29

三 对两块碑记的一点考释30

第五节 张文虎和黄以周先后主讲南菁书院32

一 张文虎于光绪九年主讲南菁书院32

二 黄以周于光绪十年继讲南菁书院34

第六节 南菁书院的监院与经董38

一 监院38

二 经董40

第七节 南菁书院专课通省经古41

一 课生经甄别入院研习经学古学41

二 课生膏火与奖金42

第八节 书院命名“南菁”43

第二章 王先谦开创书院的学术辉煌时期45

第一节 王先谦接任江苏学政45

一 劝学琐言45

二 院课均遵旧章51

三 增设院长52

第二节 王先谦设立南菁书局55

一 开设书局55

二 筹集经费59

三 刊刻《皇清经解续编》61

四 刊刻《南菁书院丛书》和其他书籍73

第三节 关于《皇清经解续编》77

一 《续经解》概况77

二 《续经解》与前《经解》比较79

三 版本价值与留下的遗憾81

第四节 王先谦与南菁沙田84

一 王先谦《南菁沙田记》84

二 费姚捐田87

第三章 南菁书院的继续发展91

第一节 杨颐扩充书院规模91

一 王先谦离开江阴91

二 杨颐上任伊始仍循双院长新章92

三 继续处理南菁沙田事93

四 杨颐扩充南菁书院规模和增加课生膏火95

五 又恢复聘请一位院长之旧章96

六 加试时艺99

七 黄以周刊刻《南菁讲舍文集》100

八 奏请书院院长常川住院101

第二节 溥良遵循书院旧章102

一 费念慈与溥良谈南菁事103

二 溥良刻《南菁札记》105

三 黄以周刊刻《南菁文钞二集》106

第三节 龙湛霖对书院的“西化”改革107

一 添课西学107

二 整顿沙田经济与提高课生待遇109

第四章 书院改办高等学堂111

第一节 瞿鸿禨遵旨改南菁书院为高等学堂111

一 瞿鸿禨主政南菁书院111

二 瞿鸿禨改南菁书院为高等学堂116

第二节 南菁书院再次奏改高等学堂119

一 李殿林奏改“南菁书院”为“江苏全省南菁高等学堂”119

二 丁立钧由南菁书院院长改为南菁高等学堂总教习125

第三节 李殿林、唐景崇相继主政南菁高等学堂131

一 丁立钧、丁立瀛、刘奉璋应李殿林之聘相继出任总教习131

二 唐景崇主政南菁学堂134

第四节 南菁改办高等文科学堂136

一 学政裁撤与提学使司的设立136

二 南菁改办高等文科学堂139

第五节 南菁书院之流风余韵143

一 京师大学堂与无锡国专143

二 南菁书院同学聚会146

三 校庆活动与老课生手泽149

四 胡适的最后一首旧体诗153

中编 南菁书院的治学159

第五章 学使主政和院长主讲159

第一节 学使主政159

一 历任学使160

二 聘请院长161

三 选拔课生162

四 掌管书院经济169

第二节 院长主讲169

一 院长题名169

二 黄以周主讲南菁书院170

三 学政与院长在院务中的交合173

第六章 书院自由的治学风气176

第一节 课生自由研习176

一 吴稚晖《讲舍杂录》之入院回忆176

二 唐文治《南菁日记》中初入书院的记载178

三 入院肄业平等自由182

四 自由研习经史词章188

五 勤作日记和札记197

第二节 治学之余199

一 登临君山199

二 瞻仰三公祠和睢阳庙200

三 多才多艺202

四 文人相轻203

五 遗闻轶事204

第三节 师生之谊207

一 南菁诸生对张文虎的怀念208

二 黄以周与南菁诸生之情谊208

三 其他师生情谊之点滴211

第四节 南菁同窗友谊的回忆212

一 唐文治悼念同窗亡友之至情至性212

二 吴稚晖笔下的南菁同窗215

三 其他南菁学人的回忆217

第七章 南菁书院的治学理念、方法和成果220

第一节 汉宋兼采220

一 “汉宋兼采”的学术背景220

二 书院尊祀郑玄和朱熹221

三 尤重郑学222

四 不薄宋学223

第二节 黄以周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226

一 “郑注”义理之精“引而不发”227

二 经学即理学228

三 治经当以经为主230

四 为学贵在静专231

第三节 黄以周与南菁诸生讲学论道233

一 老师“讲贯”与学生“进讲”233

二 师生合作进行学术研究235

三 弟子校勘老师著作236

四 指导诸生“馀不敢尽”的治学方法237

五 与诸生讲学论道239

第四节 浙东学术的影响243

一 黄体芳创设南菁本意是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243

二 黄以周与浙东学术244

三 南菁诸生受浙东学术影响245

第五节 南菁讲舍文钞248

一 南菁讲舍文集248

二 南菁文钞二集252

三 南菁文钞三集253

下编 南菁书院的人物259

第八章 南菁书院名人传259

第一节 师长259

黄体芳259

王先谦267

杨 颐 溥良 龙湛霖 瞿鸿禨 李殿林 唐景崇276

张文虎286

黄以周294

缪荃孙315

林颐山 王亦曾 陈昌绅 华世芳 丁立钧326

第二节 院生344

张锡恭 曹元忠 曹元弼344

胡玉缙 于 鬯367

唐文治377

陈庆年 赵圣传386

朱铭盘 陈玉树404

谢钟英 孟森 丁国钧413

庄蕴宽 赵椿年 夏仁虎423

吴敬恒436

钮永建444

汪凤瀛 汪荣宝449

丁福保458

蒋维乔464

金天翮469

第九章 南菁书院历年学友录472

书院时代473

光绪九年(1883)473

光绪十年(1884)482

光绪十一年(1885)483

光绪十二年(1886)495

光绪十三年(1887)500

光绪十四年至十六年(1888—1890)507

光绪十七年(1891)525

光绪十八年(1892)532

光绪十九年(1893)538

光绪二十年(1894)547

光绪二十一年(1895)555

光绪二十二年(1896)570

光绪二十三年(1897)578

光绪二十四年(1898)581

光绪二十五年(1899)587

光绪二十六年(1900)596

光绪二十七年(1901)597

光绪二十八年(1902)610

光绪二十九年(1903)613

《学友录》补遗616

光绪九年至十一年(1883—1885)616

光绪十二年至十六年(1886—1890)620

光绪二十一年(1895)前后623

光绪二十四年(1898)前后623

江苏全省南菁高等学堂时代625

预科第一届626

预科第二届633

《学友录》人名索引640

参考资料650

后记6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