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黏性土亚塑性本构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黏性土亚塑性本构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955695.jpg)
- 熊保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214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82页
- 主题词:无粘性土-土物理性质-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黏性土亚塑性本构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亚塑性本构理论研究概况1
1.1.1 无黏性土亚塑性理论研究概况1
1.1.2 黏性土亚塑性本构理论研究概况4
1.1.3 亚塑性理论的分类5
1.2 亚塑性理论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研究概况5
1.2.1 亚塑性理论在土的剪切带中的应用5
1.2.2 亚塑性理论在砂土液化中的应用6
1.2.3 亚塑性理论在确定地基承载力中的应用7
1.3 本书研究内容8
第2章 亚塑性基本理论10
2.1 亚塑性材料的定义10
2.2 亚塑性本构方程的限制条件11
2.3 亚塑性本构方程的通用形式12
2.4 亚塑性理论与传统弹塑性理论差别13
2.5 亚塑性方程的破坏面和流动法则14
2.6 模量的表达式15
2.7 小结20
第3章 Wu-Bauer亚塑性模型及其参数确定21
3.1 Wu-Bauer亚塑性模型21
3.2 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22
3.2.1 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以及存在的问题22
3.2.2 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24
3.3 基于单形调优法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的改进25
3.3.1 单形调优法的基本思想25
3.3.2 单形调优法确定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的步骤25
3.3.3 基于单形调优法确定的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26
3.4 用实验验证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确定改进方法的正确性28
3.4.1 三轴实验验证改进方法的正确性28
3.4.2 加卸载实验的验证30
3.4.3 侧限压缩实验的验证30
3.4.4 多级加载实验的验证31
3.5 小结32
第4章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及其参数确定33
4.1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假设条件33
4.2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分离性33
4.2.1 向密性35
4.2.2 渐进行为36
4.2.3 极限状态37
4.3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函数的表示法38
4.3.1 L和N的建议函数38
4.3.2 密度因子fd和fe41
4.3.3 孔隙比的压力依靠42
4.3.4 向压因子fb43
4.4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44
4.4.1 临界摩擦角?e的确定45
4.4.2 颗粒硬度hs和指数n的确定45
4.4.3 零压力下下限孔隙比ed0的确定47
4.4.4 零压力下上限孔隙比ei0的确定48
4.4.5 零压力下临界孔隙比ec0的确定48
4.4.6 指数α的确定49
4.4.7 指数β的确定50
4.5 小结51
第5章 轴对称条件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性能模拟52
5.1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一些概念的说明52
5.1.1 关于加卸载、不可逆变形的说明52
5.1.2 关于上升段、峰值段和下降段之间过渡的说明54
5.1.3 关于不同初始孔隙比是否表示不同种材料的说明55
5.2 三轴固结排水条件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57
5.2.1 颗粒硬度hs敏感性研究57
5.2.2 指数n敏感性研究57
5.2.3 临界摩擦角?c敏感性研究58
5.2.4 指数α敏感性研究59
5.2.5 指数β敏感性研究59
5.2.6 零压力下上限孔隙比ei0敏感性研究60
5.2.7 零压力下临界孔隙比ec0敏感性研究60
5.2.8 零压力下下限孔隙比ed0敏感性研究61
5.3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力路径研究62
5.3.1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力路径的增量模式62
5.3.2 三轴固结排水压缩实验的验证64
5.3.3 三轴固结不排水实验的验证65
5.3.4 三轴固结排水加卸载实验的验证65
5.3.5 等向压缩实验的验证66
5.3.6 侧限压缩实验的验证67
5.3.7 三轴多级加载实验的验证67
5.4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变路径研究68
5.4.1 简单加载情况下应变路径研究69
5.4.2 三轴压缩情况下应变路径研究69
5.4.3 三轴伸长情况下应变路径研究70
5.4.4 加卸载情况下应变路径研究70
5.5 小结71
第6章 考虑中主应力影响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72
6.1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真三轴实验模拟情况72
6.2 考虑中主应力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73
6.2.1 改进方法173
6.2.2 改进方法273
6.2.3 改进方法373
6.3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改进后的验证74
6.3.1 中主应力参数为一般值的验证74
6.3.2 中主应力参数为特殊值的验证77
6.4 小结78
第7章 考虑主应力轴旋转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79
7.1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涉及的相关应力率79
7.2 考虑主应力轴旋转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81
7.2.1 扭转条件下应力状态张量81
7.2.2 Green-MeInnis-Naghdi应力率的引入82
7.2.3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86
7.3 考虑主应力轴旋转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改进后的模拟和验证86
7.3.1 模拟和验证186
7.3.2 模拟和验证288
7.4 小结89
第8章 考虑砂土横观各向同性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90
8.1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向量形式90
8.2 横观各向同性条件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91
8.2.1 考虑各向异性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91
8.2.2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新增参数确定93
8.3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三轴固结排水实验的模拟和验证94
8.3.1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考虑横观各向同性的参数确定94
8.3.2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三轴固结排水实验的模拟95
8.3.3 不同初始孔隙比的模拟96
8.4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侧限压缩实验的模拟97
8.5 小结99
第9章 循环荷载作用下亚塑性模型的模拟和改进100
9.1 循环荷载作用下亚塑性模型模拟的缺点100
9.2 粒间应变张量的引入101
9.3 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粒间应变张量Wu-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106
9.3.1 循环荷载作用下Wu-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106
9.3.2 用模式搜索法确定粒间应变张量涉及到的本构参数106
9.3.3 改进的Wu-Bauer亚塑性模型对循环侧限压缩实验的模拟107
9.4 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粒间应变张量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109
9.4.1 循环荷载作用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109
9.4.2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循环侧限压缩实验的模拟109
9.4.3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循环不排水三轴实验的模拟111
9.5 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横观各向同性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121
9.6 小结128
主要参考文献129
附录1 侧向压缩程序136
附录2 等向压缩程序140
附录3 固结不排水程序144
附录4 固结排水程序148
附录5 直剪模拟程序153
附录6 考虑各向异性侧向压缩程序158
附录7 考虑各向异性三轴固结排水程序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