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概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概要
  • 袁长津,易法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5934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在抗争中自省图强,全面继承、梳理、规范中医药学术体系1

二、在临床科研实践中探索总结,促进中医临床各科的创新发展6

三、开放兼容,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现代化10

第一章 中医经典著作及医史文献的研究15

第一节 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15

一、《黄帝内经》、《难经》的研究15

二、《伤寒杂病论》的研究22

第二节 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研究28

一、医学史研究28

二、文献学研究37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53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53

一、阴阳学说53

二、五行学说58

第二节 藏象学说61

一、藏象学说62

二、五脏实质的研究65

第三节 经络学说78

一、经络学说的研究79

二、经络现象的研究80

三、经络实质的研究88

第四节 病因病机学说90

一、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学说90

二、多元复合的病因病机学说91

第五节 气化学说104

一、气化学说的理论研究104

二、气化学说的临床研究106

三、气化学说的实验研究107

第六节 运气学说108

一、运气学说的理论研究108

二、运气学说的多学科研究109

三、运气学说的验证和临床应用110

第七节 中医时间医学111

一、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研究112

二、中医时间医学的基础研究112

三、中医时间医学的临床研究114

第八节 辨证论治117

一、辨证论治的理论研究117

二、辨证论治的现代研究121

第三章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128

第一节 诊断方法研究128

一、脉诊研究128

二、舌诊研究136

三、望诊研究142

四、腹诊研究151

第二节 病证规范化研究154

一、病证规范化研究的起因154

二、病证规范化研究概况155

第四章 中医治则治法研究160

第一节 中医治则治法的理论研究160

一、经典文献的整理160

二、治法专著的出现160

第二节 中医治法的临床研究161

一、截断扭转治疗温病161

二、补肾为主治疗再障161

三、下法为主治疗急腹症162

四、动静结合治疗骨折162

第三节 中医治法的实验研究163

一、清热解毒法163

二、活血化瘀法165

三、通里攻下法166

四、补虚益损法167

第五章 中药学的研究171

第一节 中药学的理论研究171

一、古本草著作的整理171

二、《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和阐发172

三、药物学专著的整理出版173

四、药用植物图鉴及其他175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普查与开发利用176

一、中药资源普查176

二、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8

第三节 中药鉴别与炮制的研究179

一、中药鉴别180

二、中药炮制183

第四节 中药制剂研究189

一、中药制药学的发展和新剂型研究189

二、中药制剂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196

第五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198

一、中药化学研究概况198

二、中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99

第六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205

一、中药药理研究概况205

二、中药防治相关系统疾病的药理研究207

第六章 方剂学的研究217

第一节 方剂学的文献研究217

一、方书的整理和编纂217

二、验方汇编221

第二节 方剂的临床研究223

一、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223

二、方剂的临床研究230

第三节 方剂的实验研究233

一、方剂药理学研究233

二、方剂化学的研究239

第一章 中医外感热病247

第一节 概述247

一、对外感热病病因及发病的新认识247

二、“寒温融合论”成为当代论治外感热病的主流趋势252

三、治则治法的创新发展254

第二节 名家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举要263

一、何廉臣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263

二、张锡纯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267

三、蒲辅周论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269

四、秦伯未退热十四法271

第三节对几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经验275

一、流行性感冒275

二、麻疹及疹后肺炎(附腺病毒肺炎治法)277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281

四、流行性出血热284

五、艾滋病286

附SARS(非典型肺炎)289

第二章 中医内科学296

第一节 概述296

一、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病及其证治特点296

二、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298

三、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及微观辨证301

四、内科杂病的治则治法及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303

第二节 各论307

一、中风307

二、冠心病心绞痛315

三、慢性支气管炎323

四、支气管哮喘328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32

六、慢性胃炎336

七、溃疡性结肠炎342

八、消化性溃疡348

九、慢性腹泻355

十、慢性肝炎361

十一、肝硬化367

十二、急性肾小球肾炎373

十三、慢性肾小球肾炎379

十四、慢性肾功能衰竭385

十五、肾病综合征392

十六、糖尿病398

十七、类风湿性关节炎404

十八、再生障碍性贫血411

十九、白血病416

二十、内科急症421

第三章 肿瘤432

第一节 概述432

一、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432

二、治则治法研究进展435

三、名家辨治肿瘤的学术经验437

第二节 各论442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42

二、胃癌446

三、大肠癌451

四、原发性肝癌453

五、脑肿瘤458

六、淋巴瘤460

七、膀胱癌463

第四章 中医外科学467

第一节 概述467

一、外科病的主要治法467

二、外科病常用方剂研究472

第二节 各论474

一、乳腺疾病474

二、败血症475

三、肛肠病476

四、烧伤476

五、皮肤病477

第五章 中医妇产科学480

第一节 概述480

一、中医妇科生理的研究482

二、中医妇科方药的研究484

第二节 各论485

一、月经病485

二、妊娠及产后病487

三、妇科炎症493

四、不孕症496

五、子宫脱垂500

六、妇科肿瘤500

第六章 中医儿科学503

第一节 概述503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研究503

二、儿科病因和胎养胎教研究507

三、儿科诊法509

四、儿科治法511

第二节 各论513

一、新生儿病证514

二、急性传染病514

三、哮喘与肺炎515

四、胃肠病517

五、小儿肾炎518

第七章 中医骨伤科学519

第一节 概述519

第二节 各论521

一、骨折521

二、慢性骨髓炎523

三、骨与关节结核524

四、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525

五、软组织损伤526

第八章 中医针灸科学531

第一节 概述531

一、针灸科学的发展531

二、针灸科学的基础研究536

三、针灸疗法手段多样539

第二节 各论543

一、内科疾病544

二、外科疾病548

三、妇科疾病551

四、儿科疾病553

五、男科疾病556

六、皮肤科疾病557

七、眼科疾病558

八、口腔科疾病559

九、耳鼻喉科疾病561

十、其他561

第九章 中医五官科学564

第一节 概述564

一、专业文献的整理与专著的产生564

二、学术理论的总结提高与发展564

三、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五官科学的发展565

四、中医五官科学的实验研究565

第二节 各论566

一、耳科566

二、鼻科567

三、咽喉科568

四、眼科569

第十章 中医推拿科学573

第一节 概述573

一、推拿科学主要流派574

二、推拿科学实验研究576

第二节 各论577

一、推拿适应证应用577

二、骨伤科的应用578

三、其他各科的应用578

四、广泛用于保健养生579

启示581

一、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精神,传承中医药学的防治理念和学术体系581

二、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583

三、解决中医教育的根本问题,造就新一代名中医585

四、调整相关政策及管理体制,保障中医药的顺畅发展5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