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纪实摄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董河东主编;董雪,苗圃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1237825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4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153页
- 主题词:新闻摄影-摄影艺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纪实摄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纪实摄影概述1
第一节 纪实摄影的概念1
第二节 纪实摄影的基本类型2
一、新闻摄影2
二、报道摄影5
三、专题摄影7
第三节 纪实摄影的主体与表现对象8
一、特殊人群8
二、当下生活9
三、记录文化9
四、重大事件10
五、重要现象11
第四节 纪实摄影评价的主要标准11
一、真实性11
二、历史证明12
三、人道精神13
第二章 纪实摄影的主题与价值14
第一节 纪实摄影的主题14
一、重大事件类14
二、百姓生活类16
三、社会环境类17
第二节 纪实摄影的价值意义19
一、美学价值19
二、社会价值23
三、历史价值24
第三章 纪实摄影的起源与发展26
第一节 萌芽时期的纪实摄影(1850~1880年)27
第二节 多角度的纪实摄影的探索发展(1880~1930年)28
第三节 社会纪实摄影的巅峰时期(FSA纪实摄影活动)31
第四节 近代时期的纪实摄影(20世纪30年代~60年代)34
第五节 现代纪实摄影的探索(20世纪60年代至今)39
第六节 纪实摄影在中国的发展43
一、1850~1989年在中国的缓慢酝酿43
二、晚清时期的纪实摄影44
三、20世纪20~30年代的发展44
四、1949~1989年间的真空状态46
五、改革开放后的纪实摄影47
第四章 纪实摄影器材的选择与使用53
第一节 传统照相机的选择与使用53
一、自动对焦功能53
二、自动曝光功能54
三、连续拍摄功能54
第二节 数码照相机的选择与使用55
一、数码单反相机55
二、微单相机56
三、卡片相机57
第三节 镜头的选择与使用57
一、定焦镜头58
二、变焦镜头59
第四节 附件的选择与使用60
一、闪光灯60
二、三脚架60
三、测光表61
四、滤光镜61
第五章 纪实摄影作品的要求62
第一节 纪实摄影作品的真实性62
一、纪实摄影作品拍摄题材的真实62
二、纪实摄影中摄影师选取视点的真实63
三、纪实摄影师人性的真实63
四、纪实摄影师对艺术真实的追求64
第二节 纪实摄影作品的瞬间性65
第三节 瞬间的抓拍与摆拍67
一、瞬间抓拍与摆拍的界定68
二、瞬间的抓拍68
三、瞬间的摆拍70
第四节 瞬间的突发性与预见性71
第五节 决定性与非决定性瞬间72
一、决定性瞬间72
二、非决定性瞬间的提出74
三、决定性瞬间与非决定性瞬间75
第六节 纪实摄影作品的主题倾向77
一、纪实摄影作品按主题分类77
二、纪实摄影作品的主题倾向性79
第六章 纪实摄影的前期构思82
第一节 敏锐地观察社会82
第二节 有选择性地调查研究84
一、确定拍摄的范围85
二、研究拍摄内容87
三、制定拍摄方案88
第三节 深度地报道89
第七章 纪实摄影的拍摄技巧94
第一节 拍摄视角的选择94
一、拍摄点95
二、拍摄方向96
三、拍摄景别99
四、拍摄高度99
第二节 画面构图技巧101
一、主体对象的选择与强调101
二、画面空间经营102
三、画面构图形式的遵循与创新103
第三节 光圈和快门速度的选择105
一、光圈的作用105
二、快门的作用106
三、光圈与快门的选择107
第四节 测光与曝光技巧(现场光摄影)109
一、曝光的概念109
二、正确的曝光选择110
三、测光概念及测光模式的运用111
四、现场光摄影112
第八章 图片的编辑与说明114
第一节 图片的处理114
第二节 图片编辑的技巧115
第三节 撰写文字说明的技巧117
一、客观真实、简洁准确117
二、文字说明中的五要素117
三、语言魅力120
第四节 世界知名图片社的要求121
一、新华社121
二、美联社(AP)121
三、路透社(Rueters)122
四、合众国际社(UPI)123
第九章 纪实摄影师的基本素质124
第一节 专业素养124
第二节 职业精神126
附录129
参考文献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