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土家族打溜子艺术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土家族打溜子艺术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975931.jpg)
- 楚德新,楚毅,楚俊,楚音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90153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土家族打溜子艺术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家族打溜子的艺术总论1
第一节 “毕兹卡”和她们的“傢伙哈”1
一、土家族的民族特征1
二、土家族的传统习俗4
(1)“梯玛”祭祖4
(2)“舍巴日”摆手堂5
三、土家族的古老艺术6
四、土家族打溜子缘起诸说8
(1)锣鼓乐起缘的共性说9
(2)民族个性的具体体现11
(3)打溜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3
第二节 打溜子的特性与历史地位14
一、打溜子的特性15
(1)关于“溜子”说15
(2)关于“挤钹”说15
(3)关于“锣”说16
(4)打溜子的整体效果17
二、打溜子的历史地位18
(1)打溜子之“缘”18
(2)“八仙师傅”锣钹手19
(3)关于“傢伙厅”19
第三节 打溜子的群众性质与生命力20
一、理解生活,表现生活21
(1)美哉大自然“六畜兴旺”21
(2)生活、生产:相应相连22
(3)神话缘起“吉祥如意”23
二、深刻的寓意,多层次的内涵24
(1)生动的形象寓于娴熟的技艺24
(2)结构的“规律性”25
(3)规范的表现艺术27
(4)严谨而求实的精神28
第四节 打溜子的综合论述29
一、一般规律:共性、共存29
二、特殊规律:特点、特性31
(1)乐器形制与“配器”31
(2)单钹路子与双钹路子33
(3)锣鼓乐的“旋律”34
第二章 土家族打溜子的结构艺术37
第一节 节奏、句式、曲体和识体37
一、节奏与节奏型37
二、句型与句式40
(1)打溜子的句型40
(2)“打溜子”的句式42
三、曲体与结构手法43
(1)重复、变化重复44
(2)对比、对答45
第二节 桥子(饺子)、牌子(调子)和溜子(撩子)47
一、关于[桥子](绞子)48
二、关于[牌子]、[调子]或[头子]50
(1)创意与灵变性50
(2)“神似胜于形似”:巧妙51
三、关于[溜子]54
第三节 单曲、套曲59
一、单曲体“溜子曲”62
(1)龙山、保靖溜子说62
(2)永顺溜子说63
二、“溜子曲”的联套65
(1)“结构图式”72
(2)特性(形象性)句型74
第三章 土家族打溜子的创作艺术79
第一节 “打溜子”的创作原则与创作特点79
一、创作题材的思考79
二、群众性与衍袭性83
三、形象性与逻辑性90
四、节奏性与表型性99
第二节 创作技巧与创作方法109
一、“变奏原则”与变奏方法110
(1)“变格”重复110
(2)“变格式”对比、对答114
(3)加花变奏116
(4)自由变奏119
二、节奏与“旋律”的处理122
(1)单钹与挤钹123
(2)马锣、大锣的“加花”123
(3)钹的砍、擦、敞、闷相间124
(4)句法的“依章”联缀125
(5)音色对比与“和音”效果126
三、结构程式的可塑性128
四、“多声部”写作法130
(1)“锣声部”的写作130
(2)“钹声部”的写作134
(3)立体性——各“声部”的结合效果137
第四章 土家族打溜子的演奏艺术142
第一节 乐器的形制、特性与演奏组合142
一、乐器的形制与特性142
二、溜子乐曲的“字谱规范”145
三、乐器的组合与配置148
(1)“三人溜子”:基本形态148
(2)“四人溜子”:相应的发展148
(3)“五人溜子”的结合手法151
第二节 锣、钹的演奏艺术164
一、锣及“锣声部”的演奏法165
(1)马锣的作用与演奏技法165
(2)大锣的演奏技法168
(3)“锣声部”的配合与“极限”170
(4)“硬槌”、“软槌”和“软槌软”的演奏法171
二、钹的演奏技法与相互配合175
(1)“钹声部”的表现特性175
(2)头钹、二钹的演奏特点178
(3)钹部演奏的“配配”技法186
(4)钹部演奏的“极限”与结合188
第三节 演奏的“层次”与多声部组合效果191
一、“撞声”乐的集体性质191
(1)锣声部的“独奏”效果192
(2)钹声部的“独奏”效果194
二、演奏的不同层次与艺术体现效果196
三、多声部组合的立体效果203
小论204
附:主要参考书目和“简注”(疏)208
简注209
后记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