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审计策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审计策略研究
  • 崔振龙,潘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192247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审计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审计策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与审计策略5

第一章 全面深化改革对国家审计的影响5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5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

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6

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7

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8

五、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9

六、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点10

第二节 国家审计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12

一、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13

二、国家审计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14

三、国家审计要积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15

第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家审计定位16

一、服务国家治理,推动实现良治16

二、捍卫国家利益,保障人民权益17

三、守护公共资金,维护财政可持续性18

四、评估经济政策,推动公共部门有效履责19

五、监督公共权力运行,预防惩治腐败20

第二章 财税体制改革与审计策略23

第一节 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及其对财政审计的影响23

一、预算法修改与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3

二、财税体制改革对财政审计的影响28

三、财政审计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30

第二节 推进预算公开与审计策略34

一、推进预算公开的目标34

二、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审计策略42

第三节 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与审计策略46

一、“全口径预算”改革的目标46

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全口径预算”51

三、“全口径预算”审计策略52

第四节 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改革与审计策略55

一、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改革目标55

二、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改革路径56

三、促进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改革的审计策略57

第五节 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审计策略68

一、新预算法对政府性债务监管的要求68

二、政府性债务现状69

三、政府性债务审计的主要特点71

四、政府性债务审计策略73

第三章 金融改革与审计策略80

第一节 金融改革的总目标80

一、推进金融组织体系改革80

二、推进金融产品市场体系改革81

三、推进金融要素价格体系改革81

四、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82

第二节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83

一、防范流动性风险83

二、防范影子银行风险84

三、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86

四、预防和惩治金融腐败87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创新88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式路径88

二、从多方面为利率市场化做好充分准备90

三、防范和化解金融创新的风险点92

第四节 规范和强化公司治理93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94

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足95

三、规范和强化公司治理的主要途径96

第五节 评估监管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执行落实情况97

一、加强对宏观系统风险的分析评价98

二、关注监管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同作用99

三、综合分析、促进修补和完善制度漏洞缺陷100

第六节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与审计策略101

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目标101

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关键问题104

三、审计策略106

第七节 现代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历史责任109

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目标109

二、突出体现服务经济社会的历史责任110

三、农业保险应承担起历史责任111

第八节 大数据技术带来的金融发展变革112

一、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113

二、大数据技术给金融发展带来的主要变革113

三、积极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16

第九节 地方金融改革与审计策略118

一、地方金融发展的现状118

二、地方金融审计的目标定位120

三、地方金融审计推动改革的路径122

第四章 国资国企改革与审计策略126

第一节 国资国企改革目标与审计策略126

一、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目标126

二、改革的逻辑分析和创新要求127

三、国资国企改革的审计策略129

第二节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与审计策略136

一、改革背景下国资监管理念变革136

二、国资授权经营体制的改革139

三、审计策略140

第三节 推行国有企业分类监管模式与审计策略143

一、准确界定不同国企功能143

二、国有企业的科学分类144

三、不同国企差异化监管要求145

四、审计策略147

第四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审计策略152

一、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153

二、优化国有企业股权比例结构154

三、加快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154

四、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155

五、审计策略155

第五节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审计策略159

一、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159

二、优化董事会、监事会建设159

三、高级管理人员任职途径和薪酬管理162

四、审计策略163

第六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与审计策略169

一、国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169

二、国资经营收益上缴169

三、国资经营收益投向170

四、审计策略171

第五章 社会保障改革与审计策略17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176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176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基本内涵和主要功能180

三、社会保障改革的主要举措182

四、社会保障改革对审计监督的客观需求185

第二节 社会保障预算制度的改革187

一、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187

二、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改革的压力分析189

三、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改革的审计策略191

第三节 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195

一、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195

二、推进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压力198

三、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审计策略200

第四节 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203

一、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204

二、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中的突出困难205

三、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审计策略208

第五节 住房保障体系的改革210

一、住房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211

二、住房保障体系改革面临的主要压力213

三、住房保障体系改革的审计策略215

第六节 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改革219

一、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220

二、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压力与挑战222

三、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审计策略224

第七节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226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226

二、改革面临的主要压力227

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审计策略228

第八节 社会保障改革下的审计工作创新229

一、社会保障审计的工作定位229

二、社会保障审计监督的具体目标231

三、创新社会保障审计的方式方法233

第六章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与审计策略242

第一节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242

一、总体目标242

二、具体目标243

第二节 投资管理职能转变与审计策略251

一、改革目标251

二、职能转变对主管部门的影响253

三、审计策略255

第三节 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与审计策略258

一、改革目标258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260

三、审计策略262

第四节 政府性债务投资改革与审计策略264

一、政府性债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265

二、政府性债务投资改革的目标及原则267

三、审计策略268

第五节 民生领域投资改革与审计策略270

一、改革目标271

二、民生领域投资改革的主要特点272

三、民生领域投资改革对审计的影响274

四、审计署对民生项目的关注276

第六节 深入揭示投资领域中重大违法违纪问题277

一、揭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是投资改革的基础278

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279

第七章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审计287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战略部署287

一、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287

二、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288

第二节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影响292

一、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影响292

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挑战295

第三节 资源环境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298

一、科学确定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298

二、拓展资源环境审计的范围与内容300

三、创新资源环境审计的方式与方法303

四、健全资源环境审计的配套措施307

第四节 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309

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审计309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313

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320

第八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与经济责任审计328

第一节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目标与路径328

一、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探索328

二、强化制约监督体系的主要成就和问题329

三、强化制约监督体系的目标与路径330

第二节 强化制约和监督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336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定位的影响336

二、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的影响339

三、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的影响341

四、对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结果利用的影响344

第三节 强化制约和监督的经济责任审计策略346

一、突出审计重点346

二、规范审计评价350

三、改进方式方法355

四、促进成果运用358

下篇 审计工作的自身变革与创新发展367

第九章 审计法制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367

第一节 审计法制创新与完善的总体思路367

一、进一步完善审计法制体系367

二、审计整改的制度化376

第二节 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工作新机制380

一、大数据分析的全覆盖工作机制380

二、重点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工作机制382

三、纵向垂直的全覆盖工作机制384

四、整体威慑性的全覆盖工作机制387

第三节 审计复合管辖机制创新388

一、审计复合管辖的内涵388

二、审计复合管辖的现实作用389

三、审计复合管辖的协调390

第四节 审计组织机制的创新与完善391

一、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双轮驱动391

二、行政建制管理和审计项目组管理双轨运行392

三、重点审计跟踪与分类审计跟踪共同推进392

四、现场审核与现场审理双线质量控制393

五、“省直管县”体制下的审计内容和管理机制393

第五节 审计报告机制创新395

一、现行审计报告机制的制约瓶颈395

二、审计报告形式的简化和优化395

三、审计报告内容的调整396

第六节 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完善397

一、审计结果的公告与应用397

二、监督资源的共享与联动398

第十章 国家审计组织变革401

第一节 国家审计组织变革的动因和目标401

一、国家审计组织变革的动因401

二、国家审计组织的现状407

三、国家审计组织变革的目标和原则410

第二节 完善国家审计组织的措施412

一、提升国家审计组织能力413

二、调整组织内部架构416

三、摸索新的审计项目组织模式420

第十一章 国家审计报告变革426

第一节 审计报告变革的动因和目标426

一、审计报告变革的动因426

二、审计报告的现状429

三、审计报告变革的目标434

第二节 审计报告变革的主要内容435

一、发达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回顾与评价435

二、我国审计报告变革的着力点440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变革的实现路径446

一、修订完善相关法律规范446

二、转变审计机关及其人员的报告理念446

三、重塑审计业务管理流程447

四、强化审计机关的报告责任448

第十二章 国家审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路径450

第一节国家审计在惩防腐败中的地位和作用451

一、国家审计是惩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51

二、国家审计是反腐倡廉的尖兵和利剑453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对国家审计惩防腐败的新要求455

一、要求国家审计促进权力合理配置455

二、要求国家审计促进规范权力运行456

三、要求国家审计形成反腐败震慑力457

四、要求国家审计推动改进作风458

第三节 国家审计惩防腐败的路径460

一、推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460

二、促进公共权力和社会等联动反腐463

三、推进作风改进和廉政建设469

第十三章 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473

第一节 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473

一、审计职业化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473

二、审计职业化建设的主要特征474

三、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基本原则475

第二节 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切入点477

一、推行分类管理477

二、合理界定职业权责479

三、强化职业保障和监督机制480

第三节 完善审计职业道德体系481

一、国内外职业道德规范介绍482

二、国内外职业道德体系比较与启示486

三、完善审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489

第四节 注重提升职业胜任能力491

一、加强职业胜任能力的新要求491

二、提高审计组织的执行力494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执行力497

第五节 强化职业激励与约束499

一、增强审计职业发展的正能量499

二、推动项目管理与现场管理的规范化501

三、加强审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职业化管理503

第十四章 联网实时审计507

第一节 联网实时审计的意义507

一、联网实时审计的必要性507

二、联网实时审计的基本概念507

三、联网实时审计的作用508

四、联网实时审计的实现动力513

第二节 联网实时审计架构514

一、联网实时审计的总体架构514

二、联网实时审计的技术架构519

三、联网实时审计的管理架构526

第三节 案例分析:实施概况与效果530

一、基于大数据的立项审计案例530

二、基于大数据的无项目批量审计案例536

第四节 联网实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541

一、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问题542

二、信息系统作为重要审计内容的问题542

三、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543

四、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问题543

五、地方联网实时审计不平衡的问题544

第十五章 信息化审计技术的创新探索545

第一节 审计数据获取、传递与分析处理545

一、审计数据获取和传递545

二、审计数据分析处理554

第二节 审计数据存储和系统安全测试567

一、编码技术567

二、数据存储和检索技术568

三、存储数据库569

四、系统安全测试570

第三节 数字化平台——云审计571

一、审计管理平台“1拖N”云572

二、联网审计云573

三、移动审计执法云573

四、审计数据分析云574

五、审计数据存储云574

六、审计数据灾难备份云574

七、审计应用开发云575

第四节 审计组织模式576

一、系统流程组织模式576

二、矩阵结构组织模式577

三、联网实时组织模式579

四、远程移动组织模式579

第五节 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前景580

一、积极构建审计信息数据库580

二、广泛运用数据挖掘和联网审计技术581

后记5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