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范式转换与国族构建 近代中国国族构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269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民族主义-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范式转换与国族构建 近代中国国族构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迫于无奈的选择与国族观念的萌发——晚清王朝国家时期的国族构建(1840—1911)1
第一节 多民族王朝国家的一体化机制1
一、观念使然2
二、认同多元5
三、制度胜利8
四、经济驱动11
第二节 王朝限度内的国族意识萌动13
一、王朝向民族国家体系的妥协14
二、接受新技术与坚守儒家文化17
三、政权层面上的满汉关系调整20
四、社会普通民众的自发性回应23
第三节 民族主义范式下的国族构想26
一、民族主义引入与传播27
二、满汉一体与排满兴汉30
三、改良立宪与民主共和34
四、重塑历史与保教存学37
第四节 政权自我转型中的国族构建40
一、满汉关系的继续调整40
二、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42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采用45
四、立宪与和平移交政权48
小结51
第二章 制度形式的移植与国族意识的催化——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国族构建(1912—1928)53
第一节 孙中山的国族构建思想53
一、国族内部的族体组成结构54
二、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设想59
三、面对西方列强的心态变化63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导向67
一、维系过渡时期的领土和国族完整68
二、确立人民主权的原则和参政方式71
三、规范国民教育的体系和价值取向76
四、扶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78
第三节 北洋军阀时期的初步实践80
一、“五族共和”的延续与维系80
二、议会民主的样式与表象84
三、国家结构的集权与分权86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90
五、国族文化的冲突与调适93
六、维系主权的努力与无奈97
小结100
第三章 党国体制的确立与国族整体的自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族构建(1928—1949)102
第一节 国族构建困境与政党体制的再选择:国民党的探索102
一、竞争党制的理想化与孱弱性103
二、意识形态的一元化与包容性106
三、组织机构的严密化与贯穿性110
四、党员吸纳的大众化与国民性113
第二节 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与国族的一元化整合116
一、国族主义的继承与强化116
二、训政体制的民主与独裁120
三、主权独立的抗争与妥协123
四、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局限126
五、“三民主义”的宣传与教育129
第三节 全面抗战与中华民族的整体自觉134
一、强化中华民族一体结构134
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38
三、加速边疆民族地区发展143
四、深入动员社会普通民众146
五、积极争取平等国际地位150
第四节 国族自觉与国家认同的失衡153
一、政党竞争性认同的失败153
二、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受挫156
三、各民族平等权利的缺失158
小结161
第四章 政党认同的获取与国家认同的强化——中国共产党推动下的国族构建(1921—1949)163
第一节 组织准备与国族观念的初步形成163
一、苏联式政党组织的初创164
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联合166
三、阶级视角中的民族问题169
第二节 局部实践与国族意识的逐渐深化173
一、党领导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制度政策174
二、民族自决自治与开展少数民族工作176
三、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79
第三节 区域施政与国族构建的自觉推进183
一、中国共产党国族观的强化与自觉184
二、少数民族自治权利的阐释与探索188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192
四、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政策与措施195
第四节 政党认同与国族构建的基本完成199
一、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200
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203
三、所有制关系的变革调整205
四、维护少数民族平等权利208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11
小结214
第五章 国族形成的模式与国族构建的效应216
第一节 近代国族构建的基本模式216
一、反帝反封建双重压力下的民族主义宣传动员217
二、政党—国家在国族构建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220
三、国族构建与民族国家构建的互动与协调整合222
第二节 近代国族构建的主要效应225
一、中华民族基本具备国族的观念与形态225
二、中华民族仍需增强国族的认同与凝聚229
三、当代加强中华民族建设的内容与方向231
结语 国家嵌入民族的逻辑234
参考文献237
后记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