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材 第2册 排水工程 2015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材 第2册 排水工程 2015年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8/30984584.jpg)
-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写;龙腾锐,何强主编;吕炳南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7879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13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排水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材 第2册 排水工程 2015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总论1
1.1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
1.2排水工程的基本目的与主要内容2
1.3排水工程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任务2
2排水系统5
2.1概述5
2.2排水体制与选择7
2.3排水系统的组成11
2.3.1城镇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1
2.3.2城镇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2
2.3.3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13
2.3.4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主要组成14
2.4城镇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形式15
2.4.1工业废水排水系统与城镇排水系统的关系15
2.4.2城镇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形式16
2.5区域排水系统17
2.6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19
2.7城镇雨水排水系统规划23
3污水管渠系统设计33
3.1设计资料调研与方案确定33
3.1.1设计资料的调查33
3.1.2设计方案的确定34
3.2设计流量的确定35
3.2.1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35
3.2.2设计工业废水流量的确定37
3.2.3地下水渗入量39
3.2.4城镇污水设计总流量的计算40
3.3污水管渠系统的水力计算42
3.3.1污水在管渠中的流动特点42
3.3.2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42
3.3.3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参数43
3.3.4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45
3.3.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方法47
3.4污水管渠的设计48
3.4.1污水管渠的定线与平面布置48
3.4.2污水管渠系统控制点和污水泵站设置地点的确定51
3.4.3设计管段与设计流量的确定51
3.4.4污水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52
3.4.5污水管渠的衔接53
4雨水管渠系统设计61
4.1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61
4.1.1雨量分析要素61
4.1.2暴雨强度公式65
4.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66
4.2.1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66
4.2.2雨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69
4.2.3径流系数的确定71
4.2.4设计重现期的确定73
4.2.5集水时间的确定74
4.2.6特殊汇水面积上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77
4.2.7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其他计算方法78
4.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与计算79
4.3.1雨水管渠系统的平面布置特点80
4.3.2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的技术规定82
4.3.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84
4.4雨水管渠系统上径流量的调节91
4.5立体交叉道路雨水排除93
4.6内涝防治设施94
4.7雨水综合利用96
5排洪沟的设计98
5.1设计防洪标准98
5.2排洪沟洪峰流量的确定与水力计算方法99
5.3排洪沟的设计要点100
5.4排洪沟的设计计算103
6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107
6.1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使用条件及布置特点107
6.2合流制管渠系统的设计流量108
6.3合流制管渠系统水力计算要点及示例109
6.4城市旧合流制管渠系统的改造114
6.5雨水调蓄池116
6.6雨水渗透设施127
7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基础和排水管渠系统附属构筑物135
7.1排水管渠的断面形式135
7.2常用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和基础136
7.2.1常用排水管渠材料136
7.2.2排水管渠接口及基础142
7.3排水管渠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147
7.3.1雨水口、沉泥井、连接暗井147
7.3.2检查井、跌水井、水封井、换气井、截流井149
7.3.3倒虹管160
7.3.4冲洗井、防潮门、排气和排空装置162
7.3.5出水设施163
8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养护165
8.1排水管渠系统管理和养护的基本任务165
8.2排水管渠系统的疏通165
8.3排水管渠系统的检修168
8.4排水管渠系统养护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68
9排水泵站及其设计170
9.1概述170
9.1.1排水泵站组成与分类170
9.1.2排水泵站的形式及特点171
9.2排水泵站工艺设计要求175
9.3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178
9.3.1泵的选择178
9.3.2集水池容积计算179
9.3.3机组与管道的布置特点180
9.3.4泵站内标高的确定181
9.3.5污水泵站中的辅助设备182
9.3.6排水泵站的构造特点184
9.4雨水泵站的工艺设计185
9.5合流泵站的工艺设计192
10城镇污水处理概论195
10.1城镇污水的组成、水质特征及污染物指标195
10.1.1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195
10.1.2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195
10.1.3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199
10.2水体污染分类及其危害199
10.2.1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200
10.2.2水体的无机物污染及危害201
10.2.3水体的有机物污染及危害203
10.2.4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危害204
10.3水污染的相关标准与规范205
10.3.1水环境质量标准205
10.3.2污水排放标准205
10.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标准206
10.4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系统组成206
11城镇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208
11.1格栅208
11.1.1格栅分类208
11.1.2格栅的设计计算209
11.2沉砂池211
11.2.1平流式沉砂池212
11.2.2曝气沉砂池212
11.2.3钟式沉砂池215
11.3沉淀池215
11.3.1沉淀基本理论及沉淀池分类215
11.3.2城镇污水处理沉淀池的设计原则及参数218
11.3.3平流沉淀池219
11.3.4普通辐流式沉淀池219
11.3.5竖流式沉淀池222
11.3.6斜板(管)沉淀池223
12城镇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226
12.1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及反应动力学基础226
12.1.1活性污泥形态及微生物226
12.1.2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反应过程228
12.1.3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230
12.1.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指标231
12.1.5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239
12.2曝气理论基础与曝气系统242
12.2.1氧转移理论242
12.2.2氧转移影响因素245
12.2.3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关系246
12.2.4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248
12.3活性污泥法的主反应器——曝气生物反应池250
12.3.1推流式曝气生物反应池250
12.3.2完全混合式曝气生物反应池250
12.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运行方式252
12.4.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253
12.4.2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256
12.4.3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256
12.4.4氧化沟处理系统260
12.4.5 AB法污水处理工艺264
12.4.6膜生物反应器系统265
12.5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269
12.5.1概述269
12.5.2曝气生物反应池(区)容积计算270
12.5.3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272
12.5.4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275
12.5.5二次沉淀池的设计277
12.5.6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出水的水质279
12.6活性污泥处理法系统的维护管理284
12.6.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84
12.6.2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控制285
12.6.3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常见异常情况处理措施286
13城镇污水的生物膜法处理289
13.1概述289
13.1.1生物膜的构造289
13.1.2生物膜中的生物相289
13.1.3生物膜净化污水的过程290
13.1.4生物膜法的特征291
13.2生物滤池292
13.2.1生物滤池的分类292
13.2.2普通生物滤池292
13.2.3高负荷生物滤池299
13.2.4塔式生物滤池306
13.2.5曝气生物滤池309
13.3生物转盘314
13.3.1生物转盘特点与工艺流程314
13.3.2生物转盘的设计计算319
13.4生物接触氧化法323
13.4.1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及工艺流程323
13.4.2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与形式325
13.4.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计算328
13.5生物流化床330
13.5.1生物流化床的构造特征330
13.5.2生物流化床的工艺类型331
13.5.3生物流化床的设计计算334
14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336
14.1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及反应动力学336
14.2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340
14.3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指标341
14.4厌氧反应器的构造与设计345
14.4.1厌氧接触法(悬浮型)生物反应器345
14.4.2厌氧生物滤池349
14.4.3厌氧膨胀床与厌氧流化床351
14.4.4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356
14.5两级厌氧消化363
14.6两相厌氧消化365
15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368
15.1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369
15.1.1污水生物脱氮原理369
15.1.2污水生物脱氮工艺372
15.1.3污水生物除磷原理381
15.1.4污水生物除磷工艺382
15.1.5同步脱氮除磷386
15.2污水的消毒处理391
15.2.1概述391
15.2.2投氯消毒391
15.2.3臭氧消毒393
15.2.4紫外线消毒395
15.3污水的回用处理397
15.3.1悬浮物的去除397
15.3.2溶解性物质的去除399
15.3.3城镇污水的资源化与再生利用403
16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411
16.1稳定塘411
16.1.1稳定塘的污水净化机理411
16.1.2稳定塘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414
16.1.3稳定塘的设计计算422
16.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427
16.2.1污水土地处理的净化机理429
16.2.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工艺设计429
17污水厂污泥的处理451
17.1污水厂污泥分类及其特性451
17.1.1污泥的分类451
17.1.2污泥的特性452
17.2污泥量的计算457
17.3污泥运输458
17.3.1运输方式分类458
17.3.2污泥输送设备459
17.3.3污泥管道输送设计460
17.4污泥浓缩463
17.4.1重力浓缩464
17.4.2气浮浓缩468
17.4.3机械浓缩470
17.5污泥稳定472
17.5.1污泥的厌氧消化472
17.5.2污泥的好氧消化482
17.5.3污泥的好氧发酵486
17.6污泥机械脱水488
17.6.1污泥机械脱水前的预处理489
17.6.2污泥过滤脱水490
17.6.3污泥离心脱水498
17.6.4污泥脱水二次污染控制499
17.7污泥干化与焚烧500
17.7.1自然干化500
17.7.2加热干化502
17.7.3污泥焚烧506
17.8污泥的最终处置510
17.8.1污泥的土地利用510
17.8.2污泥填埋514
18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516
18.1设计水质、水量及处理程度的确定516
18.1.1设计水质516
18.1.2设计水量518
18.1.3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520
18.2设计原则及设计步骤521
18.2.1设计原则521
18.2.2设计步骤521
18.3厂址选择和工艺流程的确定523
18.3.1厂址选择523
18.3.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524
18.4污水处理厂的平面与高程布置526
18.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526
18.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527
18.4.3污水处理厂设计应考虑的其他因素528
18.5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的水质监测与自动控制529
18.6城镇污水处理厂实例531
19工业废水处理534
19.1概述534
19.1.1工业废水分类534
19.1.2工业废水排放标准534
19.1.3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535
19.2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536
19.2.1调节池536
19.2.2除油池540
19.2.3离心分离544
19.2.4过滤548
19.3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553
19.3.1中和553
19.3.2化学沉淀560
19.3.3氧化还原564
19.3.4电解571
19.4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574
19.4.1混凝574
19.4.2气浮574
19.4.3吸附583
19.4.4渗析592
19.4.5反渗透596
19.5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599
19.5.1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指标599
19.5.2工业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601
19.5.3工业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604
19.5.4工业废水的厌氧/好氧联合处理609
附录610
附录A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610
附录B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饱和度)610
附录C空气管计算图(a)611
附录D空气管计算图(b)612
参考文献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