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承叔,韩欲立,钱厚诚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1389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613页
- 主题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聚焦历史唯物主义1
第1章 根本分歧:马克思哲学的性质、原则和立场2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的性质是历史唯物主义2
第二节 历史过程的主体性、实践性和辩证性6
第三节 超越生产范式与生产之境13
第2章 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路向27
第一节 意识形态批判路向的开辟27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现代性批判32
第三节 后现代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43
第3章 历史辩证法:方法论的分歧58
第一节 是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58
第二节 辩证法的基础是人的实践64
第三节 总体性是辩证法的最高原则68
第四节 辩证法否定性的基础是非同一性74
第五节 一点评价84
第4章 实践:历史的本体论基础93
第一节 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旨和基本思路93
第二节 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得失以及对国内学界的影响102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意蕴112
第5章 异化理论:批判的总视角123
第一节 异化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特征123
第二节 异化的主要形式133
第三节 异化的克服140
第四节 充分把握异化理论的重大意义145
第6章 主体与主体性:历史的根本动因151
第一节 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151
第二节 无主体的历史:结构主义的主体观155
第三节 被消解的历史主体159
第7章 回到历史的根基:生活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革命转向17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71
第二节 何为生活世界173
第三节 生活世界殖民化175
第四节 作为社会基础的日常生活177
第五节 自在与自为的日常生活180
第六节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185
第七节 一点评价191
第8章 重构国家理论195
第一节 近代社会分析的第一框架195
第二节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97
第三节 独裁主义国家批判200
第四节 国家的自主性205
第五节 国家的合法性危机212
第六节 一点评论215
第9章 公共领域:国家的合法性基础224
第一节 公共领域问题的提出224
第二节 何为公共领域?227
第三节 权力的合法性基础230
第四节 理想还是空想235
第五节 公共领域与当代中国237
第10章 社会存在本体论241
第一节 建构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缘由241
第二节 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的联系及本质差异247
第三节 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范畴:对社会存在的整体把握253
第四节 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的一些思考262
第11章 政治与民主271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概述271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280
第三节 马克思的民主理论300
第12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306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自然概念306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315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生态320
第13章 劳动与交往:历史观的分歧327
第一节 交往范式的提出327
第二节 交往社会进化论331
第三节 是重建还是背离341
第四节 历史发展的前经济事实344
第五节 交往范式的思辨性346
第六节 以道德同一性为指向的交往方式348
第七节 语言的中介作用353
第八节 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354
第14章 生产与消费:主导社会的新领域361
第一节 “后”生产时代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鲍德里亚的视角361
第二节 作为符号的物的生产与消费机制370
第三节 重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378
第15章 生态危机389
第一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欧洲传统:以安德烈·高兹为例389
第二节 二元社会:基于经济理性批判的重建社会的辩证想象401
第三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北美传统:从福斯特到奥康纳409
第四节 奥康纳、福斯特与高兹三者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比较422
第16章 经济理论430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商品拜物教理论430
第二节 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若干重要概念的再探讨435
第17章 晚期资本主义444
第一节 为何是“晚期资本主义”一词444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领域的主要特征454
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464
第18章 帝国主义之后478
第一节 从帝国主义到“帝国”478
第二节 斯克拉和贝克尔的“后帝国主义”482
第三节 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486
第四节 关于后帝国主义的争论493
第五节 进一步思考501
第19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与局限513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启蒙: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513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方法517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导向——文化批判和去经济化521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拓展: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参照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526
第20章 马克思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533
第一节 为历史唯物主义正名533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与地位547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重建、重释与挑战559
结语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569
后记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