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土壤研究集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森林土壤研究集成](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024858.jpg)
- 罗承德,李贤伟,张健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849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森林土-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森林土壤研究集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退化森林土壤的生态修复3
第1章 森林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3
1.1 森林植被恢复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4
1.1.1 林冠层截流对降雨的影响4
1.1.2 森林凋落物对降雨的拦蓄5
1.1.3 林地土壤水分的再分配5
1.2 森林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8
1.2.1 降雨与坡面径流出现率8
1.2.2 植被覆盖类型与坡面径流滞后时间9
1.2.3 植被恢复与坡面径流量11
1.2.4 植被恢复与坡面产沙16
1.3 森林植被恢复对小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16
1.3.1 降雨与小流域产流17
1.3.2 次降雨与小流域产流20
1.3.3 植被恢复对坡面与沟道径流及产沙关系的影响23
1.3.4 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小流域产流、产沙情况26
1.4 森林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28
1.4.1 植被恢复对土壤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28
1.4.2 植被恢复对小流域沟道养分流失的影响32
1.4.3 小流域沟道泥沙养分流失特征35
1.4.4 径流和泥沙中的养分流失比较37
1.4.5 坡面沟道养分流失的比较37
1.5 森林植被恢复的土壤改良效应38
1.5.1 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及水分状况的影响39
1.5.2 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41
1.5.3 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44
1.5.4 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48
第2章 森林土壤酸化及其生态修复56
2.1 森林土壤酸化56
2.1.1 酸化过程和脱酸过程56
2.1.2 森林土壤的酸化过程58
2.1.3 森林土壤酸化的特征59
2.2 森林土壤酸化原因59
2.2.1 酸沉降对土壤酸化的影响60
2.2.2 森林生态系统潜在的酸化过程60
2.2.3 氮周转测定64
2.3 森林土壤酸化负面效应69
2.3.1 森林生长衰退和铝毒害阈值69
2.3.2 铝对林木正常代谢与生长发育的影响73
2.4 森林土壤酸化生态修复77
2.4.1 外源钙、磷、氮对铝胁迫下杉木幼苗生长影响的调控研究77
2.4.2 杉木人工混交林对铝毒害的缓解作用83
第二篇 森林凋落物及土壤有机质93
第3章 森林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速率93
3.1 森林凋落物及其生态意义93
3.2 森林凋落物研究方法93
3.2.1 凋落量的研究方法94
3.2.2 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方法95
3.3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分解动态96
3.3.1 凋落物产量和养分归还量97
3.3.2 凋落物的分解100
3.4 森林土壤有机质水平105
3.4.1 森林土壤有机物质的氧化速率105
3.4.2 森林土壤有机质水平估计106
第4章 森林土壤有机质组分109
4.1 土壤有机质组分划分109
4.1.1 可溶性有机质109
4.1.2 微生物量有机质112
4.1.3 活性有机质114
4.1.4 腐殖质115
4.1.5 轻组有机质115
4.1.6 颗粒有机质117
4.2 不同间伐强度人工云杉林土壤有机质组分响应118
4.2.1 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云杉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119
4.2.2 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云杉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120
4.2.3 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云杉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123
4.2.5 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云杉林土壤颗粒有机质含量的影响126
4.2.6 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云杉林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的影响129
第三篇 林木根系研究139
第5章 林木细根及其周转139
5.1 林木细根及其生态意义139
5.1.1 林木细根的界定139
5.1.2 细根的生态功能141
5.1.3 林木细根研究现状142
5.2 细根研究方法143
5.2.1 细根采集方法143
5.2.2 细根测定方法144
5.2.3 细根分解研究方法147
5.3 细根分枝特性与垂直分布特征148
5.3.1 细根分枝特性149
5.3.2 细根特征值垂直分布150
5.3.3 细根特征值垂直分布模拟方程152
5.4 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153
5.4.1 细根和草根生物量动态153
5.4.2 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154
5.4.3 细根水平分布动态156
5.4.4 细根和草根的空间分布格局157
5.5 细根养分动态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159
5.5.1 细根N动态与土壤速效N的相关性159
5.5.2 细根K动态与土壤速效K的相关性160
5.5.3 细根P动态与土壤有效P的相关性161
5.5.4 细根Ca动态与土壤交换性Ca的相关性162
5.6 细根衰老过程中养分内循环及其对施肥的响应164
5.6.1 细根衰老过程中N浓度变化164
5.6.2 细根衰老过程中P浓度变化165
5.6.3 细根衰老过程中K浓度变化166
5.6.4 细根衰老过程中Ca浓度变化167
5.6.5 施肥对细根养分状况的影响168
5.6.6 细根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169
5.7 细根分解及其养分释放170
5.7.1 细根(草根)分解速率170
5.7.2 影响细根(草根)分解的质量指标171
5.7.3 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173
5.7.4 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176
5.7.5 细根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177
5.8 细根周转及养分归还181
5.8.1 细根现存量及月动态181
5.8.2 细根生产量和周转184
5.8.3 细根分解养分归还量估计185
第四篇 森林土壤研究法研究193
第6章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排放193
6.1 自然界的碳循环193
6.2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194
6.2.1 森林生物量碳库195
6.2.2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198
6.3 土壤呼吸及其测定方法201
6.3.1 土壤呼吸201
6.3.2 土壤呼吸组分测定方法202
6.3.3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204
第7章 森林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状况208
7.1 森林土壤湿度状况208
7.1.1 森林土壤湿度测定方法208
7.1.2 土壤湿度重复测定次数209
7.1.3 土壤水能量及其移动性能210
7.1.4 土壤水势与土壤湿度的相关关系213
7.2 森林土壤的温度状况215
7.2.1 土壤温/湿度记录器简介与安装215
7.2.2 土壤温度动态数据收集与处理216
7.2.3 川西高山云杉林土壤的湿度与温度217
7.2.4 土壤空气相对湿度与土壤湿度的相关关系220
第8章 森林土壤养分状况研究法224
8.1 土壤中养分的保蓄方式224
8.2 土壤养分的供应容量与供应强度225
8.2.1 养分的供应容量225
8.2.2 养分的供应强度225
8.3 土壤溶液226
8.3.1 负压渗漏计的构造226
8.3.2 负压渗漏计的洗涤与野外安装229
8.3.3 土壤溶液样品采集与贮存230
8.4 平衡土壤溶液231
8.4.1 方法原理231
8.4.2 制备方法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