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9版 中外医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9版 中外医学史
  • 王振国,张大庆主编;李志平,郑洪,殷平善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290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医学史-世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9版 中外医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医学史的分类1

二、学习医学史的意义1

三、医学史的发展2

四、医学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

第一章 人类早期的医药文明4

第一节 医药文明的萌生5

一、原始的卫生保健5

二、医药的起源9

三、神话与传说中的医学始祖12

第二节 中国的早期经验医学13

一、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14

二、早期的病因说及对药物的认识15

三、疾病的诊断治疗17

四、早期的卫生保健18

五、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19

第三节 其他文明古国的早期医学20

一、古埃及医学20

二、古巴比伦及亚述医学21

三、古印度医学22

四、西南亚地区的医学24

第二章 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6

第一节 先秦与秦汉医学27

一、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27

二、其他汉墓出土医书29

三、秦汉医药文物30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32

一、《黄帝内经》32

二、《难经》37

三、《神农本草经》38

四、《伤寒杂病论》40

第三节 著名中医医家及其主要成就42

一、扁鹊42

二、淳于意43

三、华佗44

第四节 西方古典医学的奠基45

一、史诗、神话中的医药45

二、自然哲学与医学学派46

三、希波克拉底及其医学理论47

第五节 西方古典医学的发展48

一、亚历山大利亚医学48

二、古罗马医学50

三、古代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比较55

第三章 中医学的进步与西医学的变迁57

第一节 中医文献整理和理论总结58

一、古代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58

二、医学理论的总结60

第二节 本草学的发展与综合性方书的编撰61

一、本草学的发展61

二、综合性方书的编撰65

第三节 中医临证各科的分化69

一、外科69

二、妇产科69

三、儿科70

四、伤科70

五、针灸科71

第四节 医学教育72

第五节 中外医学交流73

一、中国与日本的医学交流73

二、中国与朝鲜的医学交流74

三、中国与印度的医学交流74

四、中国与阿拉伯的医学交流74

五、中国与欧洲的医学交流74

六、中国对外来药物的总结74

第六节 欧洲古典医学文化的衰落75

一、疫病与古典欧洲文化的衰退75

二、基督教医学与拜占庭医学76

第七节 阿拉伯医学的兴起78

一、伊斯兰文化和希腊化时代78

二、阿拉伯医学的黄金时代79

三、阿拉伯医学成就81

第四章 中医学的兴盛与西医学建制化的肇始83

第一节 中国医政制度的加强与医籍的整理研究84

一、医政制度的加强85

二、医籍的整理研究88

第二节 本草学与方剂学成就90

一、本草的编修与药学理论的创新90

二、方书的编著与方论的兴起92

第三节 中医各科的全面发展95

一、病因病机学95

二、诊断学95

三、解剖学96

四、内科学97

五、外科学与伤科学98

六、妇产科学100

七、儿科学100

八、针灸学101

九、法医学103

第四节 金元医家学术创新与争鸣105

一、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105

二、金元四大家及其学说105

第五节 西医学建制化的开端109

一、从修道院医院到世俗医院的建立110

二、萨勒诺医学中心与医学教育110

三、大学的兴起111

四、瘟疫与卫生检疫112

第五章 中医学的全面发展与西医学的革命116

第一节 中医经典研究、本草集成和方书编著117

一、中医经典的研究117

二、本草学的集成119

三、方书的编著122

第二节 中医临证各科的发展123

一、内科123

二、外伤科124

三、妇产科126

四、儿科128

五、五官科129

六、针灸科130

七、人痘术的发明、外传与牛痘术东来131

第三节 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133

一、明代以前对温病的认识134

二、吴有性与《温疫论》135

三、清代温病学说的全面发展137

第四节 中医丛书、全书、类书及医案类著作141

一、丛书、全书和类书141

二、医案类著作142

第五节 生物医学的奠基143

一、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的进步143

二、医学改革家巴拉塞尔萨斯145

三、人体解剖学的建立145

四、生理学的发展147

五、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148

第六节 生物医学的发展149

一、医学学派149

二、疾病理论的进展150

三、临床医学的进步152

四、预防医学的兴起154

第六章 生物医学体系的建立与中医学的变革158

第一节 现代临床医学的诞生159

一、诊断学的进步159

二、外科学的突破160

三、临床治疗学科的进步162

第二节 生物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63

一、人体结构与功能理论的完善163

二、疾病理论的建构166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发展172

一、卫生调查与研究172

二、公共卫生学的建立173

三、传染病和流行病学174

四、社会医学的兴起175

第四节 近代西医传入中国176

一、开办医院和诊所177

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178

三、翻译西医书与出版刊物179

四、西医学在中国的发展179

第五节 中医学术革新和医政抗争180

一、中西医汇通学派180

二、“中医改良”与“中医科学化”182

三、中医抗争运动与医政发展183

第六节 近代中医的发展成就185

一、大型丛书、工具书及医史著作的编写185

二、临床各科的发展186

三、中医学校、刊物和社团188

第七章 现代医学的重大成就190

第一节 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深化190

一、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190

二、传染病研究与病原微生物的新发现192

三、维生素的发现及其缺乏症的探讨193

四、激素的发现与现代内分泌学的发展195

五、免疫理论与技术的重大突破198

第二节 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主要进步202

一、物理诊断技术的进展202

二、化学疗法的创立和抗生素的发现203

三、现代外科技术的主要进步204

四、介入治疗与人工心脏207

五、人工生殖技术的突破208

六、预防免疫技术的进步209

第三节 现代重大技术成果在医学上的应用211

一、电子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应用211

二、电子显微镜在医学上的应用212

三、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213

四、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215

五、超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215

第八章 当代中国医学的发展218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219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219

二、基础医学的研究220

三、临床各科防病治病的主要成就222

第二节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成就225

一、中医药政策推动中医药各项事业发展225

二、中医学的巨大成就228

三、中药事业的发展与现代研究23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234

一、中西医结合发展历程234

二、当代中西医结合主要成就概述236

第四节 中医药走向世界238

一、中医药在亚洲、非洲的影响238

二、中医药在欧美和澳洲的影响239

三、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241

第九章 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趋势与挑战242

第一节 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242

一、医学的学科分化、交叉与综合242

二、医学观念与医学模式的转变244

三、当代医学的发展趋势249

第二节 传统医学在当代医疗保健中的地位与价值251

一、传统医学对现代医疗保健的影响251

二、传统医学的哲学方法对现代医学的启示252

第三节 当代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255

一、疾病谱的变化255

二、传染性疾病表现出的新问题255

三、医学发展带来的社会法律与伦理问题256

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正与医疗保障体系257

附录259

一、中外医学比较年表259

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表263

三、主要参考文献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