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孔范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4359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19页
- 文件大小:199MB
- 文件页数:632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现代文学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中国现代文学起步(1898—1917)21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应运而生21
第一节 梁启超的“三界革命”与文坛格局的大调整21
第二节 “谴责小说”与新小说创作潮28
第三节 现代都市通俗小说的兴起35
第四节 翻译小说:新文学参照文本的引进43
第二章 向民族意识转化的革命派文学52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坛与创作52
第二节 苏曼殊61
第二编 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发展(1917—1927)79
第三章 新文学革命运动及其发展中的分化与转化79
第一节 文学革命及其初期的创作尝试79
第二节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87
第三节 五四文学精神及其历史评价93
第四章 为新文坛扛鼎的人生派创作101
第一节 鲁迅(上)101
第二节 鲁迅(下)113
第三节 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121
第四节 冰心、王统照、庐隐130
第五章 渴望超越的艺术派创作139
第一节 郭沫若与创造社诸作家139
第二节 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148
第六章 乡土小说与名士派小品:人生派文学的分化与转化155
第一节 乡土小说的新发展及其意义155
第二节 王鲁彦、许钦文、台静农、蹇先艾162
第三节 废名创作的独特性170
第四节 语丝派与散文小品179
第五节 周作人186
第七章 别张新帜的新月派创作196
第一节 新的观察视角中的新月派196
第二节 徐志摩与新月派的诗歌204
第三节 闻一多与新格律诗212
第四节 凌叔华、林徽因的小说、诗歌创作219
第八章 象征派诗作与现代派诗歌的新探索226
第一节 李金发与戴望舒226
第二节 沉钟社与冯至235
第九章 话剧进入发展期243
第一节 蓬勃的新军243
第二节 欧阳予倩、洪深、丁西林252
第三节 田汉260
第十章 台湾新文学的发生267
第一节 文学革命和开拓期的台湾文坛267
第二节 赖和等作家的创作270
第三编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发展(1927—1937)284
第十一章 左翼文学284
第一节 激荡文坛的政治文学热情284
第二节 茅盾292
第三节 丁玲300
第四节 张天翼、吴组缃、沙汀、艾芜307
第五节 东北流亡作家群317
第六节 萧红324
第十二章 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表达330
第一节 巴金330
第二节 老舍337
第三节 曹禺345
第十三章 京派文学355
第一节 京派文学的人文主义诉求355
第二节 沈从文361
第三节 萧乾、师陀、汪曾祺369
第十四章 海派文学378
第一节 穆时英、刘呐鸥等新感觉派作家378
第二节 施蛰存385
第十五章 现代都市通俗小说393
第一节 现代都市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393
第二节 包天笑等与“上海小说”400
第三节 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406
第十六章 多枝竞秀的文坛413
第一节 论语派与“小品年”413
第二节 丰子恺419
第三节 “汉园”三诗人426
第四节 臧克家与艾青432
第五节 孙毓棠与“读诗会”439
第六节 李劼人与“大河小说”445
第七节 呈多元发展趋势的台湾新文学450
第四编 中国现代文学新的聚合与分化(1937—1949)465
第十七章 本期文坛变化465
第一节 抗战初期的文坛情势465
第二节 走向文化综合与文学的新超越470
第三节 两种对立文艺政策的确立与文学界的新形势476
第十八章 国统区文学482
第一节 胡风与七月派482
第二节 路翎489
第三节 徐訏与无名氏496
第四节 穆旦与九叶派诗人503
第五节 战时与战后的剧坛511
第六节 夏衍与阳翰笙517
第七节 李健吾与吴祖光523
第八节 陈铨530
第十九章 解放区文学536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格局的形成与发展536
第二节 民歌体长诗及新歌剧创作542
第三节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548
第四节 孙犁与荷花淀派553
第二十章 沦陷区文学559
第一节 “孤岛”和上海沦陷区文学559
第二节 钱钟书与杨绛565
第三节 张爱玲与苏青568
第四节 东北沦陷区文学577
第五节 华北沦陷区文学583
第二十一章 本时期的台湾文学591
第一节 台湾文学的重挫及战后与大陆文学的汇流591
第二节 杨逵与吴浊流598
第二十二章 迟出的香港新文学604
第一节 香港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604
第二节 侣伦等创作的香港本土性607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香港文学612
主要参考书目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