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同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同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108510.jpg)
- 劳荣湛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州出版社
- ISBN:7805926301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同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大同世界莅临人间1
第一章:大同的曙光1
第一节:方方面面需要大同社会解决1
一、人们的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协调合作需要大同社会二、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需要大同社会三、全球性问题需要大同社会解决四、国际新体制的形成需要大同社会解决五、国际科技文化思想交流需要大同世界解决第二节:时时处处显露大同社会曙光5
第二章:科学大同思维应运而生9
第一节:大同思维是科学发展的产物9
第二节:今后的人类社会需要大同思维10
第三节:大同运动需要大同思维14
第二编:生活中心说17
第一章:生活是人类历史活动中心17
第一节:生活的概念17
一、生活概念的解释22
二、生活的特点22
三、生活是一元22
四、生活的主要内容22
第二节:人类的生活是社会中心22
一、人类生活高于一切27
二、人类生活支配一切27
三、人的言行围绕人的生活这个中心而转27
第三节:社会的本质是生活27
第四节:生活是人的生活28
第五节:人的需要由生活引发、并为生活服务29
第六节:人的生活质量30
第七节:人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原动因34
第八节:以人的现实生活质量需要为基点35
第九节:目标、规划、措施与人的现实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38
第十节:物品的价值由生活质量来衡量39
第十一节:讲究人的生活质量41
一、讲究生活价值、讲究生活快乐43
二、讲究生活技巧、讲究生活方法43
三、人的生活质量与讲究行为效益43
四、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取决于我们对生活质量的认识第十二节:人的生活的三种形态43
第十三节:人的生活既是个体生活,同时又是群体生活44
第十四节:人的生活的死敌44
第十五节:人的职业为人的生活服务46
第二章:自我的生活历程47
一、生活的开端是自我的形成过程53
二、生活的进步是自我的良好发展53
三、生活的不朽是自我的死亡超越53
四、自我与生活53
第三章:社会要以生活质量建设为中心53
第一节:反对片面抓物质经济建设53
一、反对以物质为人的中心,坚持以生活为人的中心二、反对片面搞经济建设,坚持以生活建设为中心第二节:社会必须以人的生活质量建设为中心58
一、人的言行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中心65
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三、社会以生活质量建设为中心四、按照人的不断提高的现实生活质量需要革新建设一切五、注重生活质量建设,反对禁欲主义,反对纵欲主义 第三节:人的言行以生活质量为取向,经济行为不是以市场为取向65
第四节:生活质量在市场幕后指挥67
第五节:生活、社会、市场共同调节经济行为68
一、“三手齐下”立体调节经济行为72
二、生活、市场、社会(国家)共同调节的大同经济第六节:找回失去的“第一把手”——生活调节72
第七节:情感调节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76
第八节:生活质量的激励作用78
第九节: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生活质量的过程79
第四章:生活自主是高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81
第一节:生活自主具有人的最高价值81
一、生活自主的概念84
二、生活自主是人性的根本要求84
三、人怎样才能获得生活自主84
第二节:生活自主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受到社会规范的84
第三节:生活自主与科技文化86
第四节:人的自主性是人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进取性的前提条件87
第五节:坚持生活自主、反对依附强制88
第五章:生活化的新世界90
第一节:生活化的涵义90
第二节:生活化的特征91
第三节:世界正迈向生活化93
第三编:存助观101
第一章:哲学新纪元——存助观诞生101
第一节: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局限101
第二节:哲学第三代——存助观103
一、走向新哲学——存助哲学112
二、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解决人类的生活质量问题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心”与“物”的自主存助问题四、存助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自主存助五、哲学新纪元第三节:存助涵义112
一、存助的概念117
二、存助的特征117
三、存助观与其他观点的比较区别117
第四节:存助史观117
一、人必须要存助122
二、存助史观122
第五节:坚持存助、反对争斗、反对帮派122
第二章:世界是存助的130
第一节:人类是存助的产物130
一、人是存助的产物136
二、存助的世界136
三、主张市场存助,反对市场竞争136
四、社会是大存助场136
第二节:人的本性是自主存助性136
一、存助规范自主139
二、存助依靠自主139
三、人的本性——自主存助性139
第三节: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存助,而不是剥削、压迫、欺骗、争斗139
第四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存助关系141
第五节: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其基础是存助、合作,而不是剥削、侵犯、征服143
第六节:人与器物存助146
第七节:各科知识信息之间存助147
第八节:思想意识交流存助148
第九节:人、物的内部也在存助148
第三章:国家是履行存助的工具149
第一节:国家的产生149
第二节:大同社会的国家职能150
第三节:大同社会的国家要法治154
第四节:依法治军、依法动武158
第五节:大同社会的国家行为159
第四章:存助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164
第一节:存助主宰人的生活164
第二节:存助是最佳生活法168
第三节:存助创造财富170
第四节:存助创造价值(存助价值论)173
第五节:人植根于友爱和团结的存助之中,而不是血缘和土地的束缚中176
第六节:人的自由是建立在存助上的自由178
第七节:人与人之间对等179
第五章:存助是人类存在、活动和稳定发展的前提182
第一节:人的一切活动是建立在存助上的182
第二节:一切从实际存助出发183
第三节:用择优存助代替残酷竞争187
一、存助中的比较行为、验证行为、择优行为191
二、用择优存助代替残酷竞争191
三、实行择优存助进取,反对残酷竞争进取191
第四节:用存助解决纷争、平息动乱191
一、动乱的根源——纷争197
二、用存助解决矛盾和冲突197
三、用存助解决纷争197
第五节:人人都有权选择存助对象的自由197
第六节:按存助度分配198
第六章:存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01
第一节:社会是人们存助的产物201
第二节: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们的存助203
第三节:存助是社会发展的原始的现实力量204
一、存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213
二、存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13
第七章:人按存助办事213
第一节:人在存助中活动213
一、站在存助的立场上观察一切、分析一切、解决一切二、一个人不需服从任何人,只需服从存助、服从法约三、人在存助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四、存助是人走向自我实现的方式第二节:人按存助办事,不是按规律办事216
第八章:存助力221
第一节:存助力是最伟大的力量221
一、存助力的涵义223
二、存助力与生产力223
第二节:增强自己的存助力是解放和发展自己的根本223
第三节:知识是提高存助力的主要来源225
第四节:提高存助力的其他方式227
第五节:人类历史是一部存助力不断增强的历史232
第九章:存助是责任的标准233
一、存助是道德责任标准235
二、存助是法律责任标准235
第十章:存助与就业235
第十一章:存助能解决全球性危机237
第十二章:人类自主存助就能和平共荣238
第十三章:自主存助运动241
第一节:人的生活质量建设与自主存助建设241
第二节:人类要到自主存助运动中去243
一、自主存助至上254
二、自主存助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是人类今后历史的主题三、人要走自主存助之路第四编:权力观254
第一章:权力来自存助254
第一节:权力的涵义254
一、权力的概念256
二、权力的特征256
第二节:权力来自存助256
一、权力是存助的产物259
二、权力与存助力成正比259
第三节:“权变”现象及其消除259
第四节:权力的行使是有限度的260
第二章:权力是社会细胞262
第一节:权力是社会的细胞262
第二节:人为之事是权力的产物263
第三节:社会体制的本质是由权力分配状况决定的264
第四节:权力与生活265
第五节:存助通过权力来实行266
第六节:人人拥有存助权267
第七节:用法约规范人的权力268
第八节:在大同社会取消残酷领导,加强负责管理、确立自主存助269
一、取消残酷领导,实行负责管理277
二、废除残酷领导人,设置负责管理人277
第三章:权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277
第一节:权力制约着一切277
第二节:人没有自主权,就没有活力279
第三节:每个人的权、责、利,以权为首281
一、每个人的权、责、利合理明确286
二、公与私的权、责、利要明确分开286
三、权、责、利,权为首286
第四节:特权是万恶的根源286
第四章:在一定条件下,权力可以分割、交换290
第一节:把权力合理分割或分散290
第二节:在法约许可条件下进行权力交换291
一、主张合法合理的权力交换293
二、人们交换的是权力,而不是劳动293
第三节:公权与私权的使用293
一、合理合法使用公权与私权296
二、公共财产与个人财产要分清、要分开处理296
第五章:协商行事296
第一节:实行自主与协商双轨制296
一、群体协商制298
二、个体自主制298
三、协商制与自主制互相交织、有机结合298
第二节:实行协商共决,反对专制独裁298
第六章:在大同社会,国家立体性的权力结构299
第一节:大同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299
第二节:大同法府具有强大的执法权力300
第三节:大同监委301
第四节:国家立体性权力结构302
第五节:人民监督国家权力机构303
第七章:存助权治理世界305
第八章:存助掌权310
一、在存助中获取权力313
二、在存助中智取权力313
第九章:存助能人群体把持世界313
第一节:存助能人是群体的核心人物313
第二节:存助能人群体把持世界315
第三节:知识强人启导、带动前进317
一、知识强人是社会最先进阶层322
二、肯定知识强人的启导、带动作用,否定反动政客的残酷领导作用三、知识强人带动的社会改进工程第十章:知识分子是中坚力量,广大民众是基础力量322
第一节:知识分子是社会中坚力量322
第二节:广大民众是社会基础力量324
第三节:知识强人与广大民众的关系325
第四节:社会集团的力量是巨大的326
第十一章:珍重生活的主体——存助人328
第一节:强调个人的合作作用328
第二节:存助人最伟大、最可爱331
第三节:存助人联合体334
第十二章:人类社会前进的阻力337
第一节:来自拥有特权的社会凶恶势力337
第二节:人的无知是人发展的大敌338
第三节:社会陋俗339
第五编:大化观340
第一章:大化实质就是将世界人化340
第二章:精神革新和建设342
第一节:人的精神革新和建设的必要性342
第二节:人的素质优化344
一、科学优生、优育358
二、教育淘化358
三、道德建设358
四、情感建设358
五、注重保健身体358
六、加强法制教育,形成法制观念358
七、加强美育358
八、树立先进典范358
九、搞好文艺建设、文艺熏陶358
十、人人要负责任358
十一、加大宣传正气的力度358
十二、让人自然自觉自主地存助发展358
第三节:树立大同意识358
一、人类要形成大同意识362
二、大同意识的内容362
三、建立大同存异的思想意识管理体制362
第四节:构建大同价值观362
第五节:大同金钱观363
一、金钱是存助的媒介物367
二、金钱货币是存助力的体现物367
三、人们通过存助赚钱367
第三章:体制革新和建设367
第一节: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十分必要367
第二节:建立大同存助体制369
第三节:在大同社会,废除政治,实行法治374
一、政治的局限379
二、用法治取代政治379
第四节:在大同社会,废除政治体制,实行法治体制379
一、实行法制是历史的必然382
二、健全、完善的法制建设382
第五节:在大同社会,取消政府、建立法府382
一、建立强而有力的法府384
二、法府公开办公384
第六节:社会礼治384
第七节:个人自治386
第八节:存助顺治389
第九节:健全、完善的体制建设389
一、选举择优任能体制建设400
二、以智者为主共同协商科学决策机构400
三、伟大而艰巨的落实工程400
四、建立切实有力有效的监控机制400
五、建立及时修正机制400
六、维护人间适宜差异400
第四章:言行革新400
第一节:人的言行自主存助化400
第二节:人要认识生活、知己知彼、积极择优存助402
第三节:社会活动的中心地带与人的存助活动405
第五章:重视信息网络建设406
第一节: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406
第二节:重视依靠信息,善于利用信息407
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建设408
第六章:建设和发展大同经济409
第一节:经济增长生活化409
一、经济物质利益不是起决定作用413
二、放弃无限制地发展经济的做法413
第二节: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同经济体制413
第三节:建立存助人联合经济体制414
第四节:协调存助地发展大同经济416
一、强调择优存助,促进经济发展418
二、存助化促成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国际化418
第五节:发展科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418
一、知识革新与产业革命420
二、注重技术器物的革新420
三、文化与人的经济活动420
四、开拓科技与产业的新领域,创出新路子420
第六节:人口增长存助化420
第七章:大同社会事业建设423
第八章:公务人员的队伍建设425
第一节:立法、决策、规划人员队伍建设425
第二节:负责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426
第三节:执法人员队伍建设427
第四节:监督人员队伍建设428
第九章:进行法制化的科学管理429
第十章:各党派友好合作,共存同荣431
一、一个先进党的建设434
二、党是维护大同存助、维护法律尊严的社会力量三、各党派友好协作、荣辱与共第六编:大同观434
第一章:大同的内涵434
第一节:大同是存同有异,差异适宜434
第二节:“大同”不同“一体”、“趋同”、“多极”441
第三节:大同既照顾社会,又照顾个人442
第四节:大同需存助,需大化443
第五节:大同为人类创造最佳环境445
第六节:反对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和对立统一447
第七节:大同存异的“度”448
第八节:大同是个总原则450
第二章:将来人类要建立世界大同国451
第一节:实现世界的大同,需要建立世界大同国451
第二节:建立世界大同国,只能通过自主存助方式452
第三节:世界大同国的机构454
一、世界大同国是世界最高权力机构459
二、将联合国改组为世界大同国459
三、世界大同国把持下的世界新秩序459
第三章:大同是社会基础459
第一节:社会的大同是人们进行自主存助的基础459
第二节:社会的大同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460
第三节:社会的大同是经济、文化、体制建设的基础460
第四章:世界走向大同化462
第一节:世界走向大同是人们自主存助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463
第二节:人类走向大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464
第三节:体制、文化等也在走向大同化465
第四节:社会国家走向大同化465
第五节:缩小种种悬殊差距,走向大同化467
第六节:世界各民族走向大同化474
第七节:生活方式走向大同化477
第五章:大同需要现代化,更需要生活化480
第一节:大同社会是生活化的社会480
第二节:大同社会更需要生活化481
第三节:把现代化引向生活化482
第六章:大同社会重视科技文化和知识分子484
第七章:大同社会珍重各种资源,注重环境建设491
第八章:切实可行的美好世界——大同世界494
第一节:世界是具有存助性的大同世界494
第二节:切实可行的美好的大同社会495
科学大同思维体系概述498
后记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