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印刷法展史图鉴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曲德森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5692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89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印刷史-中国-图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印刷法展史图鉴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章 全面发展的明代印刷(1368-1644)319
第一节 明代印刷业兴盛的社会条件及其特点320
第二节 盛况空前的政府印刷322
一、中央政府的出版印刷322
(一)司礼监刻书322
(二)国子监刻书328
(三)部院刻书330
(四)南京宝钞局与纸币印刷333
二、藩王府印刷334
三、明代地方政府的印刷336
第三节 蓬勃兴起的民间印刷339
一、盛极一时的私家刻印339
(一)藏书家叶盛与菉竹堂339
(二)为彰显祖先功德而刻书的郭勋340
(三)建造藏书楼天一阁的著名藏书家、刻书家范钦340
(四)学者型官员刻书家王世贞、李之藻、胡缵宗等342
(五)医学出版家汪机343
(六)集藏书家与印书家于一身的毛晋344
(七)商人刻书家吴养春346
(八)顾春世德堂等自撰自刻的民间出版家347
(九)隐居不仕、潜心著书的张燮348
(十)为老师和友人刻书的郑氏兄弟、陈子龙、涂伯聚348
(十一)无锡奇字斋顾氏兄弟为刻书不惜工本349
(十二)郑和刻经350
(十三)罗洪先、胡宪宗的地图印刷350
二、各领风骚的书坊刻印351
(一)建阳书坊刻印351
(二)金陵书坊刻印355
(三)杭州书坊刻印356
(四)苏州书坊刻印358
(五)北京书坊刻印359
(六)徽州书坊刻印361
(七)其他地方的坊刻363
(八)寺院刻经365
第四节 独具神韵的版画印刷367
一、明代版画的兴起和发展367
二、明代版画印刷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370
(一)南京版画371
(二)杭州版画374
(三)苏州、吴兴等地的版画376
(四)建阳版画378
(五)徽州版画和黄氏刻工381
三、明代版画雕刻的技艺特点390
第五节 异彩纷呈的多色套印技术392
一、多色套印技术的发展过程392
二、吴兴闵、凌氏的多色套印本393
三、《程氏墨苑》等图书与套色版画的印刷396
四、胡正言与饾版、拱花印刷399
第六节 技艺精湛的活字版印刷403
一、木活字印刷403
二、铜活字印刷406
(一)无锡华氏的铜活字版印刷406
(二)无锡安国的铜活字版印刷408
(三)明代其他地区的铜活字版印刷409
第七节 明代的少数民族文字印刷和外文印刷411
一、蒙古文印刷411
二、藏文印刷411
三、彝文印刷413
四、西夏文印刷413
五、外国文字印刷413
第八节 明代的印刷物料415
第九节 明代刻本的字体、版式和装帧420
一、字体420
二、版式422
三、明代的书籍装帧424
第七章 持续繁荣的清代印刷(1644-1911)427
第一节 清代印刷概述428
第二节 清代政府印刷429
一、清代初期的内府印刷429
二、武英殿印书430
(一)武英殿的机构设置和印书历史430
(二)武英殿铜活字版印刷438
(三)金简与武英殿木活字印刷441
(四)清宫廷的多色套印450
(五)清内府藏书玺印452
三、清代内府对汉文佛经、历书和纸币的印刷453
(一)清《乾隆版大藏经》的印刷453
(二)清代历书的印刷455
(三)清代纸币的印刷456
四、官书局刻书457
第三节 清代民间雕版印书461
一、私家印书461
(一)个人著作和前贤诗文集462
(二)考据、校勘类丛书463
(三)家谱、宗谱和“郡邑丛书”466
二、坊肆印书467
(一)江浙一带的书坊印书467
(二)太平天国印书469
(三)北京坊间印书470
(四)广州坊刻472
(五)其他地方的坊刻474
第四节 清代民间的活字版印刷476
一、清代民间的木活字印刷476
二、清代民间的金属活字印刷478
(一)铜活字478
(二)锡活字和铅活字480
三、清代民间的瓷、泥活字印刷481
(一)泰山徐志定的瓷版书481
(二)新昌吕抚的活字泥版印书482
(三)李瑶的泥活字印书484
(四)翟金生的泥斗版485
第五节 清代的版画印刷489
一、木刻黑白版画的印刷489
(一)清代宫廷木刻版画的印刷489
(二)清代民间的版画印刷491
二、铜版画的印刷496
三、木刻彩色版画的印刷498
(一)《耕织图》499
(二)《芥子园画传》499
(三)苏州丁氏饾版印刷501
四、清代民间木版年画的雕版印刷502
(一)天津杨柳青年画502
(二)苏州桃花坞年画503
(三)山东杨家埠年画506
(四)河南朱仙镇年画507
(五)北京、武强、绵竹等地的年画508
第六节 清代报纸、地图、契约、证件和广告的雕版印刷512
一、清代的报纸印刷512
二、清代的地图印刷513
三、清代的契约、证件和广告印刷515
第七节 清代少数民族文字和其它文字的印刷517
一、满文印刷517
二、藏文印刷519
三、蒙文印刷521
四、清代其他文字的印刷523
第八节 清代的印刷字体和书籍装帧524
一、清代的印刷字体524
(一)馆阁体524
(二)宋体字的广泛应用525
(三)名家字体手写上版526
二、清代书籍的装帧528
(一)书籍的装订528
(二)书籍外包装531
第八章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及其历史影响537
第一节 概述538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的外传541
一、造纸术在亚洲的传播541
二、造纸术在欧洲的传播545
第三节 印刷术在东亚地区的传播547
一、朝鲜半岛的雕版印刷547
二、朝鲜半岛的活字印刷549
三、日本的雕版印刷553
四、日本的活字印刷557
五、琉球印刷术的发展558
第四节 印刷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560
一、印刷术在越南的传播560
二、印刷术在菲律宾的传播561
三、印刷术在泰国的传播563
四、印刷术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播563
第五节 印刷术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传播564
一、印刷术在中亚、西亚的传播564
二、印刷术在北非的传播565
第六节 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566
一、欧洲的雕版印刷566
二、欧洲的木活字和铜活字印刷568
第九章 艰难中崛起的近现代印刷(1807-1949)573
第一节 近现代印刷概述574
一、近代印刷业发展的社会背景574
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历程576
(一)西方印刷术的传入和民族印刷业的萌生时期(1807—1897)576
(二)民族印刷业的崛起时期(1897—1937)577
(三)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战争时期(1937—1949)579
第二节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吸纳581
一、近代凸版印刷术的传入和吸纳581
(一)中文铅活字的创制581
(二)排字架的改进584
(三)铸字机585
(四)泥版与纸型585
(五)照相铜锌版586
(六)凸版印刷机586
二、近代平版印刷术的传入和吸纳587
(一)石印587
(二)珂罗版印刷588
(三)平版印刷机589
三、近代凹版印刷术的传入和吸纳590
四、近代孔版印刷术的传入和吸纳591
五、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及其印刷品592
第三节 中华民族近代印刷业的崛起598
一、印刷机构的建立和发展598
(一)官办的印刷机构598
(二)民办的印刷机构602
(三)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印刷机构612
二、印刷技术的改进和发明614
(一)印刷字体的制作和创新614
(二)中文排字架的改进616
(三)照相制版术的研究和应用617
(四)照相排字机的研制618
(五)复色印刷机的研制619
(六)中文打字机的研制619
三、印刷机、纸、油墨工业的发展620
(一)印刷机械制造业的兴起和发展620
(二)造纸工业的兴起和发展621
(三)油墨制造业的兴起和发展622
四、印刷业教育和学术活动的兴起623
(一)印刷教育的兴起与发展623
(二)印刷业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学术活动的开展624
五、近代印刷术在民族印刷业中的应用626
(一)书、报、刊的印刷626
(二)纸币、邮票及其他证券印刷637
(三)地图印刷和织物印刷644
第十章 再创辉煌的当代印刷(1949-2008)647
第一节 当代中国印刷概述648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印刷业巨变648
二、当代印刷业的发展阶段64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印刷业(1949—1965)648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印刷业(1966—1976)650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印刷技术革新(1977—1995)651
(四)世纪之交之时日新月异的印刷业(1995—2008)653
第二节 近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创新655
一、凸版印刷工艺的发展655
(一)铅版印刷655
(二)铜锌版印刷656
(三)感光树脂版印刷656
(四)柔性版印刷657
二、平版印刷工艺的发展658
三、凹版制版与印刷工艺的发展660
四、孔版制版与印刷工艺的发展661
五、其他印刷方式的发展663
(一)珂罗版工艺的发展663
(二)木版水印工艺的发展664
第三节 “748工程”与王选666
一、“748工程”立项及社会背景666
二、多方合作、反复试验667
三、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668
四、王选与汉字信息处理技术670
第四节 数字印刷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广泛应用672
一、数字印前技术的发展672
(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CTF)672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CTP)673
(三)数字打样系统674
二、数字印刷的发展675
三、数字印刷的应用676
(一)按需印刷676
(二)可变数据印刷677
(三)艺术品复制678
(四)直邮商函印刷678
四、数字出版679
第五节 印刷设备及器材681
一、印刷器材681
(一)铅活字及字模681
(二)纸和纸板682
(三)胶印版材682
(四)油墨683
二、印刷设备684
(一)制版机械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