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子》法观念探微 开启中国自然法及其目的的价值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老子》法观念探微 开启中国自然法及其目的的价值体系
  • 费小兵著;付子堂丛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4111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老子-法理学-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老子》法观念探微 开启中国自然法及其目的的价值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缘起:从《老子》中开启中国自然法1

(一)在价值多元中探寻评价基准1

(二)翻译西方“Natural Law”的“性法”与“自然法”3

(三)与西方“Natural Law”的比较中证立“中国自然法”9

二、文献综述15

(一)概览老学界《老子》研究15

(二)概览法哲学界《老子》研究23

三、研究对象、版本与方法27

(一)研究对象27

(二)研究版本:楚简本结合帛书本的《老子》批判性版本38

(三)研究方法:以符号学为基础的综合方法47

四、凡例49

第一章 “道”——中国自然法50

一、礼崩乐坏与绝伪弃虑50

(一)礼崩乐坏与道术分裂50

(二)弃绝妄伪与继承回归55

二、入静与直观59

(一)实践方法:入静59

(二)思维方法:直观64

(三)略览老子与费希特的“直观”73

三、法自然与自然法74

(一)直观方法下的“道”74

(二)“道”如何法自然105

(三)“意素”比较:“道”与“逻各斯”思维下的“自然法”111

四、小结:“道”是“中国自然法”132

(一)“道”是直观与逻辑统一的“自然法”132

(二)从传统遮蔽中去蔽136

(三)“道”是真正的“自然法”143

第二章 “德”——“中国自然法”基准下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148

一、向”道”返回形成的德性等级148

(一)向“道”返回的方法:五种无为148

(二)五层德性形成的坐标157

二、五层德性与“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之重合175

(一)法的价值追求:向“道”返本175

(二)“返本”的前提:人之“本性”182

(三)倒金字塔:五层德性与广义之法之重合184

(四)广义之法与“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之重合185

(五)小结:“德”在“道”的基准下可建立古代“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190

三、《老子》对现代“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的启迪193

(一)以符号学为方法:古今“目的价值”的“意素”对比193

(二)通过“意素核”中转:呈现现代“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205

(三)现代“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是法治的整体目的210

四、小结:在“道“的基准下可呈现现代“法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211

第三章 “法”——以“目的价值等级体系”为坐标216

一、引子:从形而上的“道”到形而下的“法”216

二、“目的价值等级体系”坐标中的法及其现代阐释222

(一)与道立约:VS社会契约222

(二)食税合道:政治存亡之基石231

(三)刑杀不用:死刑存废中西之争235

(四)小邦寡民:地方自治与理想图景241

(五)大国宜为下:新国际准则249

三、小结:“中国自然法”通过“目的价值等级体系”而指导实在法253

第四章 结语257

一、“中国自然法”及其“目的价值等级体系”可作为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坐标257

(一)前提:通过孔、老对比而凸显《老子》特点257

(二)兼容儒佛的中国之“道”概述262

(三)小结:“中国自然法”基准下的“目的价值等级体系”是实在法的标准268

二、通过“道”思维创新法学方法275

(一)关注直观与逻辑统一的法律思维275

(二)创新哲学与社会学结合的研究方法276

(三)向“上德”升华与法学多元学派的辩证统一277

(四)对三个当代法律原则的补充论证282

(五)小结:“道”思维的运用在当今可创新法学方法286

附录:《〈老子〉批判性版本》的内容——基于楚简本与帛书本的结合288

参考文献308

后记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