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中学物理实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中学物理实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067055.jpg)
- 刘传安,徐陵昌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 ISBN:7501800057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中学物理实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3
第一章 一般说明3
第二章 测量和误差合成7
第三章 有效数字和仪器读数的一般规则20
第四章 图解法23
第二篇 力学45
第五章 标准方法45
第六章 长度和质量的测量55
实验1:用不同方法测定显微镜载片的厚度并考虑各种情况下的绝对误差55
实验2:验证天平灵敏度的公式57
实验3:测定天平的灵敏度62
第七章 弹性63
实验4:研究一段导线的弹性特性63
实验5:验证一只螺旋弹簧是否遵从胡克定律66
实验6:用铅直悬挂的钢制弹簧测定重力加速度68
实验7: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69
实验8:用弯曲板条的方法测定板条的杨氏模量72
实验9:测定钢丝的刚性模量73
实验10:测定落在钢板上的钢球的恢复系数74
第八章 力和力矩76
实验11:用力的合成验证矢量相加的平行四边形法则76
实验12:用力的合成验证矢量相加的平面多边形法则78
实验13:测定同向平行力的合力及验证力矩原理79
第九章 摩擦力81
实验14:测定两块木板间的静摩擦系数81
实验15:测定两块木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82
实验16:测定滑轮组的效率82
实验17:测定千斤顶的效率84
第十章 转动惯量 刚性摆85
实验18:测定飞轮的转动惯量85
实验19:测定自行车前轮绕其转轴的转动惯量87
实验20:测定薄木板绕给定轴的转动惯量88
第三篇 热学和分子物理93
第十一章 标准方法93
第十二章 表面张力97
实验21:用扭秤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97
实验22:通过测量毛细管内液面的升高来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98
第十三章 比热容101
实验23:用混合法测定黄铜的比热容101
实验24:用电热法测定水的比热容103
第十四章 物态变化105
实验25:用作冷却曲线的方法测定萘的熔点105
实验26:当物质很少时测其熔点107
实验27:测定0℃的冰的熔解热108
实验28:测定100℃的水的汽化热109
第十五章 固体的膨胀111
实验29:测定黄铜棒的线膨胀系数111
第十六章 气体定律113
实验30:在0—100℃范围内研究压强恒定的气体的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113
实验31:研究在一定压强下空气的膨胀114
实验32:定容空气温度计的使用116
实验33:用热敏电阻制作温度计118
第四篇 光学125
第十七章 标准方法125
第十八章 会聚面镜136
实验34: 用物和像重合的方法测定凹面镜的曲率半径,并由此给出焦距136
实验35: 用共轭法测定凹面镜的焦距138
实验36:用凹面镜验证牛顿方程140
第十九章 会聚透镜142
实验37:用自准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42
实验38:用共轭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43
实验39:对于凸透镜验证牛顿方程145
实验40:用“位移法”(又称为“贝塞尔”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46
实验41:对于两个迭合的薄透镜构成的透镜组验证方程式1/F=1、f1+1/f2149
实验42:测定凸透镜的放大率149
第二十章 发散面镜151
实验43:用一个附加的凸透镜测定一个凸面镜的焦距151
实验44:用“共轭焦点”法测定凸面镜的焦距153
第二十一章 发散透镜155
实验45:用一个附加的凸透镜测定一个凹透镜的焦距155
实验46:用共轭法测定凹透镜的焦距155
第二十二章 折射156
实验47:用真实深度和视在深度的方法测定水的折射率156
实验48:用凹面镜测定液体的折射率157
实验49:用测量临界角的方法测定水或其它透明液体的折射率158
第二十三章 干涉161
实验50:研究杨氏双缝干涉161
实验51: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164
第五篇 声学171
第二十四章 标准方法171
第二十五章 测定声速173
实验52:用音叉和共鸣管测定空气中的声速173
实验53:测定共鸣管末端修正量(又称“端头修正量”)和空气中的声速175
实验54:用孔脱管测定空气中的声速177
第二十六章 频率的测定179
实验55:测定声源发出的声频179
实验56:用计时图解法测定音叉的频率180
实验57:用多孔发声器测定声源的频率182
第六篇 电学187
第二十七章 标准方法187
第二十八章 电流的磁效应213
实验58:用磁强计研究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213
实验59:测定正切检流计的换算因子216
实验60:用正切检流计测定地磁场的水平分量219
实验61:用ctgθ-R图象方法确定正切检流计的内阻220
第二十九章 测定电阻的基本方法222
实验62:用替代法测定未知电阻222
实验63:用伏特计确定蓄电池或干电池的内阻223
实验64:测定检流计的内阻225
第三十章 惠斯登原理的应用228
实验65: 用惠斯登电桥测定电阻228
实验66: 电阻箱式电桥的原理229
实验67:用电阻箱式电桥测定电阻232
实验68:用电阻箱式电桥测定电流计的内阻233
实验69:用电阻箱式电桥测定电池的内限235
实验70: 测定导线的电阻率235
实验71:用卡瑞-福斯特电桥测量电阻236
实验72:验证最大功率定律239
第三十一章 电阻随温度的变化242
实验73:研究电灯灯丝电阻与其端电压的关系242
实验74:研究温度对(i)金属灯丝;(ii)碳质灯丝电阻的影响243
实验75: 测定电阻的正的温度系数244
第三十二章 未校准的电势差计的某些应用247
实验76: 用电势差计比较丹聂尔电池和勒克朗谢电池的电动势247
实验77:用电势差计测定电池的内阻248
实验78:用电势差计比较两个近似相等的电阻251
第三十三章 校准的电势差计的某些应用254
实验79:测定铜-康铜热电偶产生的电动势255
实验80: 用电势差计校准安培计257
实验81:测定铁-铜热电偶在结点间不同温度差时的电动势260
第三十四章 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266
实验82:研究磁场电流恒定的并激式电动机的转矩和电枢电流之间的关系266
实验83:研究串激式电动机转矩和电流之间的关系269
实验84:并激式电动机在磁场电流保持恒定时转速和电枢电压之间的关系270
实验85:研究并激式发电机终端电势差和工作电流之间的关系272
第三十五章 交流电273
实验86:用弦音计测定交流电的频率273
实验87:测定交流电的频率276
实验88:用已知电容测定交流电的频率278
实验89:测定空气芯螺线管的电感280
实验90:分别研究(i)纯电阻;(ii)纯电感;(iii)纯电容电路中频率和阻抗的关系282
实验91:研究下列三种情况下的交流电的频率和阻抗之间的关系:(i)纯电阻和纯电感串联;(ii)纯电阻和纯电容串联;(iii)纯电感和纯电容串联284
实验92:确定交流电路中的“滞后”和“超前”286
实验93:研究加在金属整流器上的电压和所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289
第七篇 电子学293
第三十六章 标准方法293
第三十七章 氖灯和光电管296
实验94:测定氖灯的电离电势及所加电压与通过氖灯的电流之间的关系296
实验95:当照度不变时辐射型光电管端电压和电流之间关系的研究298
第三十八章 阴极射线示波器299
实验96:确定阴极射线示波器电压灵敏度 把阴极射线示波器当作交流电压表使用301
实验97:用阴极射线示波器比较两个同相位的电压304
实验98:用示波器产生的环形迹线(即利萨如图形)的方法确定交流电源的频率306
实验99:用示波器演示硅整流二极管的特性曲线309
第三十九章 半导体元件311
实验100:锗点接触普通二极管特性的研究319
实验101:齐纳(稳压)二极管特性的测定320
实验102:用示波器显示齐纳(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曲线322
实验103:研究P-N-P型三极管集电极-基极的反向电流323
实验104:研究P-N-P点接触型三极管发射极-集电极穿透电流324
实验105:研究共基极P-N-P点接触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流特性曲线和电流放大倍数326
实验106:研究共发射极P-N-P点接触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基极电流的特性曲线和电流放大倍数328
实验107:研究共基极P-N-P点接触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压的特性曲线330
实验108:研究共发射极P-N-P点接触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压的特性曲线332
第八篇 放射学337
第四十章 标准方法337
第四十一章 模拟实验362
实验109:用骰子确定衰变曲线并推导出半衰期363
实验110:用滴定管流出的水流来确定衰变曲线和半衰期366
第四十二章 G-M管和计数装置的特性367
实验111:测定G-M管和计数装置的特性367
第四十三章 吸收实验370
实验112:研究密封式镭226辐射源的α和β辐射370
实验113:研究不同厚度的金属板对镭226辐射的影响373
第四十四章 氡220的半衰期和衰变常数376
实验114:用脉冲静电计测定220Rn的衰变常数和半衰期378
实验115:用电离室和直流放大器测定220Rn的半衰期和衰变常数380
实验116:用灵敏电离辐射计量仪测定220Rn的半衰期382
实验117:用G-M管测定220Rn的半衰期和衰变常数385
第四十五章 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389
实验118:用脉冲静电计测定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389
实验119:用火花计数器测定密封的226Ra衰变产生的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391
第四十六章 对β和γ射线的进一步研究392
实验120:被金属板反向散射的β粒子流的强度与金属板厚度的关系392
实验121:验证由确定的放射源给出的γ射线的强度与离开放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394
第九篇 练习和问题399
第四十七章 练习399
第四十八章 基本问题401
第四十九章 较高级的练习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