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071793.jpg)
- 安森东,常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368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应用-区域农业-农业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研究意义2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3
一 国外相关研究3
二 国内相关研究4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4
一 研究思路14
二 研究方法14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16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点16
第二章 相关支撑理论18
第一节 区域经济理论18
一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与发展18
二 中国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的探讨22
第二节 信息化相关理论25
第三节 需求层次理论26
一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26
二 西方的需求层次理论26
三 苏联的社会需要理论27
第四节 公共产品理论27
一 萨缪尔森分析的局限性27
二 乔治·恩德勒对萨缪尔森理论的扬弃与发展28
三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的新思考28
第三章 农业信息化概述29
第一节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29
一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29
二 农业信息化的特征30
三 农业信息化与信息化结构特征上的主要区别31
第二节 农业信息化的主体与功能31
一 农业信息化的主体构成31
二 农业信息化的主体功能31
第三节 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分析33
一 农业信息化作用的整体分析33
二 农业信息化作用的主要方面34
三 农业信息化作用在当代中国的突出体现35
第四节 农业信息化的环境分析40
一 政策法制环境40
二 基础设施环境40
三 经济环境41
四 科技人才环境41
五 社会文化环境41
第五节 农业信息化的供求分析41
一 农民的信息需求41
二 农业信息主要获取渠道42
三 农业信息供给矛盾分析42
第六节 农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43
一 农业信息化的成本分析43
二 农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45
第七节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47
一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47
二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47
第八节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50
第四章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52
第一节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经验52
一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52
二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54
三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55
第二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57
一 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几个发展阶段57
二 中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58
三 中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59
四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60
第三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和挑战61
一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61
二 中国农业信息化的挑战62
第四节 中国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64
一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64
二 改变农业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65
三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催化剂65
四 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65
五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65
六 增强中国农业经济国际竞争力66
第五章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区域性分析67
第一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总体分析67
一 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是追赶型战略67
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67
三 重视信息技术创新,促进信息产业发展68
四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化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68
第二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68
第三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分区域建设的必要性69
一 农业具有区域性69
二 有利于实现区域性信息资源共享69
三 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推动区域农业竞争优势的形成70
四 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信息化工作,增添区域农业经济活力70
第四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分区域建设的可行性71
一 中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利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分区域建设71
二 中国区域农业经济类型多样,适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分区域建设71
三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宜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分区域建设71
第六章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的评估与划分73
第一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的划分依据73
第二节 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74
一 农民人均纯收入75
二 所在区域的上一级行政区域人均GDP75
三 所在区域人均GDP75
四 所在区域的上一级行政区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75
五 所在区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75
六 所在区域的上一级行政区域人均财政总支出76
七 所在区域人均财政总支出76
第三节 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76
一 区域农业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的76
二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78
第四节 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80
第五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的划分82
第七章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与选择85
第一节 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现状与问题85
一 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现状85
二 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86
第二节 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系统构想88
一 新时期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88
二 健全与完善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宏观思考90
三 健全与完善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微观思量93
四 农业信息化现有主要模式分析95
第三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区域性建设的目标与原则136
一 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137
二 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138
第四节 中国农业信息化区域性建设的要求与内容138
一 中国农业信息化区域性建设的要求139
二 中国农业信息化区域性建设的内容142
第五节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借鉴144
一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模式145
二 国外农业信息化模式个性差异探索163
三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64
第六节 典型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169
一 农业信息化模式的分类169
二 国内已有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典型区域模式170
三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需要处理好的四大关系174
四 典型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174
第七节 非典型区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187
第八章 中国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190
第一节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条件190
一 制定并实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190
二 实施公益制与市场制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191
三 创建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的机制192
四 优化结构,引入竞争机制193
五 创造信息需求,引领消费市场193
第二节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环境194
一 可用性和覆盖性194
二 内容建设及本土化194
三 应用能力问题195
第三节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保障195
一 健全法制建设195
二 加强组织领导195
三 加大资金投入196
四 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196
五 加强工作考核196
六 强化对农产品进出口国农业信息的搜集196
第四节 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策略197
一 构建区域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197
二 依据农业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做好信息资源的配置199
三 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接力机制200
四 因地制宜,找准农业信息化应用的侧重点201
五 做好农业信息技术的国际合作201
六 建立支持信息化运行模式的多元融资体系202
七 建立基于软交换的农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系统203
八 做好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试验推广204
九 制定并实施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农业发展对策205
十 强化Web 2.0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207
十一 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212
十二 做好基于Web的数字农业系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215
十三 大力发展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220
十四 创新农业市场信息需求评判机制,培育市场信息供给内生动力221
十五 聚力实现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的战略互动225
十六 建立特色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228
十七 以信息化为引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230
第九章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实证分析236
第一节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236
一 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236
二 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237
三 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240
第二节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分析242
第三节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243
一 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243
二 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需处理好的五大关系244
三 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具体选择245
第四节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246
一 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运行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246
二 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对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理247
三 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方式248
第五节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策略250
一 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250
二 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农业信息化意识251
三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51
四 加快农业信息化各类人才的培养步伐253
五 加大对农业基础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投入255
六 正确处理农业信息化与国际化、产业化的关系255
七 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服务的关系257
八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产业,推进潍坊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258
九 构建服务“三农”的区域性电子商务模式260
十 加强农村互联网信息体系建设,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261
第十章 结论263
第一节 主要结论263
第二节 研究展望264
参考文献269
跋282